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從雪道到賽場 河北崇禮駛向經濟新賽道的藍海

2025年05月23日17:21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小字號

“五一”假期,河北崇禮接待游客16.26萬人次、旅游總花費1.53億元,同比增長5.2%和4.8%。2024—2025年整個雪季,崇禮接待游客數量突破500萬人次、旅游總花費突破60億元。

不斷攀升的數據顯現了怎樣的滑雪集群效應?崇禮緣何成為高頻次舉辦高水平賽事的“吸鐵石”?場館賽后利用一直是難題,崇禮又如何破題,將冬奧資源轉化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新動能?

雪如意“啟春節”現場熱鬧場景。崇禮宣傳部供圖

“雪如意”啟春節現場。崇禮區委宣傳部供圖

賽事“流量”變消費“增量”

2024—2025賽季,7項國際級、15項國家級雪上項目專業賽事在崇禮舉辦,數名冬奧會、世界杯冠軍登場亮相。崇禮承辦國際級、國家級賽事連續三年全國第一,已成為國內頂級雪上賽事集聚區。

目前,崇禮雪道總數達219條、總長178公裡,16條雪道通過國際雪聯認証。加上曾承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雲頂滑雪公園以及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基本具備了承接全部雪上項目的辦賽條件。

與國內各大雪場相比,崇禮緣何能夠高頻次舉辦高水平賽事?張家口奧林匹克公園發展事業部總監翟艷麗表示:“崇禮有高水准的冬奧場館,豐富的賽事組織經驗,賽事保障隊伍中80%的人為北京冬奧會服務,近年來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具備舉辦國際級、國家級賽事的條件和能力。”

高水平的冰雪賽事、冬奧冠軍的加入,提升了賽事品質,增強了賽事吸引力,吸引了眾多冰雪迷來到崇禮冬奧場館滑雪、觀賽。

去年12月,2024—2025賽季國際雪聯自由式滑雪U型場地世界杯(崇禮站)決賽在雲頂滑雪公園舉行,來自湖北武漢的一名游客趕到現場,為自己喜歡的中國運動員加油。她說:“來崇禮可以體驗高品質的滑雪度假,近距離觀看世界級賽事以及喜愛的運動員,來一趟不虛此行。”像她這樣“為一場比賽奔赴一座城”的游客在崇禮數不勝數。

同月,國際雪聯跳台滑雪洲際杯和國際雪聯跳台滑雪女子世界杯相繼在“雪如意”舉行。“比賽期間,張家口冬奧村、雪如意維景酒店、雪如意睿景酒店共接待上萬名國內外游客。與去年同期相比,客流增長了250%。”翟艷麗說。

在冰雪賽事的加持下,春節前夕,崇禮多家酒店、飯店爆滿,連從北京到崇禮的火車票都十分搶手。賽事“流量”變成消費“增量”,拉動了當地旅游、餐飲、購物等消費的增長。僅春節假期,崇禮接待游客60.45萬人次,同比增長27.59%,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35億元。

雪如意“啟春節”現場熱鬧場景。崇禮宣傳部供圖

“雪如意”啟春節現場。崇禮區委宣傳部供圖

滑雪市場存大片藍海

整個雪季,滑雪集群效應在崇禮切實顯現,呈現冰雪運動與冰雪經濟黏性發展。

“我經常從北京來崇禮,這次帶孩子一起打卡‘雪如意’。”今年1月,滑雪“發燒友”於女士帶兩個孩子來到崇禮,“雪如意滑雪場的體驗感很好,纜車可以直達雪具大廳,省去了穿著雪具行至雪道的不方便感。”

跳躍、旋轉、空翻……雲頂滑雪公園內,在U型場地上馳騁冰雪是青少年的最愛。雲頂的U型池按照國際賽事標准制作,場地保障是全國最好的,孩子們得到了充分的訓練。

崇禮客流量不斷攀升,源於當地豐富的雪道資源,滑雪場開展了各種活動以及高品質服務。各家滑雪場經營者都有適合自身的市場打法,瞄准差異化客群,培育新的客源增長點,為雪友帶來多樣化的滑雪體驗,激發了大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

太舞小鎮品牌總監任曉強說:“我們配備了體育公園、溫泉、電影院、步行商業街等一系列配套措施,讓游客每天享受不一樣的度假時光。”

為方便游客,崇禮在“高鐵+接駁巴士”一站式服務基礎上,增加直達首都機場和北京南站的專線巴士,增開了東西雪場大環線和太子城核心區雪場環線公交線路﹔開通智慧交通平台,接入全區23條公交線路、104部公交車運營信息,提高出行效率。

同時,崇禮還引進知名餐飲品牌38家,收集主城區、萬龍滑雪場等280家美食店鋪信息,制作出美食地圖。推出雪具直達快遞、雪具寄存等服務,在雪場、酒店以及旅游區內,依托機器人技術,搭載人工智能模塊,在票務、餐飲、住宿等領域提供更多智慧便捷服務,打造高端服務體驗,極大地提升了游客的便利性和舒適度。

“就是凌晨也有24小時雪具店,點外賣也很方便。”山東雪友安先生說。上海雪友趙先生表示:“有時候滑累了也不想走,整體就是一個滑雪度假。”

雪如意“啟春節”現場熱鬧場景。崇禮宣傳部供圖

“雪如意”啟春節現場。崇禮區委宣傳部供圖

體文旅融合精准發力

“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和國家越野滑雪中心變為擁有登山健身、滑草滑車、崖壁攀岩等功能的山地戶外運動公園。”翟艷麗介紹,8公裡外的雲頂滑雪公園已對平行大回轉、障礙追逐等冬奧雪道進行了適應性改造,並面向游客開放。

不少游客專門來到“雪如意”,坐上小纜車、登上出發台、站在場中央,打卡體驗當年冬奧冠軍比賽的“同款”賽道。曾經在北京冬奧會上大放異彩的冬奧場館,除了受到運動員青睞外,現已變身為備受游客喜愛的文旅新地標。

如何將冬奧資源轉化為發展新動能?按照新的功能定位,崇禮冬奧場館經過軟硬件改造,已實現多業態轉型。今年以來,該區打造華僑冰雪博物館和冬奧展館兩大核心研學旅游基地,拓展“冬奧+”“冰雪+”歷史文化傳承、自然生態感悟、農業資源體驗和賽事活動參與4個研學主題,精心打造36個研學點位,設置50條精品研學路線。崇禮區文體局副局長韓曉玉介紹,除賽事外,這裡還舉辦了各種各樣的文化類活動,比如電音電競活動,游客增長非常明顯。

“適應性改造為冬奧場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時也做到了冬奧場館的充分利用。”翟艷麗說,冬奧場館不斷拓展功能,形成了業態豐富的后奧運產業生態圈。去年,崇禮共接待游客853.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5.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和10%。(魏民、周大偉)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