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向海圖強增長極

近日,黃驊港煤炭港區一派繁忙景象。 本報記者 張 昊攝

近日,唐山港京唐港區,集裝箱碼頭堆場上智能平板運輸車整裝待發。 本報記者趙杰攝

近日,唐山港京唐港區,集裝箱碼頭堆場上放滿了待運貨物。 本報記者趙杰攝

整理/本報記者 李 巍 制圖/孫 濤
保障“北煤南運”運輸通道暢通,煤炭下水量連續多年保持7億噸以上,穩居全國第一﹔作為世界級大港,唐山港貨物年吞吐量穩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助力“冀貨出海”,全省累計開辟73條集裝箱航線,外貿航線通達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重要港口……近年來,河北沿海港口活力澎湃,向海發展、向海圖強新潮涌動。
河北擁有487公裡海岸線。為把沿海優勢變成發展優勢,河北省持續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和資源整合,優化港口功能布局,強化港口能力建設,加快臨港產業發展,不斷提升港口輻射力、開放競爭力。
煤炭大港的全流程智能化這樣實現
黃驊港,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煤炭下水港,每天有60多萬噸煤在這裡中轉。然而,在煤炭裝船的碼頭,記者看到的並非傳統印象中煤塵飛揚的景象,而是高效、清潔的智能化作業場景。
10月28日下午3時,迎著海風,記者站到黃驊港煤炭港區三期碼頭的棧橋上。此刻,“臻祥27”貨輪正靜靜停靠在301泊位上,作業現場看不到人。半空中,橙紅色的裝船機伸出的機械臂正對准船艙,源源不斷的煤流在密閉系統中平穩輸送。
等了一會兒,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裝船指導韓文剛出現在記者面前。他告訴記者:“這艘船今天早上7點靠泊,11點開始裝煤,預計晚上就能裝完離港。”
環顧四周,4個泊位正在同時作業。現代化的裝船機通過北斗定位系統自動調整臂架,精准地將煤炭送入船艙。韓文剛說:“我們這裡實現了全流程智能化作業,煤炭在封閉系統中運行,既保証了環境清潔,又提高了作業效率。”
與韓文剛交談的半小時裡,裝船作業始終平穩有序。直到採訪結束,記者才發覺貨輪的吃水線已下沉了好大一截。這座碼頭的作業效率,著實令人驚嘆。
全程自動化,是怎樣做到的?
記者來到距離碼頭2公裡外的生產指揮中心,巨大的電子屏上,跳動的數據流如同港口的神經脈絡。剛剛見過的“臻祥27”貨輪,此時正以圖標的形式出現在大屏上。圖標下面的進度條,顯示裝船作業已完成69%。
生產調度張永旭告訴記者:“這裡被稱為黃驊港務的中樞大腦,能夠實時顯示到港資源、設備運行情況、貨物堆存等信息。”此刻,他正緊盯屏幕,協調著17個泊位、10余艘船的調度作業。
“這就像一道復雜的數學題。”張永旭打了個比方,“小學數學題裡有個水池進出水的問題,我們要做的調度計劃就是它的升級版——不僅要考慮煤炭的進出量,還要統籌數十個品種的調配,確保每艘船都能准時裝貨、准時啟航。”在他的描述中,這座連續5年煤炭下水量超過2億噸的港口,就像一架精密的鐘表,每個齒輪都嚴絲合縫地運轉著。
港口的智慧,不僅體現在碼頭裝卸作業,整個港口已實現翻堆取裝全流程智能化。
在黃驊港,卸一火車的煤要多長時間?這裡的“卸煤神器”翻車機告訴你:20秒卸8車廂煤!
