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两个“全国第一”背后的故事

2020年08月31日08:30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两个“全国第一”背后

两个“全国第一”背后

——“千企帮千村”的河北故事

近日,平山县李家庄村旅岛农家院女主人韩会茹在餐桌摆台。韩会茹家2017年开办农家院,如今李家庄农家院已达37家。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牵紧手,一起走,奔小康。

2016年6月,我省启动实施“千企帮千村”行动。这是响应全国“万企帮万村”行动、推进精准扶贫、汇聚攻坚合力的重要举措,是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职责、参与脱贫攻坚的实际行动。

据全国“万企帮万村”台账管理系统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省13646家民营企业(商会),帮扶18411个村;投入资金117.29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68.24万人。河北参与企业数量、受帮扶村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从“一帮多”到“一帮一”“多帮一”,从给钱给物到给项目送技术,探索出一批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帮扶模式……“千企帮千村”行动促进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也使民营企业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在履行社会责任中打造出自己的响亮品牌。

“点对点”结对精准帮扶

8月7日,立秋。魏县张二庄镇北辛庄村,60岁的刘振峰正在自家院子里拾掇大棚。

“老刘,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今年帮扶有新内容了,公司给大伙儿免费提供银耳菌棒!”匆匆走进院子的是周玉浩,河北绿珍食用菌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

刘振峰一边招呼周玉浩进屋,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要是改种银耳,每年还能多挣一万多块钱,赶紧说道:“那你快说说,这个银耳咋个种法。”

如今日子奔小康的刘振峰,4年前还是村里的贫困户。他的老伴前些年患上了癌症,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了贫困。看着病床上的老伴,老刘常常偷偷抹眼泪,心里像猫抓似的干着急。

生活的转机发生在2016年。在“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中,河北绿珍食用菌有限公司和北辛庄村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营企业不能缺席。”2016年夏天,河北绿珍食用菌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全军积极响应,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寻找打开精准扶贫的“金钥匙”。

在北辛庄村调研时,赵全军发现,贫困户家的庭院面积都很大,而且大多被闲置,便向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堂提议:帮贫困户建庭院食用菌大棚,发展庭院经济。“食用菌种植生产周期短、见效快,庭院经济投资小、风险低,两者结合,适合用来帮助弱劳力群体脱贫致富。”

瞄准了方向,找对了路子。

“村里利用兜底补贴资金帮俺家建设了食用菌大棚,公司每年免费给俺们提供菌棒,还让技术员定期上门指导。”刘振峰高兴地说,他家第一茬杏鲍菇就卖了4000多块钱。当年,刘振峰家成功脱贫摘帽。

不会技术,有人上门指导;货卖不动,有企业给兜底。很快,河北绿珍食用菌有限公司和10多个村子结成扶贫对子,350多个贫困户建起了食用菌庭院大棚,搭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

“千企帮千村”活动重要的一环在于动员和引导企业主动“认亲”,引导贫困村向企业主动“寻亲”。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纷纷当起“红娘”,组织发动民营企业对地理位置偏僻、产业基础薄弱的重点村进行“点对点”结对帮扶。

为实现精准“联姻”,省工商联成立调研组深入206个深度贫困村,通过与工作队、村“两委”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对深度贫困村受帮扶情况进行逐一摸底调查。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千企帮千村”行动中,立足自身特长和乡村资源禀赋,自愿结下了帮扶对子——

在太行深处,河北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冀中南太行山区建立优质苹果生产带,发展基地5.8万亩,带动周边10余个贫困村的1000多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在塞北高原,弘基集团依托自身马铃薯产业优势,与沽源县长梁乡六道沟村、丰源店乡兴顺店村和赤城县马营乡墩上村、南夭子村结对精准帮扶,建成3个马铃薯种植扶贫基地,托起贫困群众的小康梦。

……

目前,全省774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都有了结对帮扶对象,实现了村村都有企业帮扶。省工商联主席刘劲松告诉记者,在结对帮扶的建档立卡村,贫困人口增加收入12.66亿元,贫困村增加集体收入2.64亿元。

产业链“串”起脱贫路

“自从加入了联合体,收入翻了倍,日子也越过越好了。”近日,刚搬进新楼房的张永,坐在新家的沙发上,心里美滋滋的。

张永口中的“联合体”,是谷之禅张家口食品有限公司整合尚义县燕麦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牵头组建的燕麦产业化联合体。

尚义地处燕麦生产“黄金带”,但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导致种植收益不高,贫困群众在“黄金带”里却没挖到宝。

为改变这一状况,作为国内行业领军企业的谷之禅张家口食品有限公司在联合体组建伊始,就定下了“关联紧密、分工明确、链条完整、利益共享”的原则。

“不仅要通过产业链和贫困群众手拉手,还要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和贫困群众心连心。”公司总经理陈敬民带领团队制定了统一章程、统一种植管理标准,签订农业合同,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1角的价格收购联合体成员的燕麦,将过去农民单打独斗闯市场的“小舢板”打造成了抗风阻浪的“大轮船”。

