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服務區之變看活力中國(觀象台)

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新變化,潛藏著新時代中國日新月異、生機勃勃的創新密碼。跳出交通看全局,持續挖掘老資源新潛能,不斷探索新場景新業態,就能擴充發展容量、拓展增長空間
最近,筆者途經京港澳高速河北保定服務區時,看到這樣一個畫面:炎炎夏日,眼看充電區就要排起長隊,幾名身著深色工裝、外套熒光馬甲的工作人員立馬出現,引導車主移步公路另一側服務區充電。經過工作人員悉心疏導,車水馬龍的服務區變得井然有序。
原來,這些工作人員是充電調度員,這個新崗位是服務區這兩年增設的,為的是應對快速增長的新能源車流,通過及時調度、優化服務,讓服務區內的充電設施發揮最大效用。
充電調度員這一新崗位,產生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熱土中,折射著技術進步、產業躍遷。一位工作人員感慨:近兩年,服務區成了“新能源汽車展”,入區車流大增,車型更豐富,品牌也越來越多。透過崗位看變化,高速公路服務區不正是中國創新場的生動縮影嗎?
一組數據可以佐証:今年“五一”假期,服務區充電量較去年同期增長28%,創歷史新高﹔端午假期,全國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車出行佔比增至約21%。與此同時,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上升至43%。
產業蓬勃發展,帶動基礎設施加速換新。滬昆高速浙江嘉興服務區,多台移動充電機器人“上崗”,讓車主充電更順暢﹔京滬高速平橋服務區,全國首個“移動充電航母”亮相,最多可支持8台車同時充電……新產品接連登場,新業態不斷涌現,讓服務區漸成新技術的“秀場”、新消費的現場,也讓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未來滿懷期待,對創新中國充滿信心。
視線放遠,高速公路服務區也是觀察中國發展新空間的獨特視角。
一組數據耐人尋味。2023年至今,京港澳高速保定服務區的充電槍從28把增加到76把,區內司乘平均停留時間由過去的15分鐘拉長到約半小時。曾經功能單一、隻為滿足旅客基本需求的服務區,在新能源汽車自駕游的帶動下,打造出不少消費新場景。
變車流為客流,背后是盤活存量與做優增量的辯証法。這些年,有的服務區巧用閑置空地,打造園林景觀,變公路服務區為文旅目的地,營業額逐年攀升﹔有的服務區改造原有樓宇,豐富商業形態,變交通樞紐為消費場景,催生新的增長點……跳出交通看全局,持續挖掘老資源新潛能,不斷探索新場景新業態,就能擴充發展容量、拓展增長空間。
新崗位映射新產業,新產業帶來新空間。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新變化,潛藏著新時代中國日新月異、生機勃勃的創新密碼,浸潤在你我身邊的方方面面,不斷創造著高品質美好生活。透過點滴瞬間、廣袤風景,我們看到活力中國的無限可能。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7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