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物藏品從博物館“走”出來

河北博物院文博活動精彩紛呈
讓文物藏品從博物館“走”出來
5月18日,游客在河北博物院參觀。 本報記者 史曉多攝
5月18日上午,河北博物院北區第二報告廳裡熱鬧非凡,很多想要鑒定藏品的市民朋友拉著箱子、拎著布袋,早早就來到公益性文物鑒定咨詢活動現場等候了,他們都想讓專家看看自己手裡的“寶貝”,給辨一辨真偽。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河北博物院圍繞該主題舉辦了系列活動,本次公益性文物鑒定咨詢活動就是其中之一。記者在文物鑒定咨詢活動現場看到,文物鑒定專家仔細評鑒著收藏愛好者帶來的藏品,認真回答著每位收藏愛好者關心的問題。專家們通過觀器形、聽聲音、觸手感、看細節,就藏品的真偽、時代、價值等問題答疑解惑,普及文物收藏及文物保護等相關知識。
“河北博物院長期致力於為大眾提供全方位文化服務。本次鑒賞活動,充分發揮新時代博物館功能,搭建了傳播文物鑒定知識的平台。”文物鑒定專家、河北博物院學術研究部主任申獻友介紹,隨著博物館事業快速發展,文物鑒定已成為博物館服務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他們結合展陳,舉辦相關文物鑒賞活動,讓市民進一步了解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積極引導民間合法收藏、理性收藏、快樂收藏,提升公眾文物鑒賞水平,推動民間收藏文物健康發展。
“我是中山國小玉人,身上穿著白狄族特色服裝。”“我是中山國採桑女,狩獵宴樂圖銅蓋豆上有我溫婉勤勞的形象。”離開公益性文物鑒定咨詢活動,來到河北博物院南區第一報告廳,舞台劇《披荊斬棘的千乘之國》正在上演,通過服裝展示、人物解讀與互動等形式,全面展示了戰國中山國遺址出土的精美文物。
當天的演出還有群口表演《我是河博NO.1》、微短劇《鋪首有話說——燕趙悲歌》、相聲表演《古俑新說——笑談漢中山》、詩朗誦《瓷韻詩心·冀脈悠長》等。“希望通過這些趣味性和互動性較強的活動,讓文物藏品從博物館中‘走’出來,進一步延伸公共文化服務功能,讓人們得以更便捷、更深入地觸摸悠久歷史、感受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河北博物院社會教育部主任劉衛華說。
此外,今年國際博物館日期間,河北博物院重點打造了“天下長安——唐代文物展”“華彩珍藍——琺琅藝術展”“周口店遺址文化展”3個特色臨時展覽。同時,線下10個基本陳列和1個數字展廳,線上44個“雲展覽”也向公眾開放。推出“探秘多彩琺琅”“品味唐山皮影”“感受武安儺戲”3場社會教育活動和多款文創新品限時優惠活動。
“智慧化導覽服務方面,我們線上全面優化了河北博物院觀眾智慧服務平台,線下的語音導覽器、AR眼鏡、裸眼3D數字展、虛擬互動屏幕等全面開放,希望為觀眾帶來更生動的觀展體驗。”河北博物院副院長王然介紹,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河北博物院將為觀眾提供更特色的活動、更沉浸的體驗、更貼心的服務,讓觀眾參觀更便捷、更高效、更舒適,努力把博物館“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功能實現得更好。(記者史曉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