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解民憂 興產業 暖民心

滄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駐孫庄村工作隊實干繪就振興圖

2025年07月01日11:29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小字號

炎炎夏日,河北省吳橋縣於集鎮孫庄村村民孫志海坐在田壟間,看著坑塘裡的清泉順著管道流入田間,滋潤禾苗,喜上眉梢。“庄稼及時澆上水了,盼著今年有個好收成。”孫志海“澆地”的喜悅溢於言表。孫庄村是個地道的農業村,大部分村民靠“土裡刨金”。能否及時澆水,事關一年糧食作物的收成,是群眾惦念的大事。

“我們村有兩個坑塘,能儲存的地表水有限。往年一到農忙集中澆地時,村民就要排隊澆水,誰排在后邊都不樂意。”孫庄村黨支部書記孫武軍說,今年,這樣的景象不復存在了。“多虧了駐村工作隊和吳橋縣水務局為村裡修的水利項目,解決了群眾的‘澆地難’。”

孫武軍口中的駐村工作隊,是滄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駐孫庄村工作隊。去年,駐村工作隊和孫庄村“兩委”配合吳橋縣水務局完成了“吳橋縣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農業灌溉水源置換項目”,擴挖坑塘九萬多方,蓄水量大幅提升。同時,工作隊自籌經費新建兩千多米輸水管道及配套設施。

“滄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駐孫庄村工作隊已連續10年為這裡的群眾服務。去年,我們三名新成員接過了接力棒,要全力跑好這一程,為群眾辦實事,助力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薛大海說。

駐村以來,薛大海帶領工作隊成員用腳步丈量孫庄村的每一寸土地,手繪了孫庄村的地圖,詳細標注了各戶的情況。他們深入村民家中,與群眾拉家常、問冷暖,詳細了解大家的所需所盼。

“鄉村振興,是讓田埂長出希望,讓老屋留住鄉愁,讓年輕人帶著夢想歸來,讓每寸土地都煥發新的生機。”薛大海說,積極探索致富新路徑是鄉村振興工作的重中之重。

孫庄村村民孫洋洋多年銷售紅薯苗和紅薯。“發展特色種植帶動村裡發展”是他多年來的夢想。這一想法和工作隊的目標不謀而合。從技術指導到市場對接,從土地流轉到地窖建設,工作隊全力護航孫洋洋的紅薯育苗項目。“工作隊了解各項補貼政策,主動為我申請。有了資金支持,擴大規模、外出考察就有了保障。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孫洋洋說。

目前,孫庄村已經成為周邊種植戶認可的紅薯苗採購基地。成熟的紅薯通過孫洋洋銷售到全國各地,特色種植產業不斷壯大,目前已帶動周邊村民種植兩千多畝紅薯,年提供紅薯苗9百萬株,購銷紅薯7百萬斤,銷售額近千萬元。

讓泥土裡長出豐收果,讓鄉音裡飄出幸福感。薛大海說,今后,他們將繼續用真心換真情,以實干促發展,讓孫庄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穩步前行,繪就一幅幸福和諧的美麗鄉村新畫卷。(魯萍)

(責編:林福盛、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跟著人民網游塞罕壩”首期體驗官活動正式啟動 千萬粉絲大V探訪圍場
  人民網承德7月1日電 (商帆)漫步林海與自然對話,在吳彥祖設計的星空圖書館裡細數銀河繁星,在北緯42°的森林宿集裡品嘗草原鮮牛羊……7月1日,由人民網主辦的“跟著人民網游塞罕壩”首期體驗官活動正式啟程。來自抖音、今日頭條、微信等平台的知名文旅大V及媒體代表齊聚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開啟為期三天兩晚的木蘭圍場傳奇之旅。…
人民網“行進中國”調研採訪團隊走進河北
  人民網石家庄7月1日電 (朱延生)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作為塞罕壩精神發源地,加快森林“四庫”建設步伐,實現經濟與生態協同共進高質量發展﹔保定白溝創新市場採購貿易服務體系讓中小微企業既能“輕裝上陣”,又能“合規出海”﹔以嶺藥業探尋中醫藥如何借助循証醫學“金標准”勇闖世界﹔君樂寶乳業創新“全產業鏈一體化”模式,致力於打造“六個世界級”生產經營模式…… 6月30日,人民網“行進中國”大型融媒體系列調研行河北站正式啟動,本次調研以“高質量發展這五年”為主題,人民網“行進中國”調研採訪團將挖掘河北在科技創新、智能制造、特色產業、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典型經驗與創新探索。 人民網2025“行進中國”調研採訪團走進君樂寶乳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