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藝術節“很雄安”

光影交錯間,硝煙彌漫的戰場浮現眼前,楊六郎身披銀甲,手持長槍,立於舞台之上……《楊六郎傳奇》作為第四屆雄安·雄州文化藝術節的開場節目,通過聲、光重構,全程採用沉浸式演繹,給現場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相較於傳統戲曲呈現方式,科技讓《楊六郎傳奇》以全新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眼前,現場觀眾稱贊:“這很雄安!”
當科技與傳統文化相遇在未來之城,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傳統與科技結合,為我們提供了嶄新的視角和創作靈感。《楊六郎傳奇》是歷史長河中一段璀璨奪目的英雄史詩。沉浸式劇目《楊六郎傳奇》打破舞台邊界,讓觀眾跟隨AR投影中的金戈鐵馬,穿越到北宋戰場。演員與全息影像的虛實互動,讓楊六郎保家衛國的忠義故事跳出史書,以更立體的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這並非對傳統的顛覆,而是以科技為筆,在文化長卷上續寫新篇。當歷史人物在光影中“復活”,現場觀眾得以跨越時空,觸摸傳統文化的溫度,也讓經典故事找到與當代對話的新路徑。
在科技引領下,傳統文化表演跨越界限,走向更加廣闊的舞台。在雄縣梨水灣生態園內,AI(人工智能)機器人扭起大秧歌,機械關節隨著歡快的鼓點精准擺動,一板一眼的動作既保留了秧歌的喜慶韻味,又展現出科技的獨特魅力。機器狗表演舞獅騰空躍起,精准的動作控制與傳統舞獅的精氣神完美契合。這些AI機器人的登台表演,並非對傳統藝人的替代,而是用創新形式拓寬文化邊界。與此同時,互聯網平台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播帶來變革。現場游客拿起手機打開直播,打破地域和時間限制,讓傳統文化以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在網友眼前。
科技,正悄然改變文化傳承方式。無論是古老的戲曲表演、精湛的蘆葦畫工藝,還是復雜的黑陶制作,都能在科技中煥發新生。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通過直播、短視頻等形式分享自己的技藝與故事,吸引大量年輕粉絲的關注。傳統技藝不再局限於固有模式,而是與現代審美、市場需求相結合,催生出一系列創新產品與服務。這種融合不僅創造新的文旅經濟增長點,還推動文化產業向高端化、數字化轉型。當文化資源插上科技的翅膀,便衍生出更多元的產品,滿足不同群體的文化消費需求,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科技,讓傳統文化充滿創新味道。一場雄州文化藝術節,讓傳統文化與科技雙向奔赴,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新思路。未來,那些蘊含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技藝,在數字化技術的助力下,會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照亮人類文化多樣性之路。(郝金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