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建高標准農田,鹽鹼地變成“新糧倉”

2025年11月14日08:40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建高標准農田,鹽鹼地變成“新糧倉”

黃驊市后仙庄村

建高標准農田,鹽鹼地變成“新糧倉”

11月11日,黃驊市舊城鎮后仙庄村一片高標准農田裡,一株株新出土的麥苗在陽光下煥發出勃勃生機。

村黨支部書記王志亮站在地頭,和身旁的黃驊市農業農村發展局技術推廣站站長於榮艷察看麥苗長勢。“看,10月初播種,一個多月時間,綠油油的麥苗就長出來啦!”王志亮高興地說。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這更加堅定了我們的奮斗目標。”王志亮說,近年來,村裡加大鹽鹼地改造提升力度,鹽鹼地正逐步變成豐收田。

10月份以來,后仙庄村民收獲完玉米后,陸續在鹽鹼地裡播種小麥。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以種適地”才能打好豐收基礎。歷經多次選種與改良,黃驊市培育了“捷麥19”等耐鹽鹼、抗病性強的小麥品種。

“這塊高標准農田種的就是‘捷麥19’。”王志亮說,這個品種抗旱、耐鹽鹼、抗寒性強、產量穩定,靠天喝雨水就能生長。他們正在加大“捷麥19”等耐鹽鹼小麥品種的推廣,讓更多村民用上良種。

田間小路旁,一條條排鹽溝通達四方,每50米就有一道溝渠。地頭上,於榮艷和同事一邊把旱鹼麥冬季田間管理指導手冊發給鄉親們,一邊和大家交流。

“10月初的降雨,好多地方的鹽鹼地都積了水,咱們后仙庄村建成高標准農田,田間積水及時排了出去,播種就沒受啥影響。”於榮艷說。

接過話頭,王志亮說:“‘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高質量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加強黑土地保護和鹽鹼地綜合利用,提升耕地質量。我們要繼續把高標准農田建設好、維護好,把鹽鹼地變成‘新糧倉’。”

黃驊市地處渤海之濱,全域耕地以中度鹽鹼地為主。2024年,黃驊市加大鹽鹼地改造提升力度,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包括后仙庄村4800畝地在內,仙庄片區總共7200畝鹽鹼地列入其中。

后仙庄村在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中,因地制宜,結合當地鹽鹼地情況,大力改良土壤,對田間毛渠、斗渠、支渠進行清淤,新建排水泵站和水肥一體化噴灌區。目前,該村高標准農田建設已經進入尾聲。

“以前田間都是泥路,一下雨,進田就成了難題。如今,田間水泥路縱橫交錯,泵站、噴灌一應俱全,農機敞開跑。”王志亮說。

“挖排鹽溝渠,讓我們嘗到了甜頭。”后仙庄村黨支部副書記劉玉鎖說,為應對10月初的降雨,村裡利用農田新建的排水泵站加快排水進度,積水順利通過溝渠排放至村外的排干渠並匯流入海。農田地塊整理、晒墒隨即展開,為旱鹼麥播種提供了有利時機。

“及時排走的雨水也帶走了土壤中的部分鹽鹼,增加了土壤的飽和度,農田底墒進一步增強,為旱鹼麥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環境。”於榮艷說,高標准農田的建設,也在逐步提升當地土壤鹽鹼治理能力和抗擊水旱災害的能力,促進土地增效、農民增收。

“今年麥收,我們村的旱鹼麥畝產達400多公斤,實現豐收。”劉玉鎖說,今年秋收,他家20畝農田又收獲了7500公斤玉米,現在是地力越來越肥,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關鍵要抓好落實。”王志亮說,他們將以高標准農田建設為抓手,加快推廣新良種,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做好鹽鹼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記者戴紹志)

(責編:楊文娟、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