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市農村產權交易連續3年破億元

讓農村“沉睡”資產資源煥發生機
秦皇島市農村產權交易連續3年破億元
“通過挂牌出租的方式,我們多收入37萬多元的租金,可以為村裡辦不少實事了。”近日,秦皇島市海港區海陽鎮范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文偉說,今年4月,村裡三層返遷公產房的第三層在秦皇島市農村產權交易平台經挂牌出租,5年期租金由28萬元增長到65.2萬元,溢價率133%。
范庄村有一處三層返遷公產房,租金是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用於支撐村民福利、村庄公共服務設施改造等。為最大程度保証村集體資產實現溢價增值,去年在秦皇島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通過拍賣方式將一層和二層門市5年期租金分別以203.3萬元和44.2萬元價格出租,溢價率分別為35.5%和10.5%。今年4月,商業房三樓1558.74平方米出租項目啟動,挂牌期間征集到7名意向競租人,經過285次激烈競爭最終順利成交。
在秦皇島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土地使用權、林權、水權、經營性資產、建設項目等各類農村“沉睡”的資產資源正在煥發生機。截至2024年底,全市農村產權交易額累計達5.7億元,連續3年實現破億。
自2020年《秦皇島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管理辦法》頒布實施以來,市縣兩級政府依托供銷社成立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全市構建了市、縣、鄉、村四級交易網絡,打造了品種齊全、程序規范、信息共享的交易平台,以開展規范化、公開化和數字化交易提升集體經濟收入和管理水平,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支撐。
為確保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的每筆交易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秦皇島市先后制定出台了農村產權交易規則、實施細則等制度,編制了工程建設、集體採購、土地拍賣、網絡競價等多個規范化交易模板,確保整個交易過程公平公正。
以前,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一直由村鎮自行組織交易。通過農村產權交易平台挂牌后,從信息發布到資格審查、項目競價等環節全程透明可溯,交易結果通過平台和村務公開欄公開,確保每處資產都由村集體直接簽約、統一管理、整體規劃,可以有效防止出現農村集體“三資”挪用、流失、侵佔等問題。
近年來,秦皇島市以“數智轉型”為引領,全面提升農村產權交易服務技術水平,打造“互聯網+農村產權交易”平台。開發手機智能交易系統,推行“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和“網上不見面競價”方式,讓交易主體“少跑腿”、交易辦理“零時差”、交易過程“全上線”。而大數據、AI等技術的應用為平台注入了數字動力,持續推動交易服務向人性化、智能化、效率化升級。
今年一季度,269筆各類農村產權項目在秦皇島市農村產權交易平台挂牌,挂牌金額6189萬元。其中,成交項目193筆,成交金額4011萬元,較去年同期實現穩步增長,持續為農村集體帶來穩定的財產性收益。(記者張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行進中國︱“AI+”箱包 出海加速度
- 天尚行有限公司箱包展示大廳。人民網記者 祝龍超攝 “這個爆款是AI設計的,隻需在軟件界面輸入面料、顏色、圖案、款式、功能等多樣化需求關鍵詞,便能在極短時間內生成多種風格迥異的箱包效果圖。…
- 數字“春風”度萬家 燕趙“錢包”雲上花
-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完善金融機構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務實體經濟的激勵約束機制”。 近年來,河北省金融業保持較快發展態勢,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有力有效,企業上市融資取得突破,風險防范化解穩妥推進。 為進一步統籌推進經濟和金融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新時代河北金融工作新局面,人民網推出“金融‘活水’潤燕趙 聚力‘賦能’助發展”系列報道,挖掘金融服務當地實體經濟建設、助力千企萬戶發展、履行社會責任等中心工作的生動實踐。…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