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考讀懂中國式現代化(評論員觀察)

重視教育就是重視未來,贏得教育才能贏得未來。這是國家戰略所向,也是深深扎根於人民心中、不可撼動的信念和共識
近段時間,高考密集“放榜”。考生查分的短視頻在社交媒體廣為傳播,付出終有回報的故事頻上熱搜,勾起了筆者10多年前高考查分的回憶。
出分那天,掐著點來到鎮上一個網吧,小心翼翼輸入准考証號和相關信息,反復核實,隨著頁面加載,心跳驟然加速。十幾秒的大腦空白過后,分數出現、石頭落地。片刻之后,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又隨之浮現:好友考得怎樣,排名能報什麼大學,學什麼專業比較好……
縱使歲月流逝,很多細節依然歷歷在目,凸顯了這場人生大考的獨特意義。
高考是常為新的。啟動高考改革,開展強基計劃,從單向度轉向多維度的選拔設計,“一考定終身”的時代已經過去。參加高考,成為人生旅途上的一段重要經歷、青春記憶中的一個閃光節點。求學過程中習得的知識、品格、本領,備戰高考磨礪的抗壓力、意志力、專注力,都是寶貴的財富。
高考又有著穩定的內核。“祝大家旗開得勝,金榜題名!請大家記得女高精神:百折不撓,頑強拼搏。”今年是張桂梅連續第十五次送考。世殊時異,考生換了一屆又一屆,考試的形式內容不斷變遷,但是高考對個人成長的淬煉意義沒有變,選育人才、支撐國家發展的作用沒有變,推動教育公平、促進社會流動的意義沒有變。
與億萬學子的追夢圓夢相連相牽,與國家的發展進步同頻共振,高考制度在時代鋪展的卷軸中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以更大的視角觀之,高考也是讀懂中國、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窗口。
先說兩個故事。從雲南保山施甸縣的小山村一路走來,桂海潮用汗水與拼搏,實現了去天上“摘星星”的夢想,成為我國首位執行載人飛行任務的載荷專家。跨越大山的溝壑,高考正是關鍵一躍。出生在河北衡水棗強縣一個小村庄的王心儀,通過高考來到北京大學,從大學校園走進軍營成為一名航母操舵手。見識更廣闊的世界,高考是重要階梯。
國勢之強由於人,人材之成出於學。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技要打頭陣,而科技創新的背后是教育事業、人才培養跑出加速度。堅持把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將推動我國“人口紅利”加快向“人才紅利”轉化,以科技現代化有力托舉中國式現代化。
再看兩組數據。教育部門連續12年在高考中提供盲文試卷,各方今年為1.4萬余名殘疾考生參加高考提供便利。暖心周到舉措,護航逐夢之路。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招生人數由2012年的1萬人增至2023年的13.4萬人,累計錄取學生超100萬人。不斷完善的政策舉措,更好托舉教育公平。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透過高考,可以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的民生底色。不論家庭出身、社會背景或經濟狀況,每個孩子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教育獲取知識和技能、提高素質和本領,成為棟梁之材。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將持續增強人民群眾對教育改革發展的獲得感、幸福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問題既是惟此為大的事情,也是非常復雜的事情。既要久久為功,又是當務之急”。
重視教育就是重視未來,贏得教育才能贏得未來。這是國家戰略所向,也是深深扎根於人民心中、不可撼動的信念和共識。在線上線下關注高考的目光中,在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裡,我們回望國家的教育發展歷程,看到了一個民族正在走向光明的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2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跟著人民網游塞罕壩”首期體驗官活動正式啟動 千萬粉絲大V探訪圍場
- 人民網承德7月1日電 (商帆)漫步林海與自然對話,在吳彥祖設計的星空圖書館裡細數銀河繁星,在北緯42°的森林宿集裡品嘗草原鮮牛羊……7月1日,由人民網主辦的“跟著人民網游塞罕壩”首期體驗官活動正式啟程。來自抖音、今日頭條、微信等平台的知名文旅大V及媒體代表齊聚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開啟為期三天兩晚的木蘭圍場傳奇之旅。…
- 人民網“行進中國”調研採訪團隊走進河北
- 人民網石家庄7月1日電 (朱延生)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作為塞罕壩精神發源地,加快森林“四庫”建設步伐,實現經濟與生態協同共進高質量發展﹔保定白溝創新市場採購貿易服務體系讓中小微企業既能“輕裝上陣”,又能“合規出海”﹔以嶺藥業探尋中醫藥如何借助循証醫學“金標准”勇闖世界﹔君樂寶乳業創新“全產業鏈一體化”模式,致力於打造“六個世界級”生產經營模式…… 6月30日,人民網“行進中國”大型融媒體系列調研行河北站正式啟動,本次調研以“高質量發展這五年”為主題,人民網“行進中國”調研採訪團將挖掘河北在科技創新、智能制造、特色產業、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典型經驗與創新探索。 人民網2025“行進中國”調研採訪團走進君樂寶乳業。…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