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大紅本”裡飽蘸為民深情——看河北不動產統一登記改革十年蝶變

2025年09月23日09:38 |
小字號

從分散辦理到統一登記、從線下辦到網端辦……2025年是《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施行暨全國首本不動產權証書頒發十周年,也是河北省自然資源廳堅定不移地踐行“保護產權、登記為民”理念,推動不動產統一登記改革的第十個年頭。十年間,河北以改革破題、以創新賦能,積極探索“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新路徑,形成“制度改革+服務創新+便民增效”綜合模式,實現“全程網辦”,交出了不動產登記便民利企新答卷。

從“首証”到“通辦”,產權保護更加有力

物權定,民心穩。《條例》施行前,河北不動產登記處於分頭辦理模式,居民辦理交易、繳稅、貸款、登記等業務需往返多個部門、多次排隊,費時費力費心。隨著不動產登記改革在全面鋪開,燕趙大地正式告別了土地、房屋、林地等分頭登記的歷史。

回首河北不動產統一登記改革之路,這是一段從破冰邁向深化的征程,其間誕生了諸多具有示范意義的“首証”。

2015年12月,石家庄等地頒發全省首批不動產權証書,標志著河北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開始全面實施落地,實現從分散走向統一的跨越。

2016年12月,保定市阜平縣頒發全省第一本林權類不動產權証書,明確了林地經營權歸屬,這一舉措為破解林業經濟發展中的諸多難題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3年4月,涿州市頒發全省首批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動產權証書,標志著河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正式納入不動產統一登記體系,為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和推動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2023年11月,邢台市信都區頒發全國首批取水權不動產權証書。這是取水權納入不動產登記的標志性事件,有效驗証了取水權確權登記的可操作性,為各地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開啟了水資源價值轉化新篇章。

一個個“首証”背后,是河北不動產登記改革的一次次破冰攻堅。如今,河北以《條例》為核心,以實施細則、操作規范、地方性法規等為配套支撐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體系基本成型,有效夯實了保障不動產交易安全、保護不動產權利人合法財產權的根基。這既體現了對產權的嚴格保護,又用優質服務溫暖了民心。

今年,河北省自然資源廳完成第二批自然資源確權登記,首次實現森林、草原、水、礦產等4大類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至此,全省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已覆蓋濕地在內的5大類自然資源。河北通過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明確了自然資源資產“誰所有”“由誰管”,為所有者“主張所有、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承擔責任、落實權益”提供產權依據,有效推動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積極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十年奮楫前行,十年精彩蝶變。回顧2016年,河北實現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簿冊、登記依據、信息平台“四統一”改革目標,全面實行不動產統一登記﹔2019年,河北圍繞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確權登記這兩條主線,大力推進信息共享、流程、人員“三個集成”,全面實施“一窗受理、並行辦理”﹔2022年起,河北持續深化“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建設“網上”“掌上”不動產登記中心,推行“全程網辦”,深入實施不動產登記提質提效行動。截至目前,全省通過互聯網受理不動產登記業務57萬余件,基本建成全省不動產登記電子証照庫,簽發、生成不動產登記証照1897.32萬余件。

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台階。如今,河北不動產登記工作向著“更快、更嚴、更強”目標邁進:辦証速度更快,河北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門的登記職責,變多頭跑為“最多跑一次”﹔產權保護更嚴,通過統一登記平台及數據庫,河北自然資源部門與相關職能部門實時更新共享登記信息,有效避免產生權屬交叉、重疊等問題﹔服務支撐更強,河北不動產登記工作為推動政府科學決策和資源配置提供了詳實的產權數據支撐。

從“紙間”到“雲端”,數字化轉型更加有為

“現在能自助打印証書,真是太方便了!”近日,保定市不動產登記大廳自助服務區內,市民王先生手持剛打印出的不動產權証書高興地說。半小時前,他通過手機提交了房產過戶申請,不一會兒“大紅本”就到手了。

