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部市級地方性法規護航高質量發展

2015年立法法修改后,河北省所有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實現全覆蓋
264部市級地方性法規護航高質量發展
7月2日,在臨城縣邢窯文化博覽園,國家級非遺項目邢窯陶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志忠(中)為邢台學院學生講解邢窯白瓷上釉知識。《邢台市邢窯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條例》的實施,為當地開展邢窯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提供了有力法治支撐。 本報記者 趙永輝攝
地方性法規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立法的重要補充。2015年立法法修改后,河北省張家口市等8個設區的市被賦予地方立法權,加上原先已有立法權的石家庄市、唐山市和邯鄲市,全省11個設區的市全部獲得立法權。
十年來,在省人大常委會指導下,河北省各設區的市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共出台市級地方性法規264部。這些法規有哪些亮點?發揮了什麼作用?記者近日深入採訪。
立足地方實際,護航經濟發展
智能化的港口什麼樣?日前,記者走進唐山港京唐港區尋找答案。
在這裡,新一代穿越式雙小車自動化岸橋如同巨型“抓娃娃機”,“抓手”從數十米高空落下,精准抓起船上的集裝箱﹔搭載毫米波雷達的無人集卡運輸車,憑借智能算法和導航系統,在繁忙的碼頭自主規劃最優路線。
“近年來,我們以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科技賦能智慧港口建設,集裝箱運輸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唐山港口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工程技術部副部長韓德勝說。
唐山港地處渤海經濟圈中心地帶,不凍不淤、水深岸陡,優勢明顯。但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唐山港在建設與管理中存在資源集約利用程度不高、功能服務單一等問題。
2020年1月1日,《唐山市港口條例》正式實施。“聚焦發展集約化、專業化、現代化港區,條例的出台為當地理順港口管理體制、明確港口發展方向、規范港口運營和管理、拓展港口功能等提供了法治保障。”唐山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王保軍介紹。
建設綠色港口是港口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條例鼓勵港口應用先進適用的環保技術,優先使用新能源、清潔能源設施設備。在條例引導下,目前,唐山港煤炭集港實現100%“公轉鐵”,唐山港京唐港區集裝箱碼頭等通過四星級綠色港口現場評審。
近年來,河北省各設區的市立足實際,以地方立法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快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保定市促進先進制造業發展若干規定》支持企業、園區、行業間合作開展綠色制造技術改造,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構造綠色制造體系。
聚焦解決數字基礎設施不匹配、企業創新動力不足、數字要素流通不暢等問題,石家庄市在11個設區的市中率先為數字經濟立法,重點推動交通、能源、環保、水務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
做強做優本地特色產業,秦皇島為保護碣石山葡萄酒產區立法,鼓勵和支持釀酒葡萄基地建設和適栽品種研發,打造有辨識度的葡萄酒品牌,推進葡萄酒文化與產區保護。
聚焦群眾所需,回應民生關切
查看電梯轎廂內使用標志是否在顯著位置公示,現場測試電梯緊急報警裝置,翻閱電梯維保記錄……近日,衡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桃城區分局組織執法人員,深入轄區電梯使用單位開展電梯安全專項檢查。
為保障居民安全,衡水市人大常委會於去年9月出台《衡水市電梯安全管理條例》。“2023年,衡水市電梯應急處置技術中心接警5000余起,主要集中在住宅小區。出台該條例,就是為了解決社會關注、群眾關心的電梯安全管理問題。”衡水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郭孟福介紹。
為防止電梯發生故障時各相關方推諉扯皮,該條例劃定了電梯安全管理界限,明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對電梯生產、經營、使用、維護保養單位和檢驗、檢測、安全評估機構實施監督檢查。
“去年以來,我們持續強化電梯安全動態監管,通過‘日常檢查+專項整治’的方式,對照條例開展執法,不斷提升電梯安全管理水平。”衡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桃城區分局副局長胡青華說。
持續擦亮百姓生活的“幸福底色”,十年間,河北省各設區的市不斷以“小切口”立法回應民生領域“大關切”。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餐廚垃圾無序收運處置影響市容、污染水質、傳播疾病等問題,《滄州市餐廚垃圾管理條例》明確了餐廚垃圾產生者、收運單位、處置單位的責任與義務。目前,當地城市餐廚垃圾已實現日產日清、密閉運輸和無害化處理。
停車秩序的好壞直接影響城市交通的安全與暢通,秦皇島市人大常委會將獲得地方立法權后的首部條例聚焦於群眾反映強烈的停車場管理。《秦皇島市停車場管理條例》出台后,有關部門依法整頓全市停車秩序,在市區新施劃3.3萬個停車泊位,有效遏制了停車場違法收費、私設地樁地鎖侵佔公共資源等現象。
物業管理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張家口、石家庄、邢台等市人大常委會分別出台物業管理條例,針對業主委員會組建難、物業服務收費亂、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使用不透明等群眾反映較多的問題制定相關措施,有效規范了物業管理市場秩序,保障了業主的合法權益。
保護文化遺產,推動活化利用
“用鉤子將毛皮背后的腐肉和油脂去掉,然后鞣制,這個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鉤皮子’,其作用是使毛皮變柔軟……”在張家口堡鼓樓北街大源永細皮坊,負責人趙瑩正在向游客講解口皮的傳統制作技藝。
口皮,即張家口加工、集散的皮毛制品。包括口皮在內,歷史上,口馬、口茶、口平銀等眾多“口”字招牌廣受歡迎,形成了當地的獨特文化。
