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弘揚太行精神 展現抗戰偉力

2025年07月05日09:22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弘揚太行精神 展現抗戰偉力

弘揚太行精神 展現抗戰偉力

——走進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革命文物展

6月30日,觀眾在河北博物院參觀“山河永固——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革命文物展”。 本報記者 耿輝攝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6月30日,稚嫩而婉轉的歌聲,回蕩在河北博物院大廳內,講解員張煒在歌聲中深情講述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現場所有人都靜靜聆聽。

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歷時兩年籌備策劃,晉冀魯豫四省文物部門共同推出的“山河永固——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革命文物展”於當日正式開幕。

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故事……自開幕以來,參觀者絡繹不絕。走入展廳,太行深處的烽火記憶驟然清晰起來,無數被定格的感人瞬間映入眼帘,激蕩著心胸。

“這是一條有120多個補丁的被面,已經看不出原來的花紋了。它的主人朱璉,是石家庄市第一位女共產黨員,是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開拓者之一……”展廳內,一件展品吸引了參觀者。河北博物院社會教育部副研究館員賈葉青告訴大家,抗戰時期,朱璉在石家庄開辦診所從事革命工作,凡是從山西到河北,或由平津赴延安的同志,大都由朱璉診所負責接待和掩護。這條被面做成的被子,許多地下黨的同志都蓋過,見証過那段特殊歲月。

延安解放社出版的《論持久戰》最早的單行本、《共產黨人》創刊號、《華北交通總攻擊戰捷報》、青年抗日先鋒隊使用過的手榴彈袋……“一件件文物講述著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河北博物院副院長王然告訴記者,本次展覽展出的文物數量多、級別高。其中,一級文物13件(套)、二級文物38件(套)、三級文物182件(套),佔全部展出文物的72%。大量文物都是河北博物院建院以來首次展出。

在英雄的土地上,中華兒女共御外侮,團結一心。

“這是白文冠的紡車。她是馬本齋的母親……”望著展廳內的紡車,講解員輕聲講述著。參觀者們肅然起敬,不約而同地圍攏過去。

1937年七七事變后,馬本齋在家鄉自發組織了回民抗日義勇隊。1938年,率部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1941年,日偽軍抓住了馬本齋的母親白文冠,對她威逼利誘、百般折磨,強迫她給兒子寫勸降書。馬母大義凜然,嚴詞拒絕,絕食七日,壯烈犧牲。

當時馬本齋正與日軍進行激烈戰斗,聽到母親去世的消息,強忍悲痛,寫下“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承母志,繼續斗爭”。

烽火淬煉山河志,旌旗漫卷太行巔。

全民族抗戰中,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浴血奮戰、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背后,是軍民團結一心的魚水情深。展廳內,人民群眾為八路軍納的軍鞋底子、“八路軍的母親”李才清用過的油燈、一二九師政治部給(涉縣)索堡區干部及全體人民的感謝信……一物之微、一信之情,或質朴或厚重,無不深深叩擊著參觀者的心扉。

採訪中,河北省文物局革命文物處一級主任科員劉輝說,這些文物穿越太行深處的烽火硝煙,見証了中華兒女同仇敵愾共御外侮時的團結與奮戰,凝聚著太行精神,生動展現了全民族抗戰的磅礡偉力。

“無數人拋頭顱、洒熱血,才有了今天!美好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惜啊!”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著孩子認真地看、仔細地聽。也有年邁的老人久久凝視著展廳中的圖片和文物,神色庄嚴而肅穆。

晉冀魯豫,紅色土地。偉大的抗戰精神,將世代傳遞!(記者龔正龍)

(責編:林福盛、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跟著人民網游塞罕壩”首期體驗官活動正式啟動 千萬粉絲大V探訪圍場
  人民網承德7月1日電 (商帆)漫步林海與自然對話,在吳彥祖設計的星空圖書館裡細數銀河繁星,在北緯42°的森林宿集裡品嘗草原鮮牛羊……7月1日,由人民網主辦的“跟著人民網游塞罕壩”首期體驗官活動正式啟程。來自抖音、今日頭條、微信等平台的知名文旅大V及媒體代表齊聚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開啟為期三天兩晚的木蘭圍場傳奇之旅。…
人民網“行進中國”調研採訪團隊走進河北
  人民網石家庄7月1日電 (朱延生)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作為塞罕壩精神發源地,加快森林“四庫”建設步伐,實現經濟與生態協同共進高質量發展﹔保定白溝創新市場採購貿易服務體系讓中小微企業既能“輕裝上陣”,又能“合規出海”﹔以嶺藥業探尋中醫藥如何借助循証醫學“金標准”勇闖世界﹔君樂寶乳業創新“全產業鏈一體化”模式,致力於打造“六個世界級”生產經營模式…… 6月30日,人民網“行進中國”大型融媒體系列調研行河北站正式啟動,本次調研以“高質量發展這五年”為主題,人民網“行進中國”調研採訪團將挖掘河北在科技創新、智能制造、特色產業、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典型經驗與創新探索。 人民網2025“行進中國”調研採訪團走進君樂寶乳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