2021全国两会·河北观察系列报道

两会代表聚焦乡村振兴:选好领头人做强集体经济 为发展添油加力

2021年03月10日11:36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人民网石家庄3月10日电 (杨文娟)乡村振兴,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高频词。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如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如何让农村地区更具吸引力,留住人才?如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围绕这些问题,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从人才机制、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角度,为实现“农村强、农村美、农村富”提出建设性意见。

全国人大代表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从左至右:第一行为侯二河、刘贵芳,第二行为冯敬坤、张庆河。 图片均由本人提供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选优配强农村“领头人”

乡村振兴,关键在领头人。“我认为选好村党组织书记是实现乡村发展与振兴的根本。”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在接受采访时说,当下农村“两委”班子正在换届,一定要选出讲党性,有事业心、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干事能力,公心重、忌私欲,人品好的人来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这样才能把优秀的人才吸收到支村“两委”班子中来。

侯二河认为,要选出这样的“领头人”,首先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他建议,可以在原来本村党员推选的基础上,让本村在外工作的优秀党员回来担任党组织书记,包括在职和离岗人员等;可以从乡镇、市直单位中选派优秀党员到村上担任党组织书记;也可以从优秀大学生、自由职业者、工商个体户党员中选聘人才到村任党组织书记;还可以让优秀民营企业家党员兼任村党组织书记。选用方式应灵活,结合村实际情况,因人而异,采取换届选举、组织任命、公开竞聘等方式,可以全职、挂职和兼职。

“针对不同群体,还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侯二河说,这是留住人才的客观要求。比如,对村内党员、自由职业者、工商个体户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达到一定年限、实绩突出者,可打破干部身份、户籍等限制,转为事业编制人员或公务员,提高待遇;对在职、离岗人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实绩突出者可转变身份,晋升职级,增加工资补贴;对民营企业家兼任村党组织书记成绩突出者,可给予适当的政治待遇和扶持政策。

在“如何留住人才”的问题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镇乡村医生刘贵芳也表示,要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拿乡村医生来说,要吸引医学院校大学生扎根农村,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让大学生村医享受与大学生村官一样的待遇,并且要关心关爱基层医务工作者,让尊医重卫在社会上蔚然成风。

有序引导产业发展  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经济是基础。侯二河表示,应要加快培育和发展集体经济,用集体经济来启动和助力乡村振兴。

集体经济抓什么?侯二河建议,一要因村制宜上项目,发挥村中自然条件优势。比如,村庄依山傍水,宜居宜游,可以集体开发旅游;靠近大型企业,村集体可以出面为企业组织输送劳动力,收取管理费;村里种植、养殖户多,可以成立合作社、协会,进行规模经营。二要因势制宜上项目,就是根据国家形势,市场形势,选择合适项目。国家提倡鼓励发展环保绿色产业,那就上光伏发电、苗木栽培、生态修复发展旅游业等。三是因需制宜上项目,比如,临近城区,可以根据城市需要上无公害蔬菜大棚种植、养殖项目;农产品种植面积大的乡村,可以上相应的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需要注意的是,应防止盲目铺摊子,粗放式经营容易伤害到集体经济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竞秀区大激店镇大激店村党总支书记张东河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乡村旅游还存在文旅企业抵押融资难、投资项目几通几平问题落实难等问题。他认为,政府对乡村文旅事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可以有序引导资本要素和人才要素向乡村聚集,对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他建议,政府应拿出真金白银帮助企业渡难关,解决企业资金流转不畅,或由于融资成本过高导致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的问题。同时,继续加大乡村旅游产业的政策和金融扶持力度,在乡村旅游重点村试点推进文旅企业经营权抵押融资,给予资金支持。

另外,张东河还建议,可以成立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有一定基础、前景较好的文旅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地方政府、村集体、文旅企业共同出资,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发展。

补齐基础发展短板  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需要加快补齐。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辛集市和睦井乡豆家庄村村主任冯敬坤说,“十三五”期间,辛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道路、农田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尽管如此,但从总体来看,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的问题,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力还不够强。”针对这个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冯敬坤建议,“十四五”期间,国家应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同时,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引导支持力度,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有力的物质基础支撑。

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是保障亿万农民群众健康生活,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础性工程。但是,农村公共卫生条件基础差、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与广大农民对健康需求日益强烈的矛盾仍然突出。

侯二河建议,政府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向农村倾斜,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真正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上下功夫。同时,要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对村民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的自我防护能力。

采访过程中,侯二河还提到,乡村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发展也处于滞后状态。他建议,要制定乡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形成乡村文化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要创新管理,扩大投入,加快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确保乡村文化事业经费的预算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同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另外,他还建议,立足当地乡村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挖掘民间文化内涵,传承民俗文脉,并通过举办国家新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形成集产品开发、田园观光、农家游于一体的农村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     

(责编:何雪薇、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