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小切口撬動營商環境大提升

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改革小切口撬動營商環境大提升
8月4日,石家庄市企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前左)為企業辦事員講解相關政策。本報記者 趙杰攝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是衡量一個地區競爭力的重要標志。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考察並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指出,要進一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下大氣力優化營商環境,積極同國內外其他地區溝通對接,打造全國對外開放高地。
招標投標“雙盲”評審改革促進市場公平競爭、“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變“多次跑”為“一次辦”、首貸續貸服務中心破解企業“首貸難”“續貸慢”等難題……牢記總書記囑托,河北從小切口入手,不斷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讓經營主體放開手腳謀發展,激發市場內在活力。
疏通關鍵卡點,讓市場環境更公平
7月1日,滄州市中心醫院醫教研中心(滄州市中醫院)項目醫用物流傳輸系統工程施工現場一派繁忙。蓓安科儀(北京)技術有限公司銷售部門經理馮偉亞告訴記者,公司今年成功中標這個項目,標的額達600萬元。
“作為外地企業,過去投標最怕有‘貓膩’。現在有了‘雙盲’評審,大家公平競爭,我們的顧慮少了,投標積極性更強了。”馮偉亞為河北的營商環境點贊。
不問企業性質,也不問企業來自哪裡,只要實力突出,就能脫穎而出。這是河北推行“雙盲”評審的初衷。
針對圍標串標、“量身定做”、打“人情分”等招標投標領域長期存在的不良現象,2023年5月,河北在全省范圍內推行招標投標“雙盲”評審,最大限度減少外界對評標的干擾,持續優化招標投標領域營商環境。
不斷深化“雙盲”評審改革,今年河北上線運行省遠程異地協調系統,督促市縣平台升級改造,實現全省依法必招工程建設項目和政府採購公開招標項目全部採用專家場地“盲抽”“盲定”的遠程異地評標模式。
今年3月以來,全省採用遠程異地評標模式的標段總數為7202個,交易額896.15億元。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河北突破關鍵卡點,下大力深化招投標領域改革、完善市場准入機制、暢通政策渠道等,營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
涉企政策精准直達,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
近日,在河北金士頓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研發中心,科研人員正抓緊進行氫燃料電池無油空壓機的新技術研發。多虧了政府主動上門服務,幫公司解決了稅務申報、研發費用歸集等方面遇到的問題,讓公司順利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530多萬元,保持了研發和生產節奏。
近年來,河北創新推行研發項目事前鑒定服務試點,上線惠企利民政策通平台、智慧河北加計扣除平台等,並派專員上門解讀政策,大力推動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應享盡享、直達快享。
聚焦企業關切,全力提升要素保障效能
眼下,漳河水務(邯鄲)有限公司正有序開展各項業務,提升市場競爭力。但年初,公司負責人胡石林還在因資金周轉難題,擔心企業發展。
企業需求就是制度創新的動力。邯鄲市企業服務中心了解情況后,組建“金融診療團”深入企業一線,為其量身定制信貸方案,積極打造“零距離”政務服務新模式。“從上門服務到我們拿到200萬元貸款,僅用8個工作日,真是省時省力!”胡石林說。
聚焦企業關切,通堵點破難點。
得益於唐山市玉田縣智能裝備制造(印機)產業綜合體園區推行“標准地”出讓模式,首批入駐企業亞捷科技(唐山)股份有限公司項目投產比預期節約大量時間。公司董事長戚順銀介紹,這種供地模式,有效解決項目評估評審手續多、時間長、花費多等問題,為項目提前投產達效按下“快進鍵”。
全力提速用地報批。河北省積極推行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用地“標准地”出讓,鼓勵實施彈性年期出讓等靈活供地方式,精准配置土地要素。今年上半年,全省以“標准地”出讓方式供應土地3萬余畝。
“目前訂單及時交付,‘特色產業貸’為我們解了燃眉之急。”近日,在省委金融辦組織的銀企對接會上,辛集市鬆帥皮革有限公司獲得銀行授信1000萬元的“特色產業貸”,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題,增強企業穩定性。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攔路虎”。自2023年以來,河北省開展首貸續貸服務中心試點創建,讓政府當“中介”,實現企業融資“開正門”,打通了企業“首貸難”“續貸慢”和銀行“獲客難”等關鍵環節,讓企業融資渠道更暢通。截至6月底,全省共設立首貸續貸服務中心試點93家,為企業辦理信貸業務融資余額超1800億元。
優化政務服務,服務“小窗口”也是改革“突破口”
“到一個窗口,交一次材料,就為公司同時辦理多項審批事項,高效給力。”5月30日,唐山市政務服務中心“高效辦成一件事”窗口,唐山金瑞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經理戴瑋順利辦理企業變更業務后,對“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連聲稱贊。
“以前辦理這個業務,得往稅務、人社等不同部門跑,提交多次材料,花費很長時間。”戴瑋說,現在所有事項都匯集到一個窗口辦理,給企業和群眾帶來了極大便利。
服務“小窗口”,改革“突破口”。去年以來,河北全面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以小切口推動政務服務理念轉變、流程重塑、部門協同,實現從“多部門來回跑”到“一件事高效辦”,切實增強企業群眾的獲得感。
截至目前,國家部署的2024年度兩批共21個“高效辦成一件事”已全部落地實施,累計服務企業和群眾超58.8萬人次。2025年度第一批12個“高效辦成一件事”正穩步推進,改革紅利加速釋放。
致力於將河北打造成審批環節最少、辦事效率最高、營商環境最優的投資創業首選地、必選地,今年河北打通了省市兩級政務電子印章平台。目前,電子印章在企業開戶、企業變更等業務場景廣泛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接訴即辦,深入推進企業和群眾訴求“一線應答”。
將食指和中指貼在嘴邊,翻轉一下……近日,廊坊市12345熱線手語話務員左麗平接聽視頻電話后,聽障人士付女士用手語急切地請求翻譯幫助。付女士感覺眼睛不舒服,於是來醫院做檢查。門診室裡,通過左麗平的翻譯,付女士與醫生實現無障礙交流,順利完成了檢查。
在推出“無障礙”手語服務的基礎上,今年河北在省12345熱線系統創新上線了電話端“視頻通話”手語服務功能,使聽障人士提交訴求更直接更便捷。
聚焦聽民聲、解民憂,河北不斷強化12345熱線公共服務平台功能。“河北12345”微信小程序增加“地市直通車”入口,系統根據訴求人當前位置,自動推薦其所在地市熱線服務二維碼,實現“一鍵直達”。省12345熱線平台與省郵政業申訴服務平台完成數據對接,實現熱線“一線應答”,郵政“一網辦理”。
今年上半年,河北省12345熱線共受理企業和群眾訴求988.9萬件,同比增加15.3%,接通率穩定在99%以上。
破障礙、去煩苛、筑坦途,為經營主體添活力。河北將繼續從小切口入手,突破營商環境瓶頸制約,將優化營商環境進行到底。(記者解楚楚、苑立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