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名:“微影之約·久聞大名”文旅微短劇嘉年華正式啟動

2025年06月22日17:45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發布時間:2025年06月22日17:45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0條新聞

千年古城邀青年創作者共譜文化新篇

6月22日,“微影之約·久聞大名”2025文旅微短劇(暑期)嘉年華新聞發布會在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舉行,正式拉開這場融合傳統文化與青春創意的文旅盛宴序幕。活動由大名縣攝影家協會主辦,旨在通過“微短劇+文旅”模式,推動大名縣文旅景點跟隨微短劇傳播“出圈”,塑造特色文化標識,形成具有大名特色的“微短劇+文旅”融合促進消費的新模式。

千年古城化身“天然攝影棚”,多元資源賦能創作

大名縣作為千年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豐富的拍攝場景。這裡是北宋陪都北京大名府所在地,《水滸傳》多次提及大名,盧俊義、楊志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在此流傳﹔境內既有被洪水掩埋的北宋故城遺址,也有現存的明清大名府古城,更有弘敬閣、石刻博物館等歷史地標——其中弘敬閣因藏有中國最大唐代墓志銘何弘敬墓志銘而聞名,其亮燈儀式曾火爆出圈。此外,愜山湖公園、數字府衙體驗館、國家級非遺草編與小磨香油等,構成了“古風場景+自然山水+數字科技+非遺文化”的多元創作矩陣,可滿足古裝、懸疑、甜寵等各類微短劇的取景需求。

正如大名縣攝影家協會主席李杰在發布會上所言:“大名是一座‘天然攝影棚’,水滸文化、運河文化、石刻藝術等IP都是創作的金礦。我們希望通過微短劇的形式,讓千年文脈與青春創意碰撞出火花,使網友從‘刷到’大名到‘走進’大名,最終讓大名成為京津冀影視文旅目的地。”

政策與服務雙輪驅動,助力創作者輕裝上陣

為吸引全國青年創作者,大名縣推出《大名縣影視拍攝服務手冊》及“三個誠意”扶持政策。手冊詳細梳理了全縣適合拍攝的場景資源,標注各場景實用信息,既是劇組的“通關秘籍”,也是游客的“打卡寶典”。扶持政策聚焦大學生劇組,涵蓋“食無憂、宿無憂、行無憂”三大方面,包括拍攝協調、食宿補貼、本地資源對接等保障措施,助力劇組專注內容創作。大名縣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鄭雪朝透露:“未來我們還計劃將大名打造成專業影視院校的拍攝實踐基地,讓更多創作者在這裡孵化夢想。”

沉浸式體驗與創意活動並行,暑期嘉年華亮點紛呈

本次嘉年華活動分為兩大階段:6月22日至7月31日為宣傳招募期,面向全國高校劇組征集創作大綱,通過審核的團隊可享受扶持補貼﹔8月1日至31日為正式活動期,將推出兩大核心體驗:一是“文武狀元”沉浸式微短劇互動挑戰,游客可穿越至北宋考場,參與歷史知識問答與傳統體能競技,闖關成功可獲消費代金券與文創禮品﹔二是每周上演的“電音國潮器樂表演”,傳統民樂與現代電音激情碰撞,打造視聽盛宴。此外,游客還可參與“跟著鏡頭逛大名”活動,在古城牆打卡《水滸》同款場景,甚至化身微短劇臨時演員,體驗“戲裡戲外”的雙重樂趣。

發布會現場的“盲盒互動”環節成為一大亮點。嘉賓抽取的12個文創盲盒中,“玉麒麟”“古城”“石刻”“香油”“草編”等關鍵詞,串聯起大名的文化基因。其中終極盲盒的“問號”造型寓意著“大名的無限可能等待創作者解鎖”,引發在場青年創作者的強烈共鳴。來自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浙江傳媒學院等高校的學生代表現場分享創意構想,如“重生之我是大名首富”的古裝穿越題材、以二毛燒雞為線索的懸疑故事等,展現出“傳統IP年輕化表達”的創作活力。

文旅融合新范式,激活古城發展新動能

此次活動響應國家廣電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計劃,是地方探索“內容引流-場景消費-文化傳播”閉環的創新實踐。微短劇作為當下最具傳播力的內容形式,是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橋梁。希望通過嘉年華活動,讓游客不僅是文化的旁觀者,更成為故事的創作者與傳播者,最終實現“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的效應。

據悉,發布會后與會人員實地參觀了大名古城、宋街等文旅業態,近距離感受這座千年古城的影視創作潛力。目前,活動官方招募通道已開啟,全國高校劇組可通過指定渠道提交創作方案,共同解鎖大名的文化魅力。這個夏天,大名將以開放姿態迎接每一位創作者,讓千年歷史在微短劇的鏡頭中煥發新生。(文/圖 李雨馨)

(責編:楊文娟、付兆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