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開平區:智能研修賦能教師隊伍成長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近年來,唐山市開平區以教育數字化為抓手,依托中央電化教育館智能研修平台,系統推進區域教師隊伍建設,推動教師隊伍的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
深厚數字教育底蘊,夯實教師發展基礎
深厚的數字化教育底蘊,奠定了教師發展的基礎,成為區域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
唐山市開平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戚雅欣介紹:“開平區的教育數字化已有20多年基礎,早在2003年就在全省率先建設教育城域網。到了2022年,開平區正式進入一個新階段,即以人工智能深度應用為核心,推動整個教育的數字化轉型。”
作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試點優秀單位,該區成功申請了四項教育部國家級試點,同時也是河北省唯一一個涵蓋四個試點的區域。
近年來,開平區先后獲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試點優秀單位”“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等8項國家級榮譽。
多維路徑與五項舉措協同,推動研修走深走實
開平區形成的“國家級引領、省級突破、市區聯動、校校攻堅、人人參與”的立體化科研格局,是驅動智能研修試點工作從“用起來”邁向“深下去、見實效”的關鍵力量。
開平區教育局強化頂層設計,出台多項工作方案。搭建“示范校領航、骨干校推進、基礎校跟進”三級聯動架構,推動不同層級學校在數字化研修中互補共進﹔構建“學科名師示范引領、骨干教師能力提升、職初教師專業筑基”的三級培養體系,為不同層級教師提供分層培訓、精准指導及實踐賦能﹔建立教師個體成長的“三維能力提升管理模型”,聚焦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教研能力、技術應用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戚雅欣介紹,開平區借助教育部虛擬教研室和“311研修共同體”等平台,與北京和天津的名校雲端共享資源、聯合教研。通過使用央管的智能研修平台,該區進一步提升了教研的科學性與精准性。
該區依托智能研修平台,系統構建了四條研修路徑——教師自我診斷研修、校本雙線融合研修、區域指南引領研修和跨區域協同研修。與此同時,配套推出五項支撐舉措,包括常態指導精准破題、專題引領示范賦能、優課評選AI提效、課題聯動科研深耕和資源眾創生態支撐,形成“路徑+舉措”雙輪驅動的研修生態。
據了解,開平區已有1587位教師開展AI賦能下的課堂教學自我診斷,各學科累計評選出116節優質課例,接收跨校建議567條,建成覆蓋3800余個資源的教研庫。
實踐成效顯著,“開平模式”獲廣泛認可
通過智能研修體系的系統推進,開平區教師隊伍呈現出從“經驗驅動”向“數據賦能”的顯著轉變。
目前,全區已實現區域內智能研修室全覆蓋,構建了貫穿“課前—課中—課后”的全流程數字化教研支撐體系。試點校的教師數據使用率達78%。
在長期的實踐中,開平區探索出了應用於校本常態化教研的“三段九環節循環精准教研模式”、應用於跨校結對幫扶的“‘雙師雲課堂’教學評價模式”、應用於跨區域協同發展的“‘一體兩翼’教研模式”。典型案例在多地進行了經驗分享和交流推廣。
截至目前,該區已累計形成513節精品課例,118個名師工作室。近三年39人在全國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活動中獲一、二等獎,獲獎比例全國領先。
戚雅欣表示,未來,開平區將以素養導向錨定育人方向,以智能協同重塑教研范式,以循証驅動深化教學改進,以生態賦能激發區域活力,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開平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