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威縣念活“三字經”為失能老人撐起一片天

近日,河北省邢台市威縣長期護理保險定點居家服務護理員武紅霞和醫生余金相按時走進賀營鎮小營村癱瘓在床的任先生家中,一邊為任先生做肢體按摩、壓瘡預防,一邊耐心指導家中老人護理技巧。
今年39歲的任先生曾是家庭的頂梁柱,33歲時因意外摔傷癱瘓在床。妻子被迫外出打工,老人照料力不從心。2022年長期護理保險政策為他們送來轉機。經鑒定后,長期護理保險定點居家服務工作人員定期上門護理,三年多來,讓這個家庭從最初的絕望中走出,老人用歪歪扭扭的字體寫下感謝信:“感謝醫護人員,感謝好政策,感謝你們像親人一樣照顧我們。”
威縣作為邢台市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縣區之一,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已達22.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家庭照護壓力大、經濟負擔重等問題日益凸顯。
近年來,威縣念活醫、康、養“三字經”,多措並舉,協調聯動,精准發力,穩步推進居民長期護理保險工作,真正實現了從“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到“專業照護、暖心安心”的良好轉變。“目前,全縣為52.63萬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提供2587.68萬元的長期護理保險保障。截至2024年底,累計服務失能人數7479人,累計基金支出9459.64萬元。”威縣醫療保障局負責人焦錄林介紹。
“醫”路護航,深化服務體系。該縣以長期護理保險為紐帶,積極推動醫養深度融合,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支持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建立緊密協作關系,鼓勵二級以上醫院與養老機構簽訂合作協議,開通綠色轉診通道,實現“小病在養老機構診治、大病及時轉診至醫院”的無縫銜接。目前,全縣已有29家養老機構與縣域內9家一級醫院建立合作關系,為入住老人提供定期巡診、優先接診、雙向轉診等便捷醫療服務。
“康”復助力,提升生活品質。為幫助失能人員盡可能恢復身體機能,全縣各長期護理保險服務機構與縣醫院、中醫院等二甲醫院合作,邀請專家定期會診、指導、定制治療、康復方案。每年為60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制定管理方案,醫護人員24小時值班在崗,一旦發生重大、突發性疾病時,第一時間對接急診、重症監護室。
“養”老無憂,傳遞溫暖關懷。在養老照料方面,威縣長期護理保險不僅注重基本生活照料服務,為入住定點民營養老機構老人提供溫馨舒適的居住環境以及豐富營養的餐食,協助失能人員進食、穿衣、洗漱、翻身等,並在助娛、助潔、精神慰藉等服務上下功夫,定期理發、修剪,舉辦生日會、歌詠比賽、慶祝節日等文娛活動,安排護理員定期上門陪伴失能人員聊天、讀書、下棋等,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威縣婦幼保健院醫養中心,長護險政策的經濟減負效應更為直觀。62歲的王梅芳因腦梗塞后遺症完全失能,長期臥床需鼻飼進食,家庭原本靠兒子打工維持,照護壓力巨大。入住醫養中心后,評估費用3858元,申請長護險后醫保每日補助90元,個人僅需支付38.6元,每月自付費用較之前雇保姆的4000元大幅降低。
自長期護理保險實施以來,通過視頻、電話及實地回訪超1萬次,失能人員及其家屬對長期護理保險服務的滿意度高達100%。長期護理保險通過基金支付大部分護理費用,為失能家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減負。以年度為單位測算,每個失能家庭平均每年減少護理支出約18000元,極大緩解了因長期護理產生的經濟壓力。同時,家庭成員無需再全天候陪護,得以重新回歸工作崗位,家庭收入顯著增加,有效避免了“一人失能、全家致貧”現象的發生。(趙國華、朱兆鵬、畢志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跟著人民網游塞罕壩”首期體驗官活動正式啟動 千萬粉絲大V探訪圍場
- 人民網承德7月1日電 (商帆)漫步林海與自然對話,在吳彥祖設計的星空圖書館裡細數銀河繁星,在北緯42°的森林宿集裡品嘗草原鮮牛羊……7月1日,由人民網主辦的“跟著人民網游塞罕壩”首期體驗官活動正式啟程。來自抖音、今日頭條、微信等平台的知名文旅大V及媒體代表齊聚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開啟為期三天兩晚的木蘭圍場傳奇之旅。…
- 人民網“行進中國”調研採訪團隊走進河北
- 人民網石家庄7月1日電 (朱延生)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作為塞罕壩精神發源地,加快森林“四庫”建設步伐,實現經濟與生態協同共進高質量發展﹔保定白溝創新市場採購貿易服務體系讓中小微企業既能“輕裝上陣”,又能“合規出海”﹔以嶺藥業探尋中醫藥如何借助循証醫學“金標准”勇闖世界﹔君樂寶乳業創新“全產業鏈一體化”模式,致力於打造“六個世界級”生產經營模式…… 6月30日,人民網“行進中國”大型融媒體系列調研行河北站正式啟動,本次調研以“高質量發展這五年”為主題,人民網“行進中國”調研採訪團將挖掘河北在科技創新、智能制造、特色產業、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典型經驗與創新探索。 人民網2025“行進中國”調研採訪團走進君樂寶乳業。…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