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你倆報信,救援太及時了”
在京務工的興隆縣楊家台村村民華保健、王連貴,翻山越嶺回鄉參加救援,並把受災信息傳遞出去
“多虧你倆報信,救援太及時了”

7月31日上午,楊家台村村民感謝華保健(左一)與王連貴(左二)幫助他搜救家屬。本報見習記者 郭寶強攝
7月31日上午,河北省興隆縣六道河鎮楊家台村村民華保健和王連貴,在山路上艱難翻越了兩個多小時,再次回村參與救災。河道邊,村民范貴軍遠遠迎上,緊緊握住他們的手:“多虧你倆報信,救援太及時了!”
時間回到7月27日晚。一場特大暴雨突襲楊家台村,道路、通信瞬間中斷,村庄淪為“孤島”。
“楊家台大家庭群”微信群裡,在外人員的焦灼與擔憂不斷刷屏。在北京市密雲區務工的華保健和王連貴徹夜難眠。28日清晨,兩人一拍即合:翻山回村。
28日上午9時,他們帶上斧子、鐮刀和雨傘,從密雲區大城子鎮柏崖村出發,不到10公裡的路,因暴雨引發的山洪和滑坡變得險象環生。雨勢不減,雨傘很快失去作用,兩人渾身濕透,索性棄傘前行。
穿越荊棘密林是首道難關,他們的手臂、小腿被劃出一道道血痕。橫渡暴漲的河流更是驚險。兩人用一根木棍相連,互相支撐試探前行。行至大城子鎮下柵子村附近時,走在前面的王連貴一腳踏空,洪水瞬間沒至胸口。千鈞一發之際,身后的華保健用力一拽,將他拉回岸邊。
下午2時多,歷經5個多小時艱難跋涉,兩人終於回到楊家台村。
此時,村黨支部書記劉中校正在河對岸組織自救,看到兩人立刻揮手呼喊,讓他們出去報信。
情況緊急,簡單了解村裡災情后,下午3時兩人再次向下柵子村方向突圍。
傍晚7時多,他們終於抵達有信號的下柵子村。此時,已有聞訊趕來的楊家台村年輕人在大城子鎮等候。
迅速集合后,腳部受傷的王連貴留下處理傷口,繼續和外界聯系。華保健則帶著20多位青壯年,第三次踏上那條險路,支援楊家台。
他們邊走邊用塑料袋、布條做標記。同行的范貴軍回憶:“那路真是拿命蹚出來的,最窄處雙腳都放不下,腳下就是咆哮的洪水。”當華保健帶領大家深夜抵達時,全村人已安全轉移至地勢最高的村民家中。
29日,接力繼續。洪水沖走了大部分物資,天剛亮,華保健帶領幾人再次出村採購。與此同時,腳傷稍緩的王連貴組織另一批年輕人,背著蠟燭、面包、火腿腸等急需物資,又一次挺進楊家台。
此時,兩人送出的受災信息已經傳遞到六道河鎮。29日下午,武警部隊火速馳援。30日清晨,在武警官兵的護衛下,楊家台村受困的百余位村民全部安全轉移。(記者李建成、戴紹志 見習記者郭寶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