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創新,激發成果轉化新活力

640余項新技術在河北場景驗証應用
場景創新,激發成果轉化新活力
7月9日,唐山港京唐港區集裝箱碼頭堆場,智能平板運輸車整裝待發。 本報記者 趙杰攝
空中,無人機靈活穿梭﹔碼頭,無人運輸車敏捷穿行﹔地下,導航系統能提供精准定位……這樣充滿科幻感的應用場景,已成為現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將其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和科技強國建設的關鍵舉措。
“場景創新”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一種新范式。近年來,河北省委、省政府把握場景驅動創新的重大機遇,打造和開放創新應用場景,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貫通“為場景找技術、為技術找場景”的“雙找”推進路徑,激發成果轉化新活力。
開放場景,新技術、新產品有了試驗場
一項新技術想在對口領域大展拳腳,需要幾步?
走出實驗室只是開始。如果沒有在較大規模的現實場景中經歷“試用期”,新技術很難有機會在實操中得到改進創新﹔缺乏包含應用場景的歷練,新技術也很難被大項目看中。
河北以創新應用場景開放為抓手,為新技術、新產品提供試驗場。
“打造和開放之初,對創新應用場景的梳理要細致、實用。”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通過公開征集、推薦征集等方式,強化應用場景打造與開放,承接先進技術落地。
2020年,華電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歷時7年,攻克自動化穿越式雙小車模式起吊技術難題,卻在尋找轉化中屢屢碰壁。
彼時,受困於裝卸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安全風險大等傳統碼頭的弊端,唐山港一直在尋求破局之道。
一邊有技術優勢,一邊有場景資源,河北港口集團決定開放集裝箱碼頭25號泊位,與華電科工共同研發新一代穿越式雙小車自動化岸橋。
歷經數年試驗,去年,這項全球首創的技術落地唐山港,岸橋裝卸效率提升50%以上。前不久,它以每小時54循環,相當於108標箱的最高作業效率,創造了新的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
現實需求在哪裡,應用場景就在哪裡。
河北積極引導地方結合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圍繞優勢產業強鏈補鏈延鏈需求,打捆打包開放一批場景資源,用“應用場景”打開更多“科創風景”。
廊坊、保定、滄州等地依托地方優勢產業和區位優勢,發掘算力、能源、化工等產業升級需求,吸引京津前沿技術在當地場景驗証應用﹔石家庄、衡水、辛集等地舉辦百企進都市圈場景招商對接會等活動,吸引省外更多資源參與當地重大場景建設﹔唐山設立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以鋼鐵、港口、機器人等優勢產業場景需求吸引省外獨角獸企業落戶轉化﹔張家口、秦皇島、邢台等地圍繞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賽事獲獎項目,針對性開展場景需求征集……
不斷拓展創新應用場景合作空間,河北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通過與京津地區加強對接,共享優質資源與創新要素,為新技術、新產品提供更廣闊的應用舞台。去年12月,京津冀三地科技管理部門聯合發布“京津冀場景共建共享合作倡議”,河北圍繞鋼鐵、裝備、醫藥、算力、低空經濟等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布百項創新應用場景需求,北京、天津發布百項技術產品供給。
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聯手發力,前沿技術“跑”向應用場景。截至目前,河北圍繞全省八大產業高質量發展,累計發布省級重大場景583項,640余項新技術在創新應用場景中驗証應用。
牽線搭橋,技術和場景雙向奔赴
由於藥袋包裝柔軟且印有文字,藥液中還有氣泡,石家庄四藥有限公司利用傳統燈檢技術,很難檢測藥液中的異物。“我們想開發一款數智化程度更高的燈檢機,但在這個領域沒有技術積累。”石家庄四藥有限公司車間主任牛廣躍道出苦惱。
去年,省科技廳在場景資源庫中精准定位對接,積極搭建供需雙方交流互動平台,很快,手握視覺成像技術的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找上門來,與石家庄四藥達成合作。項目落地后預計每年能節約人工成本700萬元,實現新增營收2000萬元。
摸底調研、重點走訪、企業座談、政策宣講,一年多來,省科技廳組織省成果轉化促進中心、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天津市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等京津冀三地技術轉移機構,按照周周有對接、月月有成效原則,以線上會議、入企考察、一對一對接洽談等多種方式,開展小規模、多批次精准對接,吸引京東科技集團、北京雲聖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省外150余家知名企業來冀商洽合作。
一邊為場景找技術,一邊為技術找場景。
6月26日,第二屆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雄安安全應急創新技術應用大賽”決賽在雄安新區場景匯科創園啟動。
比賽同時,路演台對面的洽談室,河北光媚磁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艷媚作為首個結束比賽的選手,與雄安新區以及唐山市相關人員對接投資、落地等事宜。
“場景匯加速了先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陳艷媚說,通過參加大賽,他們得到不少與場景需求單位精准對接、洽談合作的機會,項目得以更好地推廣。
場景匯不是簡單的技術比拼和技術展示,而是以場景驅動為核心,通過豐富的場景為前沿科技成果提供落地應用契機,通過精准對接,讓科技創新真正實現價值,讓產業生態更加蓬勃。
以賽引智、以賽促轉,去年以來,石家庄、廊坊、衡水等地先后舉辦多場場景創新大賽系列賽事,搭建多重對接交流平台。光伏組件視覺大模型、汽車模具智能設計等一批獲獎項目與英利集團有限公司、泊頭市興達汽車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等企業簽約,並在場景中應用。
服務支撐,“好場景”催生“好前景”
靠著場景創新這張名片,河北的招商模式再度升級。
在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看來,借助場景創新,河北的招商模式從“政府四處敲門”到“政策吸引”,再到“場景吸引”。
2024年,北京郵電大學的“北斗+室分”地下空間導航項目取得重要突破。團隊成員傅彬決定依托雄安大規模地下場景,成立行道雄安科技有限公司。
為推動成果快速走向市場,去年7月,北京郵電大學、河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攜手成立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省科技廳還積極創新場景成果推薦機制,幫助對接省科技投資引導基金子基金。
“目前,地下定位、導航已精准到1至2米范圍,產品還在‘雄安行’App開展公開內測。”傅彬說,不久后,他們的產品還將嵌入百度、高德等通用導航軟件,為更多市民和游客提供便利。
由場景結緣,依政策落地。近年來,為推動成果應用,河北持續豐富場景政策,吸引企業在河北投資。
財政有支持。在省科技計劃項目中設立場景專項,支持創新程度高、應用價值大、示范效用強、市場前景好的重大場景項目,單項支持力度100萬元以上﹔設立“眾籌科研”項目,探索共投、共研、共擔、共贏的場景研發新機制﹔在雄安新區先行先試合作創新政府採購新方式,區塊鏈技術、無人駕駛等技術應用場景採取訂購、首購方式,通過風險共擔和成本補償強化支持效果。
金融有支撐。省科技廳聯合地方圍繞重點產業領域共建近10隻子基金,充分發揮省科技投資引導基金作用﹔上線科技投資研發轉化損失保險,為企業和投資機構提供風險保障﹔與商業銀行、省科技投資引導基金子基金等17家金融機構建立合作推薦機制,首批場景建設單位河北億通線纜有限公司首獲科技成果轉化貸500萬元。
場景作用持續發酵,選擇落地的企業及團隊不斷增加。北京智眸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鯤鵬航空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成長性科技企業已在河北注冊公司。
創新浪潮奔涌向前。河北用開放的場景、創新的機制、高效的服務,鋪設起一條從實驗室通向產業化的“高速路”。(記者王璐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