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震弦鳴京東韻 書會一開滿堂彩

“是人是魔是神仙,風火輪上任飛旋。萬丈火焰做逆鱗一片,英雄威震陳塘關……”8月16日上午,廊坊市華韻禮宴文化藝術中心人聲鼎沸,一處挂著“2025(廊坊)京東大鼓書會”條幅的建筑裡傳來說唱聲。推門而進,掌聲、叫好聲不斷,2025(廊坊)京東大鼓書會正在這裡精彩上演。
台上,天津市河西區閩侯路小學三年級學生郭珵霩左手持板、右手擊鼓,說唱結合,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京東大鼓節目《哪吒》,稚嫩的嗓音透著十足的勁兒,每一個鼓點都敲在觀眾心坎上。台下,觀眾多為帶著孩子感受京東大鼓的附近居民,其中不乏打著節拍、輕聲跟唱的愛好者。
“作為承載民族記憶與情感的藝術形式,京東大鼓源自民間,活躍於市井,從街頭彈唱到舞台新詠,今天的京東大鼓作品,處處可見人民的所歌所贊及生活的新姿新貌。”廊坊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郭寶艷介紹,本屆京東大鼓書會,來自全國7省市的京東大鼓愛好者負鼓攜琴相聚廊坊,大家說書會友高唱獻藝。
掌聲剛落,來自北京的15歲少年張文正登台了,他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京東大鼓節目《新編六尺巷》,節目中鄰裡互敬互諒、相互忍讓的故事,被他說唱得有板有眼。“以前一直學京劇,后來聽到京東大鼓的調兒,就迷上了!”結束表演的張文正難掩興奮,他說開學就要去天津藝術職業學院專攻單弦了,這次來書會,希望向各位前輩藝術家學習,用心繼承傳統的、民族的京東大鼓。
“老師,您看我們這次表演,表情動作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老師,說唱過程中,什麼時候擊鼓合適啊?”后台一角,氣氛同樣火熱,90后劉端陽和00后高晨雪,臨上場前心裡有點打鼓,圍著老師郭寶艷不停請教。郭寶艷邊比畫邊示范,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細細講解,耐心傳授著京東大鼓說唱結合的門道。
“好戲還得角兒來唱,曲藝煥發新生,新人輩出是關鍵!”郭寶艷介紹,過去,京東大鼓的傳承很多靠師父口傳身授,同行之間“寧給一錠金,不傳半句春”。現在,郭寶艷到高校擔任京東大鼓教師,將專業的學校教育與民間藝人摸索沉澱下來的技藝匯於一處,因材施教,讓一個個好苗子走上更大舞台。
“老師的教育有一套科學的方法,幫助我們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以前不懂京東大鼓,郭老師就一字一句幫我們摳發音,手把手帶我們捋細節,從說唱等技法到角色解析,傾囊相授。”劉端陽、高晨雪滿懷感激地回憶。
“你看這場演出多好啊,年輕‘小牡丹’風採專場,孩子們說唱得生動感人,薪火相傳專場,師徒接續演繹京東大鼓的精彩。我們的京東大鼓,就是在一代代藝人的傾情創造中,在一代代聽眾的凝神駐足中,在與時代同頻共振、與人民水乳交融的藝術實踐中,煥發著新的生機。”演出現場,74歲的京東大鼓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崔繼昌說。
演出結束后,小演員郭珵霩走過觀眾席退場,不少意猶未盡的小觀眾圍上來或夸贊或討教。郭珵霩隨手敲起鼓槌做示范,節奏緊湊、鏗鏘有力。“傳統曲藝就得像這樣,在群眾身邊,觸手可及。”崔繼昌看著眼前熱鬧的景象說。(記者史曉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