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曹妃甸港礦石碼頭高級技師宋濤
提高接卸效率 助力智能化轉型(工匠絕活)

![]() |
宋濤(右)和同事檢查卸船機電機制動器。 |
【絕活看點】
圍繞助力港口作業智能化轉型,宋濤帶領團隊持續探索攻關,取得了優化卸船機抓取方式、研發堆取料機自動化系統等一系列創新成果,累計完成技術改造百余項,取得專利17項。2025年,他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河北曹妃甸港,海天遼闊,貨輪往來,一派繁忙景象。在港口作業現場,河北港口集團曹妃甸港礦石碼頭股份有限公司調度指揮部部長、高級技師宋濤逐一檢查設備細節,不時低頭記錄。
多年的港口工作經歷,讓宋濤練就了一些絕活。
絕在哪兒?
——“有中生新”。2015年,當曹妃甸港礦石碼頭被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為40萬噸級碼頭時,宋濤就意識到,這對碼頭接卸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進一步提高接卸效率呢?
“巴卡粉流動性不好,抓取過的地方會形成凹陷,如果繼續抓取,總有一側是斜面,會造成后續滿斗率不高的問題。”宋濤說,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他帶領團隊鑽研卸船機的作業特點,根據大型散貨船舶的特點,提出了“奇偶成行、隔行抓取”的抓取思路——即抓完第一個點后,直接抓第三個點,第二個點便形成一個鼓包,再抓取時滿斗率將提升。
——“無中生有”。2020年前后,國內主要煤炭碼頭啟動堆取料機智能化轉型,但由於礦石碼頭物料特性差、作業工況復雜等因素,國內還沒有成熟案例。宋濤決定自主研發礦石碼頭堆取料機自動化系統。
那段時間,宋濤時常加班到深夜,周末也很少休息。“港口生產繁忙,我們只能在堆取料機的作業間隙,見縫插針地安裝和調試。有時為測試一組數據,需要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宋濤說,2021年9月,團隊先后攻克自動定位技術、防悶斗技術、防撞技術、恆流量技術等多項技術難題,成功研發礦石碼頭堆取料機自動化系統,節約成本1200余萬元,“改造前,需要6個人在現場作業﹔改造后,2個人在集控室便可遠程監控6台堆取料機自動作業。”
宋濤“有中生新”“無中生有”的關鍵,在於愛鑽研。2023年,他把攻關卸船機自動化難題作為新的研究目標。卸船機因作業非連續、工況非標准等特點,一直是國內港口自動化領域的難題。
宋濤團隊需要解決三大難題——激光掃描成像技術、抓斗軌跡控制技術、抓斗防搖算法,其中抓斗防搖算法是最難的。歷經長時間的論証、算法編寫后,團隊始終無法找到抓斗搖晃和運行速度的最佳配合參數。
一籌莫展之際,宋濤決定“歸零”:重新建立模型,從零開始推導。查閱了數百本圖書文獻,演算了數千張計算手稿,經過上千次數據採集、修正后,團隊終於形成完整算法。隨后,卸船機自動化系統研發成功,直接節約成本2100余萬元。
宋濤帶領團隊累計完成技術改造百余項,並奮力奔向更高的目標。“我們要不斷研發新技術,推動碼頭作業朝著更加專業化、智能化的方向邁進。”宋濤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2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