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河北工程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把思政課“搬”進河北阜平

深入開展“悟原理探脫貧密碼 擔使命助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大課活動紀實

2025年06月10日10:54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小字號

社會實踐團隊在河北師范大學四方廣場整裝待發。

社會實踐團隊在河北師范大學四方廣場整裝待發。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供圖

為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真諦,6月7日,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聯合河北工程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以“悟原理探脫貧密碼 擔使命助鄉村振興”為主題,組織10位教師、55名本碩博不同學段學生,把思政課“搬”進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共上一堂別開生面的社會實踐大課。

旌旗獵獵聚合力 誓言錚錚啟征程

本次實踐旨在通過沉浸式教學,實現理論和實際的交融,激發青年學子服務國家戰略的責任感,踐行知行合一。活動伊始,全體師生在河北師范大學四方廣場舉行了簡短而庄重的啟動儀式。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主持行政工作)路曉鋒出席儀式並囑托同學們要深刻領悟社會實踐大課的重要意義,帶著問題和情感去觀察、去思考、去感悟。

隨后,路曉鋒和河北工程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於多珠共同為社會實踐團隊授旗。鮮紅的旗幟迎風招展,此次探尋“紅色福地 山水名城”河北阜平脫貧與振興之路的實踐之旅正式啟程。

小院課堂悟深意 問題導向探真知

平坦的柏油路、山腳下的大棚、整潔的民宿,成為留給同學們新時代鄉村活力的第一印象。駱駝灣村口醒目的標語——“我們過上了好日子”,道出了村民們最質朴的心聲。

社會實踐團隊首站抵達吹響脫貧攻堅號角的駱駝灣村。在踏入承載脫貧歷史的農家院落之前,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理教研室主任楊輝教授向全體同學提出兩個思考題:一是為何將‘看真貧’選在阜平縣駱駝灣和顧家台村,二是同學們所學的專業知識如何助力鄉村振興,個人的成長與祖國的發展如何實現有機統一。

帶著對問題的思考,師生一起走進駱駝灣農家小院。

在“一號院”,河北工程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支部書記、副院長李潔教授和王岩、吳麗佳兩位老師接續為同學們講述了這裡的動人故事。屋內極簡的陳設訴說著十二年前村民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困難日子。如今,“小院兒”主人早已搬至新的二層樓房,這不足百米的距離成為由貧困到小康的無聲注解和真實見証。

“二號院”是村民唐宗秀的家,河北工程技術學院老師路曉佳在這裡為同學們講述了從土炕到電熱炕、從土路到水泥路的生活巨變,激勵同學們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河北師范大學副教授戴勝華在“真貧博物館”結合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闡釋了黨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質特征,指出脫貧攻堅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人民性高度統一的生動體現,勉勵師生愛黨、愛國、愛人民,自覺將個人命運融入國家和民族命運。

黨建引領產業旺 香菇生金惠萬家

帶著院落裡的感悟,團隊成員深入阜平縣脫貧支柱產業——食用菌產業核心區,興致盎然地走進香菇大棚認真學習參觀。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兼職思政課教師、龍泉關鎮副鎮長曹建平介紹了如何在“亂石灘”上建起75個大棚,注冊“老鄉菇”品牌並推行“六統一分”模式,幫助村民收獲了“第一桶金”。菇農回顧了香菇大棚發展的歷程,2015年開始征地建大棚時老百姓打心眼裡是不接受的,是黨員帶頭才把這件事做成。發展到今天,一個大棚能出五茬香菇,產出三萬多斤,現在二茬菇賣完就已經有一萬多塊錢的收入了。實實在在的數據讓師生感受到產業的魅力和生命力。參觀后,師生饒有興趣地向老鄉學習起辨識優質香菇的技巧,連接起書本與田間的智慧,也深刻感受到黨建引領下特色農業產業對帶動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的巨大作用。

顧家台村見初心 黃土成金展宏圖

中午時分,團隊參觀了顧家台村。曹建平自豪地向同學們介紹挂在牆上的一幅幅照片背后的故事,並強調“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鄉村振興的目標已基本實現。他鼓勵同學們一定要對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充滿信心。