在黃驊港務三四期翻車機房,記者目睹了智能化卸煤作業現場。一列滿載煤炭的列車緩緩抵達,長長的車廂被定位車牽引至抵港第一站。每4節車廂為一循環,翻車機鉗制車廂旋轉160度左右。“轟”的一聲,320噸煤炭在干霧的全包圍中傾瀉卸下,水霧如輕紗般包裹住煤流,整個過程僅僅20秒左右。
接下來,這些煤炭通過傳送帶轉運至港口另一頭的筒倉,那裡的卸料小車正通過調度指令,自動到達指定筒倉進行作業。在傳送帶轉運途中,藍色罩棚全程覆蓋傳送帶,保証了環境的清潔。
在數百米外的集控室內,依托自主研發的智能生產操作系統,僅用一個半小時就完成了8000噸煤炭卸車作業,工作人員隻需對全流程的作業進行監控。
智能化既重塑了作業效率,也加快了綠色轉型。
“以前,翻車機房是煤港的污染重災區,現在卻成了展示智能化作業的窗口。”設備點檢趙永輝指著腳下的參觀通道說,“你看,這地面幾乎找不到什麼灰塵。”
奧秘,就藏在翻車機的側面。趙永輝介紹,在翻車機側面安裝著干霧抑塵裝置,噴洒出來的水霧與煤炭均勻混合,達到合適的含水量,自然沉降,從轉運全程的源頭實現有效抑塵。“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本質長效抑塵系統,它通過一次洒水、全流程抑塵,抑塵效率能達到98%以上。這項技術獲得了6項國家專利。”趙永輝說。
作為世界上首個實現翻堆取裝全流程智能化的煤炭港口,黃驊港務煤炭下水量已連續6年居“北煤南運”港口首位。這座年輕的港口仍在不斷進化——遠處,黃驊港煤炭港區五期工程項目建設正酣,現場塔吊林立、機械轟鳴。
這是全國最大的煤炭運輸港再次擴容項目。項目建成后,將實現智能翻車、智能裝船等全流程自動化與數字化,實現無人操作。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五期工程項目代表陳華斌告訴記者,有現代化科技護航,黃驊港煤炭港區堆存能力將新增54萬噸,煤炭年通過能力將增加5310萬噸,煤炭運輸能力將從每年2.1億噸躍升至2.6億噸。
世界級大港的“朋友圈”越擴越大
11月14日一早,渤海灣的晨霧尚未散盡,一聲低沉而雄渾的汽笛聲劃破長空。30萬噸級的“合平”輪,如同移動的鋼鐵山脈,緩緩切入唐山港曹妃甸港區的懷抱。
不遠處的礦石碼頭上,數十米高的大型卸船機蓄勢以待,准備將船艙內來自巴西的礦石卸下,運往腹地的一家鋼廠。
“最近,公司的碼頭泊位天天都有裝卸任務,處於滿負荷作業狀態。”河北港口集團曹妃甸港礦石碼頭股份有限公司調度室值班主任王建力說,今年前10個月,公司累計接卸貨船183艘次,完成貨物吞吐量3111.47萬噸,同比增長0.5%。
在曹妃甸港區工作多年的王建力,與許多國際巨輪船長都有過交流。“過去這裡是他們航線圖中需小心航行的淺灘,如今已成為船來船往的深水大港,新航線圖有了它明確而重要的坐標。”王建力說。
航線圖坐標變遷的背后,不僅是曹妃甸港區的建設發展,更是唐山港不斷擴大的“朋友圈”。
這個“朋友圈”,不在虛擬的網絡,而在碧波萬頃的海洋上。它是航線與航線的交織,是貨輪與碼頭的握手,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與港口腹地產業脈搏的同頻共振。
記者走進曹妃甸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隻見巨大的電子屏上,曹妃甸港區航運線路緊密有序,航運信息實時更新。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陸地有淺灘,曹妃甸港區甸頭前伸500米即達25米水深,甸前深槽最大水深達36米,是渤海灣內罕見的天然深水區。”曹妃甸海事局局長牛陽說。這個“鑽石級”深水大港,擁有可停靠40萬噸級散貨船的碼頭,是唐山港“朋友圈”邀請函上最硬的名片。
