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涉縣經濟開發區:集聚工業興縣強大動能
錨定主營業務收入千億級產業園區目標
涉縣經濟開發區:集聚工業興縣強大動能

河北鑫森冶金建材公司焦化產能整合項目。

國能龍電公司熔鹽儲能項目。
太行東麓,清漳岸畔,河北涉縣經濟開發區正以昂揚姿態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
2021年以來,這片承載著工業夢想的熱土,聚焦實體經濟制造業,全面實施產業集群提級、工業項目提質、科技創新提速、綠色發展提檔等重點工程,產業向新而行、向質圖強。2024年主營業務收入806億元,較2021年同比增長146%,2025年前三季度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16億元,預計全年突破1000億元,先后獲評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省級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無廢園區。
“我們發揮經濟開發區經濟建設排頭兵、項目建設主陣地作用,以改革創新為筆、以項目建設為墨,在產業升級、綠色轉型、科技創新的征程上奮力前行,實現了經濟實力與發展質量的雙重跨越。”涉縣縣委書記董路明介紹。
以產業集群為引領,加快規模提級
採用行業最新工藝技術,產品覆蓋高品質汽車用高強鋼、耐磨鋼、管線鋼、橋梁鋼和高級別工程機械用鋼等高端產品,河鋼集團邯鋼新區去年6月全線投產以來,持續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升級,成為河北省鋼鐵產業布局優化調整的重要標志性項目。
邯鋼新區位於涉縣經濟開發區龍西片區,2021年動工建設,佔地5906畝,總投資237億元,以鋼鐵冶煉、鋼壓延加工及銷售為主營業務,整體工藝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是一座“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鋼廠,榮獲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涉縣縣長葛新介紹,該縣錨定主營業務收入千億級產業園區目標,深入落實全省重點特色產業集群提檔升級三年行動,以高端結構鋼、綠色新型建材、精細煤基化工、綠色新能源四大特色產業集群為引領,完善“一群一譜”“一鏈一圖”“一鏈一策”體系,全面梳理上下游企業、關鍵產品和服務體系,推動產業鏈補鏈、強鏈、延鏈,由點到面推動集群先行突破、提質升級。
2021年以來,涉縣經濟開發區產業集群通過頭部企業、鏈上企業、產業集群同向聚集、有機融合,“聚變效應”加速顯現,截至目前,產業集群企業126家,躋身全省重點縣域特色產業集群之列。
高端結構鋼產業集群以車輪鋼、船板鋼、汽車結構鋼、光伏支架用鋼等為主要產品,總產值突破665億元。綠色新型建材集群以“無廢”和“循環”為核心理念,依托當地鋼鐵、電力等固體廢棄物和建筑垃圾資源,形成綠色膠凝材料、新型牆體材料、裝配式建筑等產品體系。精細煤基化工產業集群,進一步向煤焦油制氫、氫化三聯苯、聯苯聯苯醚等新領域拓展。新能源產業集群涉及“風、光、水、儲”綜合開發,源源不斷地貢獻著綠色能源新動力,總裝機容量突破1000MW。
以工業項目為主體,加快躍升提質
鑫森焦化產能整合項目,巍然聳立的高6米的搗固焦爐映照著一派紅紅火火的生產場景,與產能配套的綠色化回收車間,通過先進的分離、淨化等工藝,分離出高純度的煤焦油、粗苯、硫銨、煤氣等副產品。
河北鑫森冶金建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牛彥良說,該項目投產后,公司總產能大幅提升,焦炭年產量預計達100萬噸、焦油6萬噸、粗苯1.4萬噸、硫銨1.4萬噸,煤氣2億余立方米,預計年銷售收入達到35億元。
“實體經濟制造業是開發區經濟發展的根基,項目建設始終是開發區的主責主業。”涉縣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陳曉璐說,今年以來,開發區堅持招商、技改、擴能一體化推進,建立產業集群項目梯次推進清單目錄和項目庫,共謀劃實施工業項目26個,總投資101.5億元,從“點”上突破、“線”上聚鏈、“面”上聯動。
甲醇倉儲及特氣、鋼固新材料循環利用深加工等項目正加快落地﹔邯鋼能嘉煉鋼上料系統改造、用能設備更新、工商業儲能以及天鐵余熱余氣發電、金隅水泥余熱利用汽電雙驅高溫風機節能改造等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國能龍電脫硫廢水零排放、津東熱媒新材料二期、津東科技省級中試基地、潤之堂食品生產加工等項目加快建設﹔德鑫制氫、昱鑄良品智能化鑄造項目已開始調試設備試生產……目前,涉縣已形成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推進一批的項目滾動發展格局。
以科技賦能為動力,加快創新提速
從一家小化工企業做起,首創由苯直接合成三聯苯的生產技術,成功突破高溫熱媒新材料合成關鍵技術瓶頸,成為國內第一家高溫熱媒技術出口企業、國內高溫導熱油領軍企業和主要制造基地。依靠科技創新,河北津東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步步成長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津東科技集團堅持走自主研發、科技創新之路,具有省A級研發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平台,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正加快建設津東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發(中試)基地,致力於小試研發與中試工藝的熟化,進一步助推企業打造科技型領軍企業。”津東科技集團總經理劉東東說。
