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承德全力推進“三北”工程筑牢京津生態屏障

2025年07月03日09:07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承德全力推進“三北”工程筑牢京津生態屏障

向技術要成活率 向空間要生態量

承德全力推進“三北”工程筑牢京津生態屏障

“濕度正好,成活穩了。”近日,走進豐寧滿族自治縣鳳山鎮團榆樹村的混交造林地塊,新栽的山杏、山櫻桃樹苗舒枝展葉,縣林草局生態修復股副股長龍德芳俯身查看后,嘴角露出笑意。這位與樹打了30年交道的老林業工作者,打心眼兒裡為這片荒山禿嶺的新生高興。

作為京津與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之間的生態屏障,承德是“三北”工程的主戰場。自“三北”工程啟動以來,承德以“筑牢京津生態屏障”為目標,相繼實施京津周圍綠化、京津風沙源治理、再造塞罕壩林場等重大工程,逐步構建起防風固沙林、水源涵養林、水保經濟林、防護林和環城綠化林五大防護體系。

翻開承德的生態賬本,一組數據令人振奮:全市有林地面積已達3556萬畝,森林覆蓋率從1978年的29.8%躍升至60.03%,森林蓄積量突破1.02億立方米,草地綜合植被蓋度達73.5%,各項指標穩居華北首位。曾經的黃沙漫卷之地,如今已成為拱衛京津的重要生態屏障,為首都構筑起一道堅實的綠色防線。

“生態建設沒有終點,隻有新起點。”承德市林草局局長李劍直言當前生態建設面臨新挑戰:深山區林分密集,但窗口地帶綠量不足﹔未造林地碎片化分布,立地條件差,造林綠化進入“見縫插綠”階段﹔森林資源質量亟待提升,中幼齡林佔比超80%,人工純林佔比35%,生態系統穩定性與抗逆性不足,綠量提升與質量優化的雙重任務迫在眉睫。

面對硬骨頭,承德堅持向技術要成活率,向空間要生態量,向自然要可持續,打出生態建設組合拳。聚焦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嚴重區域,推廣容器苗造林和混交林模式,加快形成喬灌結合、多樹種復層混交的森林生態系統。發揮封山育林優勢,對間隙地塊補植補造,加強封禁管護,提升林草植被蓋度。到2030年,全市規劃完成“三北”工程任務1313.4萬畝,以硬核舉措筑牢生態根基。

同時,針對不同林分特點,實施差異化治理。對優質林分,推行近自然經營,培育高價值木材﹔對立地條件差的稀疏林分,採取封育措施提升生態效益﹔對退化草地,通過圍欄封育、鬆土補播等綜合治理,恢復生產能力。此外,中幼齡林撫育工程將通過修枝、間伐等手段,優化林分結構,增強森林穩定性。

“我們不僅要讓承德綠起來,更要綠得更健康、更持久。”李劍表示,通過科學撫育,未來承德森林生態系統將更具韌性,碳匯能力也將顯著提升。預計到2030年,全市森林蓄積量將突破1.2億立方米,生態服務價值超千億元。

“這是留給子孫的生態存折。”龍德芳望著青山說。在他身后,新栽的混交林正與四十多年前種下的第一代防護林遙相呼應,它見証著從“遮風沙”到“生財富”、從“綠起來”到“活起來”的生態變遷。(記者陳寶雲)

(責編:林福盛、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跟著人民網游塞罕壩”首期體驗官活動正式啟動 千萬粉絲大V探訪圍場
  人民網承德7月1日電 (商帆)漫步林海與自然對話,在吳彥祖設計的星空圖書館裡細數銀河繁星,在北緯42°的森林宿集裡品嘗草原鮮牛羊……7月1日,由人民網主辦的“跟著人民網游塞罕壩”首期體驗官活動正式啟程。來自抖音、今日頭條、微信等平台的知名文旅大V及媒體代表齊聚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開啟為期三天兩晚的木蘭圍場傳奇之旅。…
人民網“行進中國”調研採訪團隊走進河北
  人民網石家庄7月1日電 (朱延生)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作為塞罕壩精神發源地,加快森林“四庫”建設步伐,實現經濟與生態協同共進高質量發展﹔保定白溝創新市場採購貿易服務體系讓中小微企業既能“輕裝上陣”,又能“合規出海”﹔以嶺藥業探尋中醫藥如何借助循証醫學“金標准”勇闖世界﹔君樂寶乳業創新“全產業鏈一體化”模式,致力於打造“六個世界級”生產經營模式…… 6月30日,人民網“行進中國”大型融媒體系列調研行河北站正式啟動,本次調研以“高質量發展這五年”為主題,人民網“行進中國”調研採訪團將挖掘河北在科技創新、智能制造、特色產業、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典型經驗與創新探索。 人民網2025“行進中國”調研採訪團走進君樂寶乳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