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康保:安置點裡人心安

西紅柿炒雞蛋、白菜熬豆腐、雞腿、米飯……7月27日中午,在張家口市康保縣第三中學安置點,84歲的李秀英與同村幾個老姐妹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吃著可口的飯菜。
7月25日至26日,康保縣出現強降雨,縣第三中學安置點啟動運行,及時安置風險區域群眾。家住鄧油坊鎮郭化營村的李秀英便是被安置的村民之一。
“我們家房子在村南邊,地勢低一些。”李秀英告訴記者,7月26日凌晨5時左右,郭化營村黨支部書記袁滿敲開了她家的大門,告訴她需要轉移。“當時的雨又大又急,院子裡的水都超過了腳面。”李秀英說。
到了安置點,李大媽鬆了一口氣。“一來到這兒,就給我發了食物和水,用的被褥也是新的。”李秀英說,考慮到她年齡大,工作人員就把她安排到了一樓。貼心的服務,讓她心裡暖暖的。
轉移到康保縣第三中學安置點的,除了142名當地村民外,還有133名外來務工人員。“我在康保的一家蔬菜冷庫打工,住的地方進了水,不知道該怎麼辦。”來自黑龍江的邵慶豐說,正在他犯難時,縣裡相關部門把他安排到了安置點。邵慶豐說,住進安置點就像住進了“避風港”,心裡踏實多了,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愛。
在安置點的庫房內,記者看到這裡放滿了礦泉水、方便面等物資。“目前,安置點內物資充足,許多愛心單位和愛心人士主動聯系我們,把需要的生活物資送上門。”康保縣第三中學安置點負責人武江說。
武江告訴記者,安置在這裡的群眾以老人居多,飯菜就做得軟乎些、清淡些,盡量符合大家的胃口。
武江介紹,安置點組建了醫療保障、安全保護、后勤保障、食品安全、點位服務等工作組,盡全力為轉移群眾搞好服務。
據統計,康保利用學校、鄉鎮互助幸福院等設置了280處安置點,目前已全部啟用。截至7月27日12時,已累計安全轉移15個鄉鎮110個村1959人。隨著當地汛情緩解,安置點群眾將陸續返回。(記者王雪威、郭曉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