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一座重要樞紐港口的轉型密碼

2025年05月12日08:43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座重要樞紐港口的轉型密碼

黃驊港全力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

一座重要樞紐港口的轉型密碼

4月10日,旭日東升,黃驊港煤炭港區又迎來繁忙的一天。 本報記者 張昊攝

旭日東升,晨光透過薄霧洒在黃驊港,將忙碌中的貨船、裝船機和運輸車鍍上一層金黃色。

港口忙碌運轉,折射出經濟流動的活力。2024年,黃驊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3.55億噸,同比增長7.35%。

2023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黃驊港煤炭港區碼頭,了解河北省港口整合發展和黃驊港生產經營、發展規劃等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黃驊港作為我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重要樞紐港口,要加強港口能力建設,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

牢記總書記囑托,黃驊港持續優化港口功能布局,完善集疏運體系,激發“藍色引擎”的澎湃動力。近日,記者深入黃驊港,探究其轉型密碼。

一屏覽碼頭,生產全掌控

5月7日14時許,在黃驊港煤炭港區碼頭401泊位,一艘“神華523”號電煤船停泊於此。旁邊,30米高的裝船機高速自動運轉,將煤炭裝入船艙。

距離碼頭200多米的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指揮中心,生產調度員李浩東手拿著對講機,緊盯著大屏幕上實時更新的貨船信息。

突然,大屏幕上“神華523”輪圖標由正常作業的綠色轉為等貨的紫色。李浩東迅速聯系“神華523”輪作業人員,得知該船已裝載3萬噸煤,還缺煤1萬噸,馬上協調煤炭調度員,從上游安排運送電煤的兩列車。

“從煤炭裝上火車,到運抵港口裝船,直至買家的庫存,每個環節都能在一個屏幕上展現。”李浩東說,為加強港口能力建設、提高協同作業能力,2023年6月,該公司建設了新的生產運營指揮系統,並於2024年3月投用。

以前,老系統生產調度隻局限於港區內部,只能對煤炭裝卸進行調度。現在,新系統生產調度范圍擴展到煤炭運輸的上下游,聯通了煤炭產地和鐵路及目的港等數據,實現了一體化生產計劃協同。

該港區共有17個煤炭泊位。通過系統大屏可以看到,已有14個泊位停靠了船。每個泊位設計噸位不同,還有21艘船正在錨地等待停靠合適的泊位。

“南方電廠用煤量大。這些天,每日煤炭下水量都在60萬噸以上。今年3月,更是連續11天每日煤炭下水量突破70萬噸。”李浩東說。

他們強化與滄州海事、氣象等部門的協同,建成智能氣象預警平台,及時掌握黃驊港天氣海況、通航密度等動態,為電煤船舶“快進快出”提供精准服務,進一步保障能源運輸大動脈安全高效暢通。

數據顯示,2024年,黃驊港煤炭港區完成煤炭下水量2.14億噸,連續6年居北煤南運港口首位。

開辟新通道,迎來新機遇

5月5日,一列裝載72個標准集裝箱的貨運班列從黃驊港啟程,經石家庄國際陸港轉運,駛往俄羅斯莫斯科。

“做大做強港口,離不開運輸模式的創新。”滄州港海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風祥說,黃驊港中歐班列融合了海運綜合成本低和鐵運時效性強、周轉快速的優勢,開辟了黃驊港海鐵聯運新通道,有效助力河北乃至中國制造走向全球。

該公司積極開展“港口+鐵路”一體化運營,探索多式聯運應用場景。黃驊港中歐班列開通一年來,已累計開行37列,裝載標准集裝箱1200個,為腹地企業節約五分之一的物流成本。

集疏運體系是發展多式聯運的基礎性載體,是港口建設的強力支撐。

作為港口的“咽喉”,航道迎來新變化。

“20萬噸級貨船實現常態化夜航了。”河北港口集團滄州礦石公司總經理李淵龍說,公司碼頭業務以散雜貨為主,每周都能看到20萬噸級貨輪以夜航方式進出港。

2023年12月以來,滄州港務集團與海事等單位通力合作,先后開通20萬噸級船舶及液化危險品船舶重載夜航,大幅縮短了泊位空泊等待時間,顯著提高了航道和泊位利用率。

5月8日,記者在黃驊港集疏運體系項目施工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對設備進行安裝、焊接。

“集疏運通道不暢,是制約港口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滄州港務集團滄港鐵建公司總經理助理呂型濤說,他們建設了黃驊港集疏運體系項目,包括煤炭堆場、礦粉堆場和鐵路專用線3個子項目。目前,煤炭堆場已經完工,礦粉堆場預計下月交工驗收。項目全部達產后,將有效緩解黃驊港貨物堆存壓力,提升集疏運效率。

兩年來,聚焦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黃驊港加快推進煤炭港區五期、30萬噸級原油碼頭、滾裝碼頭等項目建設,內外貿集裝箱航線拓展到19條,同世界上近50個國家地區200多個港口互通貿易往來。

物暢其流、通達世界。黃驊港正成為“一帶一路”的海陸交匯點之一,躋身全國主要港口之列。

港產城融合,激發新動能

在黃驊港泰地液體化工碼頭,有一條長長的原油管道,直通與碼頭相隔不遠的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港城產業園區。

“這條管道,是為園區化工企業服務的。”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港城產業園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張傳斌說,該園區有13家規上綠色化工企業,對原油需求大,以前需要從天津港或青島港運輸原油。泰地液體化工碼頭投用后,他們建設了一條從碼頭通到園區企業的原油管道,大幅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

張傳斌算了一筆賬。跟過去比,每噸原油物流費可節省80元,企業使用100萬噸原油可節省物流成本8000萬元。

由於冬季氣溫低,園區綠色化工企業存放的原油容易出現凝固現象,嚴重影響原油的使用。

企業需要什麼,園區就提供什麼。他們立即幫忙聯系國華滄東電廠等企業,通過修建蒸汽管道進行蒸汽加熱的方式,解決了冬季原油凝固難題。

“這麼好的營商環境,我們對未來發展更有信心了。”河北鑫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柴剛說,他們投資254億元的化工新材料基地項目一期去年5月開工,建設芳烴、烯烴、瀝青深加工三條產業鏈,推動由傳統煉油企業向化工新材料基地轉型,預計2027年投產。

港口興,產業旺。依托港口優勢,滄州市加快發展綠色化工、裝備制造等臨港產業,並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以港促產、以產興城,把“港口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

滄州中鐵裝備制造材料有限公司每年通過黃驊港散貨港區運輸約1400萬噸的貨物,運量大,成本高。在港口和政府部門支持下,該公司採用“電車+皮帶走廊”的方式進行運輸,其中600萬噸通過皮帶走廊進行運輸,800萬噸通過電車進行運輸,構建了短距離綠色運輸新通道。

今年以來,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港城產業園區新開工項目45個,續建項目40個。

“我們建立了‘一項目、一張圖、一專班’機制,全力保障用地、用能等要素供給,完善水、電、氣、路等配套設施,推動項目早落地、早投產。”張傳斌說。(記者貢憲雲、戴紹志)

(責編:張曉博、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