這底氣,吸引了全球的“好友”。如今,依托京唐港區、曹妃甸港區、豐南港區,唐山港已建成各類生產性泊位156個,其“好友列表”已包括近80個國家和地區的258個港口。
11月14日上午,京唐港區件雜貨碼頭,巨輪穿梭,門機林立,各種形狀、各類款式的大件設備等待裝船發貨。
距碼頭不遠處的辦公大樓內,河北港口集團唐山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唐港股份”)生產業務部部長唐勃電話不斷。他正在與外國客戶溝通合作事宜。
“兩個月前,‘奧莫尼’輪就是在這裡完成4.9萬噸鋼材裝船作業后,啟航駛往敘利亞塔爾圖斯港的。”唐勃指著窗外的9號泊位說。
唐勃所說的是唐港股份首條直航敘利亞航線。航線開通背后,是唐港股份業務團隊長達半年的“雲端”磋商。
在唐勃看來,高效作業是吸引客戶的關鍵。而辦公區旁的唐港股份件雜智能生產管控中心,則是高效作業的“智慧大腦”。
“件雜智能生產管控平台就像給我們裝上了‘千裡眼’‘順風耳’,實現對碼頭作業情況的實時掌握。”唐港股份第二港埠公司調度室主任吳振輝說。
密切注意貨船動態,精准執行作業計劃,科學安排貨船靠離泊……依托這個平台,唐港股份第二港埠公司泊位使用率提升7.9%,單設備月均操作量提升39.2%。
今年以來,唐港股份已先后開通京唐港區至柬埔寨西哈努克、洪都拉斯科爾特斯、意大利馬爾蓋拉等多條國際直航航線,逐步構建起聯通亞、歐、非及南美地區的全球化件雜貨航線網絡。
與件雜貨碼頭隔岸相望,京唐港區集裝箱碼頭堆場上,五顏六色的集裝箱如山巒般層疊起伏。這些印著各大航運公司標志的集裝箱,如同來自世界各地的信使,在這裡交會、中轉。
“依托智慧港口的建設,京唐港區集裝箱碼頭船時效率同比提升7.85%,作業貨船艘次同比增長10.02%。”河北港口集團唐港集團集裝箱生產業務部副部長張新亮說,有了效率,更要有貨源,因此開辟更廣闊的腹地資源尤為重要。
“裝船,啟航!”前不久,整列98個35噸寬體敞頂箱搭載“菲泓達68”集裝箱貨輪,從京唐港區啟程發往欽州港,這也是首單落地的河北港口寬體敞頂箱多式聯運“一單制”業務。
“貨物從山西安塘站出發,經鐵路運輸抵達京唐港區,隨后依托我們的鐵路集裝箱裝載轉換平台,無需換箱直接裝船,轉接海運發往欽州港。”張新亮說,這個平台實現了鐵路箱與海運箱的無縫混載,貨船實際裝載量可提高30%以上,大大提高了海鐵聯運的經濟性與便捷性。
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唐山市瞄准了陸海雙通道,推動“東出西聯、陸海聯動”。
“加速釋放深水大港潛能的同時,唐山港深度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將腹地豐富貨源與港口便利交通進行優勢結合,實現資源共享、互動發展、互利共贏。”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副局長羅同禎說。
開通20余載的秦仁航線活力依舊
11月16日5時20分,天還未亮,在秦皇島港集裝箱碼頭24號泊位上,“HE YUAN 1”輪已靠穩,河北港口集團秦皇島港新港灣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港灣”)的工人正忙著從貨輪上卸貨。
