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向海圖強新潮涌動
唐山港貨物吞吐量穩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
河北向海圖強新潮涌動
——大數據裡“讀”河北(四)

10月23日,唐山港京唐港區,一艘貨輪正在靠泊。本報記者 趙杰攝
渤海灣畔,潮聲澎湃。
在唐山港,伴隨著悠遠嘹亮的汽笛聲,一艘艘裝載著煤炭、礦石、原油、鋼材等貨物的巨輪往來穿梭。
從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獲悉,今年1至8月,唐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80億噸,同比增長1.86%,貨物吞吐量穩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
港口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今日之河北,港口忙碌運轉,以蓬勃的活力和嶄新的面貌,折射出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脈動。
10月21日,一艘“戴森”號貨輪緩緩停靠在唐山港京唐港區礦石碼頭1號泊位。隨后,數十米高的大型卸船機揮舞巨臂,將船艙內的20萬噸礦石卸下,運往國內一家鋼廠。
“這些天,公司3個碼頭泊位幾乎每天都沒有空當,處於滿負荷作業狀態。”河北港口集團唐港股份礦石碼頭公司董事長宋方勇說,今年1至8月,公司累計接卸船舶296艘次,完成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6.91%,創公司成立以來新高。
吞吐數據的攀升,背后是物流模式的持續創新。
宋方勇在港口干了十多年。曾經,礦石卸船需要司機在露天40米高的卸船機駕駛室內操作,作業強度大、安全風險高,一旦遇到雨雪天氣更加困難。而現在,公司建立遠程控制中心和裝船機自動化控制系統,工人輕點手指,就能遠程精准控制卸船機抓斗的各類動作,實現了一鍵卸船作業。
今年6月,該碼頭新引進了生產能力為每小時3000噸、具有AI視覺識別能力的新型卸船機,抓斗定位精度可達厘米級,單船作業效率較過去大大提升。
綠色低碳轉型,激發港口發展新活力。
京唐港區位於唐山市海港經濟開發區,這裡鋼鐵、焦化企業眾多。通過建設皮帶長廊,將原料由碼頭直接運進廠區,一條連接港口和開發區企業的綠色廊道正在形成。
數據顯示,唐港股份持續追加綠色投入,京唐港區內部新能源倒運車數量達336輛,用於外部集疏運的電動、氫能重卡進出港比例達90.03%,為港口高質量發展注入了綠色動能。
宋方勇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好消息。前不久,唐港股份申報的“河北省港企聯動大宗貨物零碳運輸線路試點項目”,以唐港股份礦石碼頭公司為起點,以鋼企為終點,打造3條百公裡放射性零碳運輸通道,成功入選交通運輸部第二批公路水路典型運輸和設施零碳試點項目。
鹽鹼灘涂,“長”出世界級大港。20世紀80年代,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唐山市在一片沿海鹽鹼荒灘上動工建設京唐港區,1991年建成通航,結束了當地有海無港的歷史。
經過幾十年發展,唐山港形成了由京唐港區、曹妃甸港區、豐南港區組成的“一港三區”格局,掀開了向海而興的歷史新頁。
“跳出港口看發展。”河北港口集團曹港股份生產業務部綜合業務營銷中心業務科長邸坤說,隨著海陸聯動、多式聯運的發展,唐山港的輻射范圍正向內陸不斷蔓延。
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光伏與儲能產業迅猛發展,帶動氧化鋁市場規模擴大。而山西是氧化鋁主要產能聚集地之一,對氧化鋁原材料進口鋁礬土需求顯著增長。
在山西設立內陸港的基礎上,邸坤帶著團隊長期深耕山西市場,摸排進口鋁礬土業務客戶需求,並通過港鐵聯動,創新推出定制化一站式物流服務方案,大幅降低了綜合物流成本。
鋁礬土業務火了。今年1至9月,曹妃甸港區發往山西腹地的進口鋁礬土同比增長91.03%,成為唐山港腹地業務新增長點。
聚焦陸海通道建設,唐山港共設立內陸港62個,加速釋放深水大港潛能。今年以來,內陸港集疏貨物3459.7萬噸、集裝箱41.16萬標箱。
內暢外聯,鏈接全球。充分發揮能源原材料主樞紐港作用,唐山港共開通貨運航線280條,7條集裝箱外貿班輪航線覆蓋日韓和東南亞12個基本港。
以港口為支點,河北省堅持向海發展、向海圖強,促進港口轉型升級,完善集疏運體系,拓展內外貿航線,大力發展臨港產業,“藍色”新引擎持續釋放新動能。(記者貢憲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