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河北景縣:厚植“數字沃土”賦能制造業蝶變升級

2025年09月10日15:11 |
小字號

走進河北西伯力特種橡膠有限公司智能生產車間,可視化平台大屏幕上滾動顯示著設備狀態、工藝參數等相關生產數據,工人輕觸工控機屏幕即可按照客戶訂單開始加工生產,流水線上每件產品都有專屬“身份証”,實現生產全鏈條質量可追溯……這些正是景縣全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生動縮影。

景縣,作為傳統制造業強縣,橡塑制品、鐵塔鋼構、機車零部件等產業基礎雄厚。然而,在數字化浪潮洶涌來襲的當下,傳統制造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緊迫壓力。

近年來,為破題求解,景縣堅持“企業主體、政府引導”原則,聚焦“示范引領、平台賦能、生態培育”三大主線,依托產業大腦平台,“梯次”推進企業數字化改造,全力鋪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高速路”。

精准施策,破解企業轉型“痛點”

“以前總覺得數字化是大企業的事,我們這種中小型企業,規模不大、資金有限,想轉型卻不知道從哪兒下手,怕投入了見不到效果,更怕走彎路。”景縣瑞源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開的話,道出了當地不少中小企業面對數字化轉型的普遍困惑。

作為比亞迪、上汽、北汽等眾多車企的配件供應商,景縣瑞源橡塑制品有限公司長期面臨訂單批次多、數量小、變化快的挑戰。“新能源汽車市場迭代太快,主機廠設計能力不斷提升,供應鏈企業必須跑得更快。”王開坦言,多品種、小批量的定制生產模式,讓傳統管理方式難以為繼。

為破解困局,2024年年底,在政府的引導下,瑞源橡塑制品有限公司開始進行數字化轉型。“通過搭建智能管理系統,客戶訂單可直接轉化為生產計劃,實時分配至各工序,實現按單生產、在線報工,每個產品的生產進度都能全程追蹤。”王開介紹,引入智能生產系統后,單件總成生產組裝效率提升了25%,廠區在制品數量由原來的50萬件大幅降低為22萬件,產品研發響應速度提升了30%,響應時間由原來的14天縮短到5天,大幅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在特種橡膠制品行業深耕二十余年的河北西伯力特種橡膠有限公司,正以數字化轉型破局傳統生產瓶頸。其新投用的可視化數據中心,讓這家年產1600萬米高壓橡膠軟管的企業,嘗到了智能制造的甜頭。

“我們的膠管廣泛用於工程機械、石油化工、煤礦鋼廠等領域,對質量要求特別高。”公司副總經理魏永剛指著可視化數據中心屏幕上跳動的數據說,過去產品質量靠人力把控,每生產100米高壓橡膠軟管就需要手動填寫一張產品質量追蹤卡,不僅耗時間費人力,出了問題更麻煩。“得在海量單據裡翻找,追溯問題像大海撈針。”

如今,每個產品都自帶“身份証”出廠,質量管控精度實現質的飛躍。一串由8位數字組成的動態標識碼,如同產品的“數字基因”,貫穿生產全流程。“掃一下,哪個工人操作、用了什麼原料、在哪台設備生產,全流程數據一目了然。”魏永剛說。

自2024年10月起,景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組建專業團隊深入74家企業調研,形成64份數字化診斷報告,精選轉型意願強烈、需求明確的企業,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數字化改造方案。同時,他們深入提煉橡塑、鐵塔等行業企業的改造經驗,精心推出“小快輕准”數字化解決方案標准模板,有力推動了企業的“微改造”,實現“小投入”帶來“大變化”。

搭建平台,鏈網協同激活產業生態

企業蹚數字化轉型路,既盼專家指路,更需平台搭台。

景縣迅速行動,深耕招才引智,與浙江溫嶺產業大腦公司攜手,打造景縣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為企業搭建了一個集資源整合、協同合作、技術支撐於一體的專業平台,讓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路上告別單打獨斗——轉型有了依托,企業有了伙伴。

“我們致力於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全鏈條管家’,讓數字技術真正成為產業升級的催化劑。”景縣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負責人唐玉石介紹,中心通過搭建產業大腦平台,在供應鏈集採、數字金融、人才培訓和AI研發等方面持續發力,為企業降本增效、創新發展注入精准動力,成為推動當地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智慧中樞”。

走進景縣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產業大腦平台上實時跳動的數據流,串聯起供應鏈動態、研發參數、生產狀態、融資需求與政策匹配等產業全鏈條關鍵信息,實現數據互通與高效協同。通過這個平台,降低原材料採購成本與庫存壓力﹔研發團隊則可借助平台整合的行業技術參數與AI配方模型,加速新產品迭代速度,縮短從概念到量產的周期。

目前,產業大腦平台已推動了30余家配套企業實現訂單、庫存、物流等數據的共享。與中國外運共建的供應鏈集採雲倉,通過整合區域內核心供應商的倉儲需求,採用智能化貨位規劃系統,將庫存周轉率提升30%以上,同時借助集中採購議價機制,原材料採購成本平均降低5%至8%。

為了讓企業能夠享受到更優質的技術資源,景縣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還積極“走出去”,與北京化工大學共建了技術轉移中心,與青島橡膠谷合作搭建了生態共享平台,與西北工業大學合作的橡塑密煉AI模型,推動“經驗研發”向“數據研發”轉變,使配方研發周期縮短35%。通過這些合作平台,企業可以開展眾籌科研,引進高端人才,促進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

目前,全縣176家規上企業中,已有74家在景縣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建立起詳實的服務檔案,30家企業主動拋來“橄欖枝”表達合作意願,其中10家已順利簽下意向合同。一幅政企攜手共進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強化保障,厚植數字生態沃土

為了讓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走得更穩、更遠,景縣構建了全方位的保障體系,培育良好的數字生態,為企業的轉型發展厚植沃土。

景縣加大了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支持力度,構建了以《景縣數字技術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為總綱的“1+6”政策體系,明確未來三年發展路徑。他們以“真金白銀”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通過設立了專項扶持資金,對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同時,優化營商環境,簡化項目審批流程,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便利條件。

在服務保障方面,集聚了一批專業的數字化服務商,形成了“診斷—實施—運維”的全鏈條服務能力。“目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已匯聚5家專業數字化服務商,精准對接企業需求。”景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姜平介紹,這些服務商既有來自國內知名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也有本地成長起來的專業技術團隊,為企業提供從轉型診斷、方案設計、項目實施到后期運維的一站式服務。截至目前,已為38家企業制定了數字化改造方案。

“我們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遇到了不少技術難題,多虧了這些專業服務商的支持。從系統安裝調試到人員培訓,再到后期的維護升級,他們都全程跟進,讓我們沒有了后顧之憂。”河北西伯力特種橡膠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李志剛說。

從政策的頂層設計,到生產線上的貼心服務,景縣用機制創新破解了一個又一個企業數字化轉型難題。如今,在景縣,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加速擁抱數字化,生產效率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持續增強,成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景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姜平表示,下一步,景縣將以爭創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為抓手,全力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改造,努力探索具有縣域產業特色的數字化轉型新路徑,為全省、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創新場景和實踐經驗。(楊雯)

來源:衡水市委宣傳部

(責編:張曉博、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