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分類它買單,智能“回收站”來了

在衡水市一些居民小區,一種黃綠色機器已然成為居民家門口的“回收站”。居民隻需將可回收垃圾投入其中,回收費用就能實時進入個人賬戶。
4月23日,在衡水市麗景福苑小區,記者見到了這種機器——智能垃圾回收機。機器上方倉門用於投遞廢品,機身下半部分寫著可回收廢品的種類,有紙類、金屬、塑料、織物四大類,每個大類下面各有6個小類,涵蓋紙箱、易拉罐、衣物等常見廢品。
居民趙女士拎著快遞包裝盒來到機器前,熟練掃描機身上的二維碼后,倉門自動開啟。投入包裝材料后,機器屏幕立即顯示稱重數,短短20秒后,她的手機就收到1.6元到賬的提醒。“去年注冊后就養成了把垃圾分類的習慣,今年已經攢了30多塊錢。”趙女士指著賬戶記錄說,這種“全時在線”的回收方式讓家裡不再堆滿廢品。
透過倉門可見,機器內已存滿紙箱、空瓶等廢品,即將觸發滿倉預警。泰華物業公司項目經理助理張琪介紹,過去樓道堆物是個老大難問題,既有消防隱患又影響環境,如今智能垃圾回收機讓這類現象徹底消失,小區垃圾清運量也明顯減少。目前,小區共設置了13台智能垃圾回收機。
“我們以每公斤0.5元的統一價格進行物品回收。”運營方衡水悅新環保科技公司城市經理王二帥介紹,每台機器都搭載智能監測系統,不僅能記錄居民投遞行為和品類,還能實時預警,當機器滿倉時,系統會自動調度清運員前來回收。
跟隨清運車,記者來到衡水市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在分揀車間,叉車將滿載廢品的包裹傾倒在傳送帶上,工人們熟練地將紙板、衣物、易拉罐、小家電等品類逐一分開。分揀中心負責人任燕軍介紹,經壓縮機打包的回收物資,將成為下游企業的生產原材料,實現“變廢為寶”。目前,主城區日均回收量達15噸,分揀中心日處理能力達30噸。
據了解,智能垃圾回收機於2023年11月首次進入衡水,首批先設置了20台。經過一年多試運行,今年起在主城區大規模推廣。截至目前,172個小區已投放507台智能垃圾回收機,計劃年底前增至700台,並逐步向濱湖新區、冀州區延伸。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讓企業和市民在垃圾分類中雙雙受益。”衡水市城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智能垃圾回收機通過經濟激勵,將可回收物從生活垃圾中精准分離,既減輕了末端處理壓力,又培養了居民垃圾分類習慣。
隨著智能回收網絡的完善,衡水正在構建“投放—回收—分揀—再利用”的完整鏈條,讓垃圾分類從“麻煩事”變成“舉手之勞”,為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記者邢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