今年以來,涉縣經開區以深化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重點,實施“拓源選苗、滴灌育苗、沃土壯苗”創新主體培育計劃,邯鋼能嘉成為工信部萬兆工廠試點,天鐵鐵水調度數字化、邯鋼能嘉產供銷一體化管理系統獲評省鋼鐵行業場景數字化轉型試點,邯鋼能嘉、新天鐵、鑫森冶金建材等8家企業建成了國內領先的智慧中心,實現從生產、管理、經營、決策的智能化控制。津東熱媒、清漳水泥等12家企業建成了數字化車間,正在培育數字化轉型企業10家。
邯鋼能嘉將分散的42個中控室合並為鐵前智慧中心,300多個流程實現智能化控制,從生產、管理、經營到決策,所有工序的實時生產畫面、生產數據、環保數據等,都有相匹配的數字化系統,成為真正的數智化鋼廠。
在天鐵公司智慧管控大廳,污水深度處理可視化、環保檢查“一秒觀全廠”,“智能管控”輻射到各工序、各環節、各角落﹔鋼包全氧燃燒烘烤、焦化化產收率改造、低壓氧透供氧降低電耗等項目,高爐、轉爐、發電機組等工序集成了行業同類型高爐先進生產工藝,採用超低排放環保工藝技術,配備了高效節能先進裝備,年可降低碳排放69萬余噸。
邯鋼華豐通過建設智能中心,打造高端智能產線,實時重點管控3大產品板塊和10條產線的能源利用和介質流向,打通能源領域信息“脈絡”,實現能源監控全覆蓋。在轉型升級中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已成為開發區眾多企業向綠而行的不二選擇。
以綠色發展為方向,加快轉型提檔
料場、燒結、高爐、煉鋼、軋鋼各工序,自西向東一字排開,布局緊湊、流程精練,將煉鋼廠與中板廠緊密銜接,熱送輥道距離比老區縮短200米以上,加裝了全封閉式保溫罩,能耗比以前減少30%,邯鋼能嘉著力打造基於極致能效的全流程CSP(緊湊型)鋼鐵企業,在搬遷中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
燒結機機頭煙氣脫硫脫硝改造項目、煙氣循環改造項目、焦化回收VOCs治理、球團脫硝升級改造項目等幾十項環保深度治理項目相繼展開,涉及燒結、焦化、煉鐵、煉鋼、軋線、運輸等各工序的創A持久戰全面打響,新天鐵集團闖出轉型發展綠色路徑。
2021年以來,涉縣經開區緊扣綠色發展主題,積極爭創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無廢園區等,2023年成功爭創為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
該縣構建了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鏈條,綜合利用電力、鋼鐵、煤焦企業的余熱余氣進行發電、集中供熱及用於工業蒸汽管網,75.2%的余熱余氣資源實行了循環利用。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7.55%。弘遠再生資源、聚億再生資源等回收利用公司,對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報廢汽車、廢鋼渣等進行分類綜合利用,利用率達100%。目前,涉縣已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省級綠色工廠6家。
作為國家級綠色工廠的清漳水泥,與北京科技大學歷時8年合作研發的核心產品固廢基膠凝材料,將園區內天鐵集團的鋼渣和水渣等固廢資源“變廢為寶”,不僅無需煅燒,而且實現了生產全流程智慧化管控,生產過程中碳排放隻有水泥的6.6%,能耗隻有水泥的15%。因生產成本低,產品具有較強競爭力,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公司從原材料、生產、研發、運輸、管理、質控等各方面都實施極致管理、精益管理,為守護藍天碧水不懈努力,力求打造成為一家現代化的綠色建材生產基地。”清漳水泥經理趙智利表示。
以營商環境為重點,加快服務提效
涉縣經開區積極落實“邯鄲辦事不用跑”改革要求,推進審批做“減法”、服務做“加法”,對68項行政事項壓材料、減時限,其中40項行政事項實現隨來隨辦,16項行政事項實現1日內辦結。
企業注冊2小時內辦結,項目備案當日申報當日獲批,環評審批5個工作日內高效完成……在涉縣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一切為了企業辦,一切圍著項目轉”是對工作人員的基本要求。
政務服務提質效,項目按下“快進鍵”。津東熱媒技術研發中心項目辦理工程規劃許可一周時間辦結,金隅水泥公司固廢綜合利用項目15天實現開工,優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注冊實現極速辦理,國能龍電脫硫廢水零排放EPC項目提交資料后2個工作日環評專家評審會即組織召開……
“改革沒有休止符,服務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涉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郭路成說,涉縣經濟開發區積極推進企業服務改革,聚焦企業在項目建設中的痛點堵點,實施“小切口、微改革、真服務”,開展專班幫辦、全程代辦、集成協辦、跟蹤落辦等服務,讓小切口撬動大突破,微改革解決大問題,真服務體現高效率。今年以來,已為企業辦理各類事項131個,其中市場服務類事項105個,項目投資類事項26個,讓企業真切感受到政務改革的便利和實惠。
同時,涉縣經開區黨工委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不斷擦亮黨建品牌,讓“紅色引擎”推動“黨建強、發展硬、環境優”。在大抓項目的建設工地,在科技創新的實驗室,在末端落實的服務第一線,他們“聯合一門”集中辦、“一次告知”網上辦、“走企聯心”一線辦、“網格服務”全代辦,解決企業和項目的鏈群匹配、生產工藝、技術創新、人才需求、市場開拓等問題31個。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組織11家金融部門與企業開展點對點對接,與縣農商銀行開展“一池兩新萬企”行動戰略合作,開展“信用園區”“信用企業”創建,多次組織開展點對點銀企對接,幫助中小企業融資12.8億元。
(文/圖:涉縣縣委宣傳部、涉縣經濟開發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