怎樣讓這些文化遺產煥發新生機?2023年,張家口市出台《張家口堡保護利用條例》,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傳承、弘揚張家口本土民間傳統工藝,宣傳、推廣張家口特產、技藝和文化。
條例出台后,重煥生機的不止老行當、老手藝,張家口堡的眾多古宅古院也迎來新生。
“按照條例,我們盡可能使用原材料、原工藝、原做法,對古宅古院進行修繕處理,最大限度保護文物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延續性。”張家口市橋西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當地已對掄才書院、中營署舊址等1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重點保護建筑進行修繕,完成584個院落環境整治、215處危房改造,張家口堡環境風貌明顯提升。
陶瓷是燕趙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寶,磁州窯、邢窯、定窯一脈相承,唐山是全國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為讓千年窯火越燒越旺,去年9月,《邯鄲市磁州窯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條例》《邢台市邢窯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條例》《保定市定窯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條例》《唐山市中國北方瓷都振興促進條例》同時獲批,開啟省內設區的市協同立法新探索。
“此前我們在調研中發現,部分窯址保護力量薄弱,個別地區陶瓷產業發展缺乏總體規劃和持久創新力。”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說,此次協同立法,目的就是促進立法資源有效利用,統籌解決好相關領域面臨的共性問題。
翻閱四市條例,其中有不少協同條款,這為相關地區共同提高陶瓷原材料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水平、加強陶瓷文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等提供了保障。
“條例正式實施后,有力促進了河北省陶瓷在技術上不斷融合創新,為保護好千年窯址、傳承好千年工藝、呵護好千年匠心、發展好千年產業提供了法治支撐。”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說。
守護綠水青山,擦亮生態底色
俯瞰秦皇島的海岸線,除了蔚藍海水和金色沙灘,還有一道蜿蜒的“綠色長城”——沿海防護林。“防護林在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災減災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前些年一度面臨面積萎縮等問題。”秦皇島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丁紹華說。
2017年初,秦皇島市人大常委會啟動對沿海防護林的立法進程。起初,為嚴格建設項目准入門檻,條例草案曾對項目建設佔地等進行限制。
“但在廣泛調研后我們發現,基礎設施、公共事業項目等范圍難以准確界定,在實踐中容易打擦邊球。”丁紹華說,轉變立法思路,條例最終採取明確劃定禁止開發區域的方式,將沿海防護林的有林地全部納入禁止開發范圍。
為確保法規能落地、真管用,條例一方面規定,政府要把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將森林保有量和森林質量兩個指標納入考核內容﹔另一方面,規定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當年沿海防護林資源變化和建設、管理、保護工作開展情況。
2021年1月1日,《秦皇島市沿海防護林條例》正式實施。從立項到出台,五年五次審議,充分體現了該市對核心生態資源保護的高度重視和極度審慎。條例實施后,防護林面積萎縮態勢得到有效遏制,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帶動了周邊旅游產業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織密織牢生態保護“法治網”,張家口、承德兩市人大常委會緊扣功能定位,堅持立法先行,強化系統觀念,制定生態領域專項法規10余部,涵蓋山、水、林、草、氣等多個自然系統,初步形成立體化、系統性、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法規體系。
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線上的重要點位。聚焦保護區域、管理體系、水質標准、水質監測、周邊環境影響等問題,《衡水湖水質保護條例》進行了多層次全方位的規范,為形成水質科學保護長效機制、加強生態系統建設提供了法治支撐。
“突出及時、解渴、管用,十年來,一部部‘量身定制’的地方性法規,為河北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說,下一步,他們將繼續加強對河北省設區的市立法工作的指導和支持,提前介入、跟進審查,持續強化隊伍培訓,完善工作機制流程,進一步凝聚地方立法工作合力,推動地方立法更好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記者霍相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跟著人民網游塞罕壩”首期體驗官活動正式啟動 千萬粉絲大V探訪圍場
- 人民網承德7月1日電 (商帆)漫步林海與自然對話,在吳彥祖設計的星空圖書館裡細數銀河繁星,在北緯42°的森林宿集裡品嘗草原鮮牛羊……7月1日,由人民網主辦的“跟著人民網游塞罕壩”首期體驗官活動正式啟程。來自抖音、今日頭條、微信等平台的知名文旅大V及媒體代表齊聚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開啟為期三天兩晚的木蘭圍場傳奇之旅。…
- 人民網“行進中國”調研採訪團隊走進河北
- 人民網石家庄7月1日電 (朱延生)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作為塞罕壩精神發源地,加快森林“四庫”建設步伐,實現經濟與生態協同共進高質量發展﹔保定白溝創新市場採購貿易服務體系讓中小微企業既能“輕裝上陣”,又能“合規出海”﹔以嶺藥業探尋中醫藥如何借助循証醫學“金標准”勇闖世界﹔君樂寶乳業創新“全產業鏈一體化”模式,致力於打造“六個世界級”生產經營模式…… 6月30日,人民網“行進中國”大型融媒體系列調研行河北站正式啟動,本次調研以“高質量發展這五年”為主題,人民網“行進中國”調研採訪團將挖掘河北在科技創新、智能制造、特色產業、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典型經驗與創新探索。 人民網2025“行進中國”調研採訪團走進君樂寶乳業。…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