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強降雨,張家口水文中心“迎戰”為何能有速又有力?

7月24日上午,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三道營水文站,一場模擬極端條件的測洪演練正在緊張進行。
“斷電、斷網、斷交!”面對上游模擬流量高達600立方米每秒的超標准洪水,以及暴雨引發的“三斷”險情,新上任的站長張子軒臨危不亂。
三道營水文站進行測洪演練,張子軒操控全自動無線遙控雷達波。張家口市委宣傳部供圖
“啟動全自動無線遙控雷達波測流!”張子軒在CE屏上輕點數下,預設參數、啟動程序一氣呵成。“系統已啟動,正在第一條垂線位置自動測量,預計8分鐘后完成。”他緊盯著屏幕上的實時數據回傳。
“演練緊扣本次強降雨預警,是關鍵的備戰行動。”赤城片區負責人王東利表示,“演練核心目標是檢驗自動化設備在‘三斷’等極端條件下的實戰效能,錘煉一線水文監測人員的應急處置硬功。目前在斷網條件下,利用終端系統開展測流的測驗方式,是我們充分總結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應對經驗,並經過不斷優化調整后確定的,可以確保關鍵水情在極端條件下‘測得到、測得准、報得出、報得及時’。”
張家口水文中心召開應對強降水過程調度會議。張家口市委宣傳部供圖
這幾日,張家口水文中心徹夜燈火通明,大屏幕上數據持續跳動,鍵盤敲擊聲、電話鈴聲此起彼伏,雨水情信息不斷更新。
日前,張家口水文中心緊急召開應對強降水過程調度會議,精准部署迎戰措施。各級各部門嚴守崗位,各水文站火速完成發電機、衛星電話、無線遙控雷達波、ADCP等關鍵設備調試,並足量儲備食品、飲用水等生活物資,嚴格按照安全操作規范進行取沙、測流等工作,加強同流域機構的溝通,特別是上游水庫,保持高頻次會商,第一時間聯動應對入庫流量監測、泄洪等工作,充分發揮清水河流域監控預警系統功能,力保下游烏拉哈達水利樞紐工程人員設備萬無一失。
精細化的演練都是為了在面對高漲的水位線時訓練有素地迎戰。
三道營水文站工作人員觀察斷面來水情況。張家口市委宣傳部供圖
7月24日20時10分,剛剛演練結束幾小時的三道營水文站,迎來了洪峰流量為37.5立方米每秒的洪水過程,在前期“千錘百煉”的基礎上,站上人員干淨利落完成了測驗任務。截至7月25日12時,響水堡水文站、柴溝堡(東)水文站分別出現洪峰流量為124立方米/秒和234立方米/秒的洪水過程,友誼水庫入庫流量達172立方米/秒,張家口市全境共24處水文監測斷面,其中6處出現明顯漲水過程。
此次降水過程呈現覆蓋面積大、面降雨量大、持續時間長的特點。入汛以來,張家口市平均降雨量較去年同期和常年同期偏多三成左右,且主要河道基流量較大,整體防汛形勢極為嚴峻。面對汛情,張家口水情分中心徹夜值守,嚴密緊盯衛星雲圖實時信息,滾動分析雨水情變化趨勢,加密會商研判頻次,全力做好精准預報和及時預警工作,為防汛決策提供堅實支撐。
目前,張家口水文中心已全面進入臨戰狀態,各項防汛測報工作正扎實、高效地推進,特別是應對極端條件下的應急監測能力已全面部署到位,為河流精准“把脈”,守護一片安瀾。
強降雨仍在持續,水文中心每一位工作人員不敢鬆懈,持續跟蹤洪水監測數據,預測退水過程,密切關注雨水情變化,滾動發布預報預警信息,為全省防汛工作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現在處於防汛關鍵階段,我們要持續保持高度警惕、加強科學研判,充分發揮水文‘前哨’作用,助力防汛工作‘精密運轉’。”張家口水文中心主任齊兵說。(臧波、陳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