“HE YUAN 1”輪是由秦皇島秦仁海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秦仁公司”)運營的外貿船,往返於秦皇島與韓國仁川之間。秦仁航線是秦皇島港的明星航線,每周兩班,自2004年開通運營至今,已完成吞吐量58萬標准箱,主要從韓國進口汽車、電子產品,從中國出口家具、生鮮蔬菜、建材等貨品。
此刻,一個個集裝箱被吊卸至停在碼頭的集裝箱卡車上,運往貨場,准備海關放行。
“我們碼頭上所有崗位24小時有人在崗,就是為了確保船靠港后第一時間開始作業。”新港灣商務部經理劉軍說,隻有裝卸速度快,才能更好保障航線船期准時,航線的市場競爭力也更強。
“船速快、船期准、運營穩是我們航線最大的特點和競爭優勢。”秦仁公司貨運部工作人員周鴻儒說,15日下午他們接到因大風可能封航的消息,便要求船長在保証安全的前提下加速行船,並協調各相關部門調整進港計劃,最終比計劃提前2小時完成靠泊。
當天6時,“HE YUAN 1”輪靠泊半個多小時后,秦皇島港因大風封航。“這一晚上的努力沒白費。”周鴻儒說,因為船期准時,秦仁航線得到大量生鮮貨品客戶的認可,京津冀地區通過該航線運輸的生鮮產品已佔該地區發往韓國首爾經濟圈生鮮產品的40%以上。
7時許,船上的集裝箱即將卸完,工人們開始船頭卸、船尾裝。“裝卸同步能省時不少,如果順利,中午就能離港。”劉軍說。
隨著秦仁航線越來越火,現有貨輪已無法滿足需求。對此,“秦仁新時代”輪已開始建造,完工投入運營后,該航線的運能將翻番,進一步提高秦皇島港對外開放能力。
“秦仁新時代”輪額定載客量748人,秦仁公司謀劃在新船投運后逐步恢復客運業務。屆時,該航線不僅能滿足企業人員跨境商務出行需求,還可拉動雙向旅游消費,促進中韓兩國文化交流,吸引外資到秦皇島市,加快該市對外開放步伐。
12時許,出口集裝箱裝載完成。待封航解除后,“HE YUAN 1”輪將離港駛向韓國,“惠中 7”“振海澤洋”“寶安城 87”等貨輪將按計劃停靠集裝箱碼頭各泊位。
河北港口集團重組成立以來,秦皇島港的通達能力進一步增強。劉軍說,集團開通了聯通河北三港四區的“海上穿梭巴士”,每月60班,到港貨物即來即走,秦皇島港的貨物可以快捷出海。
記者看到,卸船作業緊張進行的同時,“HE YUAN 1”輪上的貨物已完成入關手續。秦仁公司貨運部操作人員開始通知貨主取貨,並聯系鐵路部門申請車輛。“這次有62標准箱是過境箱,終點是蒙古國烏蘭巴托。”秦仁公司貨運部部長助理楊明欣說,這些貨物將通過鐵路運輸運抵終點。
“火車直接開進港口嗎?”記者問。
“對。依托秦仁航線,秦皇島港自2016年起試水跨境海鐵聯運,目前已開通‘仁川—秦皇島—烏蘭巴托’跨境海鐵聯運線路。”楊明欣說,海鐵聯運實現了海運與鐵路運輸的無縫銜接,貨物無需多次轉運,不僅減少了裝卸環節的損耗,還大幅縮短了運輸時間。發往蒙古國的過境貨物,以往走其他路線需20天左右,如今通過該聯運線路僅需12天就能抵達。
此外,秦仁公司去年還嘗試開通了“仁川—秦皇島—中亞”海鐵聯運線路。“鐵路運輸范圍越大,秦仁航線能吸引的韓國客商就越多﹔秦仁航線越火,箱貨越多,全程運輸成本就越低,越能吸引更多貨主,海運和鐵運是互相促進的存在。”楊明欣說,目前,他們正在申請將現有“仁川—秦皇島—烏蘭巴托”線路鐵路運輸升級為圖定列車運行。屆時,穩定的運輸時間不僅能吸引更多韓國、蒙古國客商加入,還將為海鐵聯運線路起到示范作用。(記者李巍、王育民、孫也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