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超千億件(經濟新方位)
連續五年超過,所用時間不斷縮短

![]() |
制圖:宋 博(新華社發) |
1000億件!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7月9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超千億件,比2024年達到千億件提前了35天。據了解,2025年第1000億件快遞為一台以舊換新的家用空調,從廣東中山發往江蘇常州。
“十四五”以來,我國郵政快遞業持續較快發展,快遞業務量已連續5年突破1000億件。“今年千億件的更快誕生,既展現了郵政快遞業的強勁韌性與活力,也折射出行業日益成為促進消費升級和實體經濟增長的有力支撐。”國家郵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超千億件所用時間不斷縮短:2022年較2021年提前7天,2023年較2022年提前39天,2024年較2023年提前71天。
這背后,是“快遞進村”不斷深入。
廣東從化天人山水荔枝園,果農甫一摘下即將熟透的荔枝,一場跨越山河的鮮味之旅便已開啟。無人機翻山越嶺,智能冷藏車恆溫保鮮,全貨機速達千裡……從嶺南到西安,十二時辰間,鮮味已送達。順豐這條“飛機+冷鏈”的“荔枝飛路”已覆蓋約2800個縣級行政區。
新疆莎車,快遞服務點堆滿來自天南海北的快遞﹔內蒙古錫林郭勒,牧民輕點手機就能在牧區收到馬具﹔西藏林芝,來自東南沿海的包裹也能很快收到……截至去年底,我國已累計建成1200多個縣級公共寄遞服務中心、超30萬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
“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持續加強,有力促進了城鄉資源要素流動,縮小了城鄉居民消費模式和服務體驗的差距,在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農村地區寄遞服務短板變為發展‘潛力板’。”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戰略規劃研究部主任劉江說。
這背后,是“快遞進廠”拓展更廣空間。
浙江義烏立新百貨工廠倉庫,快遞員入廠服務,分揀、打包、裝車,忙碌不停。“進廠攬收、多頻次發車,既滿足了電商客戶需求,也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中通快遞負責人介紹,在義烏,中通快遞布局59個一級網點,服務當地超10萬家品牌客戶,日均發件量近1400萬件。
河北平鄉,每小時近兩萬輛童車發往國內外﹔遼寧大連,快遞服務每年為汽車零部件企業降低百萬余元成本﹔西藏拉薩,本土啤酒在快遞推動下打開更廣闊的市場……“十四五”時期,郵政快遞業與制造業加快融合,累計打造1600多個業務收入超百萬元的重點項目,在有力服務醫療、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業的同時,進一步拓展了郵政快遞業的服務范圍和發展空間。
這背后,還有新技術新模式的助力。
從倉儲管理到末端配送,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快遞企業全鏈路推進智能化升級變革,降本增效﹔無人技術大顯身手,在倉儲、運輸、派送環節,大幅提高寄遞服務效率和響應速度﹔採用節能減碳技術改造處理場所和設施設備,提升快遞包裝循環化、減量化水平……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廣泛應用,推動郵政快遞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持續放大規模經濟效應,帶動快遞業務量較快增長。
記者手記
小小快遞蘊藏蓬勃生機
小小快遞,連接千城百業、聯通線上線下。包裹“走”過的軌跡,勾勒出經濟運行的“毛細血管”,蘊藏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生機。
見微方能知著。拆開包裹,發自江蘇常熟工廠的羽絨服見証快遞進廠的廣度,送往新疆昌吉的破壁機標注快遞進村的深度,嶄新的家用空調彰顯消費市場的熱度……新時代以來,我國基本建成覆蓋全國、深入鄉村、通達全球的快遞服務網絡,一件件跨越南北、穿梭東西的商品,仿佛一個個標記,標識出中國快遞向上成長、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每一次突破。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1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冀觀察】職教大省河北,如何做到產教融合?
- 2021年,教育部、河北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關於提升區域職業教育發展動能打造品質保定的實施意見》,河北省保定市成為全國首批部省共建的市域職業教育改革試點,拉開了河北職業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序幕。 四年來,從太行山麓到渤海之濱,一場產教融合的深度實驗正在燕趙大地展開。…
- 燕趙普惠春風起 惠澤民生笑意濃
-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完善金融機構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務實體經濟的激勵約束機制”。 近年來,河北省金融業保持較快發展態勢,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有力有效,企業上市融資取得突破,風險防范化解穩妥推進。 為進一步統籌推進經濟和金融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新時代河北金融工作新局面,人民網推出“金融‘活水’潤燕趙 聚力‘賦能’助發展”系列報道,挖掘金融服務當地實體經濟建設、助力千企萬戶發展、履行社會責任等中心工作的生動實踐。…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