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河北衡水:破除阻礙藩籬 釋放經濟活力

2025年09月10日15:03 |
小字號

近年來,衡水市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聚焦經營主體關切,在招投標公平性、項目審批效率、涉企監管協同性等領域持續發力,創新實施“‘雙盲’評審”“預招標”“一業一查”等改革舉措。通過制度突破與流程再造,市場活力不斷釋放,企業獲得感顯著提升,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雙盲”評審:打造陽光透明的交易環境

“中標結果全憑實力,改革讓競爭更公平!”衡水泰華錦業生活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川感慨。該公司憑借專業化服務,連續中標衡水湖景區物業服務項目,成為“雙盲”評審改革的直接受益者。

長期以來,招投標領域存在“人情標”“關系標”等隱性壁壘,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為此,衡水市自2023年起在工程建設項目中全面推行“雙盲”評審,通過“盲抽專家”與“盲評技術標”雙重機制,從源頭切斷利益輸送鏈條。具體而言,評標專家從全省庫中隨機抽取,投標文件隱去企業信息,僅以編號呈現,確保評審過程客觀公正。今年以來,衡水市繼續深化“雙盲”評審改革,全面推行跨區域遠程異地評標,實現評標專家全省隨機選取,評標副場隨機盲訂,進一步增強了評委會組成的隨機性,增強了評標的公正性。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完成“雙盲”評審項目2661宗,交易金額達358.1億元,市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注冊經營主體數突破1.2萬戶,開展主副場“遠程異地”評標1487個項目。為進一步提升評審質量,今年衡水市對市級及12個縣級交易平台的場地布局、配套設備、網絡系統等全面升級,改造評標室88個,建成獨立評標席位214個,為公平交易提供堅實技術保障。

“預招標”:實現審批與招標的並聯推進

京雄商高鐵深州站施工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配套管網工程建設正酣。“‘預招標’讓我們在資金批復前就完成招標,比原計劃提前了30多天開工。”深州市項目推進局負責人介紹。

傳統模式下,政府投資項目需待資金到位后才能啟動招標,往往導致前期准備周期過長。針對這一痛點,衡水市創新推出“預招標”機制,允許項目在資金申報階段同步啟動招標程序,通過“容缺后補+綠色通道”實現審批與招標並聯推進,大幅縮短項目落地時間。

今年以來,衡水市在總結2024年國債項目“預招標”經驗的基礎上,將改革范圍擴展至利用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中央預算內資金及其他上級專項資金等政府投資項目,充分發揮“預招標”在項目前期工作中的“加速器”作用。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已實施或正在推進的“預招標”項目78個,招標金額39.93億元,覆蓋所有縣市區,實現全域落地。

“一業一查”:開啟無事不擾的監管模式

“以前各部門輪番檢查,現在一次搞定!”滏陽路某加油站負責人秦志良對“一業一查”改革贊不絕口。過去,該加油站年均接受6個部門6次檢查,如今通過跨部門聯合抽查,全年僅需配合一次即可完成全部檢查事項。

多頭監管、重復檢查一直是企業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2024年,衡水市整合31個部門的307項抽查事項,按行業編制《跨部門聯合隨機抽查清單》,覆蓋42個重點行業。以加油站為例,市場監管、應急管理、生態環境等部門同步入場,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改革后,全市涉企檢查頻次減少175次,行政成本降低20%以上,企業負擔顯著減輕。

此外,衡水市依托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對信用良好的低風險企業實行“非必要不打擾”,對高風險企業加大抽查力度。2024年,全市涉企檢查100%應用信用分級結果,低風險企業受檢頻次下降60%,而食品安全、危化品等重點領域監管覆蓋率保持100%,真正做到“無事不擾、有事必查”。

從招投標機制革新到項目審批提速,從監管模式升級到服務效能提升,衡水市以系統性改革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接下來,衡水市將聚焦數字化政務、全周期服務等領域,進一步疏通堵點、破解難點,全力打造“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務更優”的一流營商環境,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金莉莉)

來源:衡水市委宣傳部

(責編:張曉博、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