土地流转拿租金,合作社里打工还能挣工钱。同样是种燕麦,贫困户现在省心了不说,挣钱门路还多了。

称重、装袋、封口……8月14日下午4时,在谷之禅公司的扶贫助残车间里,何青正动作熟练地包装谷物冲调粉。

今年56岁的何青是尚义县新华街村人,从小患有小儿麻痹。同为残疾人的老伴常年体弱多病,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家庭重担全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现在在这里上班,能顾家、开支少,比出去打工强多了。”何青的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分享到产业联合体的发展红利,细心的陈敬民专门将公司技术含量不高的辅助岗位腾出来,设立了扶贫助残车间,安排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员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就业。

从输血到造血,产业扶贫为贫困村种下带不走的“生长力量”。

在邢台威县、张家口察北管理区、石家庄市行唐县和灵寿县等地,君乐宝集团以产业扶贫及项目扶贫等形式助力精准扶贫,直接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在隆化县荒地乡,千喜鹤集团云泉牧业公司投入5300余万元,建成占地82亩的养牛场及配套设施,年可出栏成品肉牛9600头,与280余户在册贫困户建立了扶贫脱贫联接机制。

在“千企帮千村”行动中,许多帮扶企业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新模式,通过产业带动就地就业、定点培训招工、支持扩大公益岗位等方式,拓宽了贫困人口的就业途径,帮助贫困地区拔掉了穷根。

龙头企业带,脱贫跑得快。省工商联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参与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村的企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村产业帮扶投入资金100.84亿元,仅产业帮扶一项,村集体增收2.37亿元,贫困户增收9.13亿元,产业帮扶覆盖率100%。

“帮长远”让乡村走向振兴

8月的第一个周末刚结束,平山县李家庄村的“旅游账”就出来了:两天时间接待游客近千人,3家精品民宿营业额近20万元。

民宿“一房难求”,火到“没朋友”。荣盛集团民宿负责人谢梦丽既兴奋又无奈:“好多朋友打招呼来住,真是一间都没有。”

今年67岁的谷永社,是村里第一个把家里的老院子租给荣盛集团开发民宿的贫困户。2016年,荣盛集团和李家庄结成了帮扶对子。当初听说帮扶企业要租自己的老院子,谷永社心里还犯嘀咕:咋这从高楼大厦里跑来的城里人,还看上了咱这破破烂烂的老院子?

搁几年前想不明白的事儿,现在,村民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仅仅35天时间,荣盛集团就完成了李家庄10户闲置农家院的升级改造,由经营团队租赁经营。昔日破败的老房子摇身一变成了谷社客栈,不但可以接待游客,也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年三万五的租金到手,老伴还在客栈里当上了服务员,谷永社一家当年就实现了脱贫。

钱袋子鼓了,生活更有奔头了。咋在致富路上再迈上一大步?脱了贫的谷永社又有了自己的小目标:办个农家院!

可是,手续怎么办?去哪办?流程怎么走?在他抓耳挠腮的时候,谢梦丽帮着谷永社拉了一张清单,去哪里办,有哪些注意事项,一目了然。

“院子不大,学问不少。大事小情,不懂不会的地方,人家手把手地教,心里甭提多亮堂。”说起荣盛集团,谷永社竖起了大拇指。

在荣盛集团的帮助下,谷永社的农家院生意经营得有声有色,一家人每年将近10万元的稳定收入,让他们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如今李家庄村民办起的农家院达到37家,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从2015年人均收入5255元增长到2018年的22000元,收入足足翻了两番。

不仅“帮眼前”更要“帮长远”,如何让乡亲们收获“稳稳的幸福”?

在省工商联指导下,中冀投资、荣盛发展、君乐宝乳业等10家民营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中冀扶贫基金会,将“各自为战”的民间资本力量集中起来。截至目前,有100多家民营企业参与捐赠,筹集资金1亿元,分别资助了40多个扶贫项目,让贫困群众奔小康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保定市卓越技工学校通过对贫困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让贫困群众有了一技之长。中泰兴龙集团投资500多万元建设了青龙官场乡兴龙小学,先后捐款130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为贫困学子托起奋飞的梦想。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脱贫后返贫。参与帮扶的民营企业认真落实“摘帽不摘帮扶”的要求,对摘帽村和脱贫户,做到扶上马、送一程。河北叁陆伍网络科技集团建设“365CBD直购平台”,为贫困地区销售扶贫产品搭建线上销售平台,让大山深处的特色农产品踏上新零售的“高速路”。

“今年,我省脱贫攻坚任务将全面完成,但建立‘千企帮千村’行动长效机制的探索却不会止步。”刘劲松说,省工商联正积极与银行金融机构协商,研究制定金融支持扶贫企业的措施,让企业在贫困地区留得住、留得稳。同时,指导中冀扶贫基金会进一步发挥资金导向作用,支持产业、就业、消费等扶贫项目,提升产业、就业帮扶比例。(记者高原雪、卢旭东)

(责编:陈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