從過去的“紙間”到現在的“雲端”,背后是不動產登記效能躍升與智慧服務升級。近年來,河北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不斷推進“互聯網+”創新,全力推行“全程網辦”,全面提升不動產登記服務水平。

2018年,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不動產登記“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指導意見》,在優化業務流程、精簡辦事環節、規范申請材料、加強信息共享方面提出一系列新舉措,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落地落實。按照工作部署,各地建立起由政府牽頭、多部門協同的工作協調機制,制定詳細工作方案,壓實責任,強化經費保障,全力推動改革落地。到2019年3月,全省各市市本級和縣(市、區)實現不動產登記“最多跑一次”。

為拓展“互聯網+”業務領域,河北全力打造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服務模式,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各地紛紛建立網上不動產登記服務大廳,開通網上預約預審、網上查詢等服務,申請人可通過線上提交資料、完成資料預審后,再到現場核驗辦理,真正實現“網上平台、實體大廳和移動端互通,窗口辦與網上辦、掌上辦互補,有形窗口與無形窗口並行”。以普通二手房交易為例,辦理時限從5至7個工作日壓縮到當天即可辦結,購房人輕點“指尖”在手機上就能領取電子証照。

在支付環節,河北利用互聯網支付平台,開通不動產登記費、政策性住房上市補交的土地出讓收益等政府非稅收入和相關稅收在線支付功能。同時,採用人臉識別等先進技術手段,在銀行、公積金網點設立不動產抵押服務點,實現“不見面”辦理抵押登記。例如,在石家庄,市民通過線上平台提交抵押登記申請,銀行在線審核,登記部門即時辦結,申請人無需再前往登記大廳,辦理過程高效便捷。

目前,河北全面實施“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推進不動產“帶押過戶”“交房(地)即交証”模式,降低企業和群眾辦事成本,激發了經營主體活力。截至目前,全省實現“交地即交証”,“交房即交証”,分別累計頒發証書1.09萬本、19.87萬本。

“我們以技術驅動不動產登記數字化轉型,進一步向智能化邁進。”河北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負責人介紹,全省不動產登記機構著力優化服務,變“群眾追著窗口跑”為“數據圍著需求轉”,以材料精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以數字化服務提升治理效能。

從“辦好”到“好辦”,便民服務更加高效

不動產登記涉及千家萬戶。十年來,河北不動產登記工作堅持踐行“保護產權、登記為民”的理念,優化辦事流程,提升服務水平,讓業務辦理從“辦好”到“好辦”,跑出便民利企服務“加速度”。

聚焦急難愁盼,為民解決難題。河北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努力啃下一個個“硬骨頭”,推動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應化盡化”。2021年5月,全省提前40天完成8.37萬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張家口市用時1個半月完成11個縣(市、區)645個行政村2.93萬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讓搬遷群眾吃下“定心丸”。同年7月,邢台市歷時1年完成清理規范林權確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試點,累計解決歷史遺留問題770余個。

推行集成辦理,拓展服務范圍。河北集成房產、公証、水電氣、司法等上下游關聯業務延伸服務,全面推行不動產登記“一件事一次辦”﹔全面應用省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平台,實現全類型不動產登記業務“網上辦理”﹔優化升級網上(掌上)不動產登記系統,有序推行轉移登記、抵押登記等高頻事項“智慧網辦”。

打通地域壁壘,實行“跨域通辦”。河北深化不動產登記“跨省通辦”,與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協同聯動,打通地域壁壘,實現“京津冀+晉蒙”不動產登記“跨域通辦”,有效解決了企業和群眾異地辦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難題,提升群眾滿意度,優化營商環境。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底,河北共辦理不動產登記“跨省通辦”業務1967件。

“河北不動產登記工作的每次蛻變和躍升,均傳遞出濃濃的為民情懷,一本本‘紅本本’就是便民利企的見証。”河北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河北將持續提升不動產登記為民服務水平,聚焦便民利企,推進業務類型創新、服務半徑延伸,讓不動產登記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孫玉霞、姜慧婕、張俊琴

來源:河北省自然資源廳

(責編:楊文娟、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