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雞塊”出海記

“小雞塊”出海記
——河北億食特前4個月出口同比增長兩倍多的背后
6月3日,河北億食特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工人們在生產線上忙碌。 本報記者 劉英攝
“客戶對這款雞塊樣品比較滿意,建議增加一點酸辣度。”“形狀上也需要做一些微調。”6月3日上午,在位於大廠回族自治縣的河北億食特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食特”)會議室裡,公司管理人員正在討論要出口到海外的新產品的生產工藝和外觀細節。
聽著大家的討論,億食特總經理王鶴夫心裡更有底了。今年以來,作為廊坊市唯一一家全熟雞肉類出口企業,億食特出口訂單不斷,生產計劃已排到年底。
“1-4月,公司出口銷售額1100多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兩倍還多。”王鶴夫說,盡管面臨國際食品市場的諸多不確定性,億食特的“小雞塊”在海外市場還是越來越搶手了。
靠質量打開海外市場的大門
走進億食特生產車間,隻見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加速運轉。定型、油炸、調理、包裝……雞塊在各個環節中“闖關”,最后隨著傳送帶魚貫而出。
“這批雞塊是一款新產品,即將發往日本,成為當地連鎖餐飲企業的指定供應食材。”王鶴夫告訴記者,目前,億食特在日本已陸續開發多個商超和貿易商社客戶。
日本食品素以安全標准高著稱,億食特的產品是怎樣叩開該國市場大門的?
就在兩年前,億食特的日本出口業務還基本是空白,但擁有HACCP認証、ISO22000認証以及日本農林水產省認証等資質。億食特決定憑借出眾的品質、嚴格的質量把控以及用心的服務,讓產品走出國門。
2023年下半年,億食特在日本組建銷售團隊,並派出研發團隊專門到日本調研,走市場、訪客戶、測試產品……回來后,他們潛心研發,反復調整配方,還邀請日本食品專家來廠現場指導,最終研發出口感、風味和安全性都符合標准的新產品。
“第一批訂單發出去時,大家心裡都很忐忑。”該公司運營總監洪斌回憶。沒想到,產品迅速獲得客戶的認可,復購率持續攀升。
靠質量打開市場的大門,從去年3月起,億食特出口業務持續增長,發展駛上“快車道”。
不斷創新,才能成為市場的領跑者
市場的成功,離不開企業不斷自我革新。“國際市場變化快,隻有不斷創新,才能一直跑在前面。”洪斌表示。
通過進一步了解消費者需求,億食特加大研發投入,陸續推出裹粉雞膝骨、整肉雞排、雞肉卷等符合消費者口味和食品安全標准的新產品,並迅速贏得客戶認可。“去年至今,一共推出了21款針對不同市場的產品,訂單量逐步攀升。”洪斌說。
來之不易的成績背后是無數的困難和艱辛,億食特商務總監何文矯對此深有體會。
“你猜研發這一款產品,我們需要做多少個樣品?”何文矯拿起一袋雞排詢問記者。
“5個?10個?”記者試著回答。
“都不是。”何文矯搖搖頭。她告訴記者,一款產品從研發到走向市場,要向客戶多次送樣品。億食特在研發方面尤其下功夫,第一次送樣會提供10種方案,客戶從中選擇3種,公司又會為每一種再提供3個樣品,客戶再從中選定1種做市場銷售測試。根據反饋,公司再提供5種改良后的樣品,客戶最后從中選定成品。
一款產品,僅樣品就要生產研發幾十種,難怪億食特的產品能跨洋越海,征服消費者的味蕾。
“我們不僅持續強化研發,在質量把控上也一直做到高標准、嚴要求。”億食特質量部經理王耿說,他們結合國際標准,依托自有品控體系,在原料、配方與加工環節都建立了嚴格的管控措施。
“從雞肉原料的微生物含量、食品添加劑的標准,到炸粉顏色、脆度、餡料口感,乃至產品重量、形狀、大小等,我們都嚴格按照客戶要求進行生產。”王耿指著冰櫃裡碼放得整整齊齊的樣品告訴記者,他們對每個環節嚴格把控,保証每個成品完全符合標准,由此得到了客戶的信任和認可。
海外市場的版圖越來越大
出口業務不斷增長,公司的新品也越來越多。新品備案速度和樣品商檢証的出具時效,成為億食特公司最關心的問題。
“日本客戶對企業響應速度非常看重,從客戶提出需求到我們研制出樣品並發貨,隻有2周時間。”億食特計劃部經理張麗娜說,多虧廊坊海關提供的優質服務,助力企業“破壁”出海。
“3月中旬,我們接到客戶對樣品的緊急需求,第一時間向海關工作人員尋求幫助。他們急事特辦,僅用1個工作日就出具了正常需要5個工作日才能完成的樣品商檢証。”張麗娜說,客戶對於公司的樣品質量以及辦事速度非常滿意,很快就確定了60噸的訂單。
在開拓日本市場取得成功后,億食特堅定了拓展海外市場版圖的信心和決心。最近,他們又順利拿到了韓國的出口資質,並在積極申請蒙古國、加拿大等國的出口資質。
傍晚5時,最后一批包裝完畢的黃金雞塊被裝入冷藏集裝箱。“這批貨72小時內就將出現在日本東京的貨架上。”王鶴夫說。
車間外,夕陽為忙碌了一天的廠房鍍上金色。王鶴夫的手機又響了起來,放下電話后,他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一名韓國客戶打來電話,准備近期來公司實地考察。”(記者劉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