隨后,大家參觀了整合3個行政村和8個自然村而形成的現代化“回字樓”居民新區——龍泉新區。真貧博物館和龍泉新區的鮮明對比,讓師生深刻體會了革命老區、深度貧困區的華麗蝶變,特別是新區“回字樓”的設計充分保留了鄉親們“開窗見老鄉,不必兩眼淚汪汪”的純朴鄉情,學校、衛生所等完備的設施則生動詮釋著“信心變真金”的實踐偉力。

民宿櫻桃鋪富路 青山秀水蘊新機

當天下午,實踐團隊在龍泉關鎮工作人員袁龍引導下探訪生態明珠黑崖溝村,讓同學們深刻體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諦。袁龍重點介紹了特色民宿產業的兩大特色,“一個是‘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另一個是民宿外觀仍保留以前黃泥牆的風格,但是裡面空調衛浴網絡現代化一應俱全。”這種“外在鄉愁、內在舒適”的特色深受游客青睞。袁龍帶領同學們參觀了櫻桃採摘園,紅彤彤的果實挂滿枝頭,“咱們這兒晝夜溫差大,沒有蚊虫,櫻桃生長周期長,糖分足,是純綠色有機水果,採摘游客絡繹不絕,每年都銷售一空!”袁龍自豪的話語,道出了生態保護與產業富民相得益彰的振興之路。

征途萬裡礪初心 春風化雨啟新程

參觀結束后,龍泉關鎮黨委書記韓文博受邀在駱駝灣“一號院”為師生上了一堂既接地氣又生動活潑的思政課。他深情回顧自己讀書和參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工作歷程,結合如今的鄉村巨變介紹了龍泉關鎮“時代紅、生態綠、文化古”三張名片,動情解讀阜平“紅色福地”的“福”字真諦:“這個‘福’,一是阜平人民被深深記挂著的幸福,二是如今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的幸福。”最后,他勉勵同學們努力學習、深入實踐,把個人追求融入國家發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競答匯報凝共識 思政強音話幸福

隨后,緊張刺激的“擂台賽”在河北工程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劉放老師的主持下拉開帷幕。比賽的題目,既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答題,也有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搶答題,各小組的表現都十分出色。這正是同學們帶著問題深入走訪、用心觀察、認真思考的生動寫照,彰顯了社會大課堂教學的扎實成效。在回答開放式問題時,同學們或模擬直播帶貨,或角色扮演村支部書記化解基層矛盾,或以歌傳情,大顯身手。現場氛圍生動而活潑,緊張而熱烈。

河北師范大學教授郝瑞斌主持了小組實踐成果匯報。大家的匯報視角多元、精彩紛呈,開門紅和滿堂紅相得益彰:有的小組匯報採訪村民的收獲,有的小組關注村中兒童教育探討未來,有的小組用所學專業知識為鄉村振興出謀劃策,有的小組暢談參觀體會抒發感悟。同學們一致表示,此次沉浸式社會大課堂是一場深刻的思想淬煉,對“小我融入大我”有了真切體會,對運用所學知識助力鄉村振興充滿信心,激發了畢業后扎根農村的就業意願。

河北師范大學教授楊輝、河北工程技術學院教授於多珠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表示本次阜平縣社會大課堂活動意義深遠、成果豐碩,不僅是理論與實踐的深度碰撞,更見証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鮮活案例,深切感悟了黨的創新理論的實踐偉力。希望同學們繼續保持這份熱情與擔當,以青春之力為鄉村振興事業注入更多活力。

最后,全體師生在象征初心與承諾的隊旗上鄭重簽名留念,一個個躍動的名字,銘刻下難忘的紅色之旅,更許下了新時代青年“悟原理探脫貧密碼,擔使命助鄉村振興”的鏗鏘誓言。此次阜平之行,穿越歷史見証巨變,立足當下感受脈動,展望未來激發擔當。師生們滿載思想啟迪與實踐感悟踏上歸程,必將內化“阜平密碼”,在新時代廣闊天地中書寫無愧時代的青春華章。(楊輝)

(責編:楊文娟、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