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一次外遷升級,加速產業“擴圈”

2025年04月21日08:22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次外遷升級,加速產業“擴圈”

扎根北京30多年的老牌家具企業遷至衡水深州,助力當地家居產業產值超30億元

一次外遷升級,加速產業“擴圈”

4月11日,黎明國際智能家居(深州)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產線旁,工人正在對一塊板材進行質檢。 袁佳凱攝

4月11日,黎明國際智能家居(深州)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產線旁,工人正在對一塊板材進行質檢。袁佳凱攝

1月16日,黎明國際智能家居(深州)有限公司的數字化生產車間,工人正操作自動化設備生產家具板材。(本報資料片) 本報記者 焦磊攝

1月16日,黎明國際智能家居(深州)有限公司的數字化生產車間,工人正操作自動化設備生產家具板材。(本報資料片)本報記者 焦磊攝

3月拍攝的深州綠色家居產業園。 袁佳凱攝

3月拍攝的深州綠色家居產業園。袁佳凱攝

編者按:

項目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今年以來,河北省各地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狠抓重點項目建設,以項目之“進”夯實發展之“基”,以創新之“舉”激活增長之“能”,匯聚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今起,本報推出“奔跑的大項目”系列報道,帶你走進火熱的項目建設現場,深入探訪一批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帶動作用的重點項目,借此觸摸河北經濟發展的強勁脈動,激發“拼”的意識和“拼”的勁頭。

閱讀提示

家具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模式傳統。以往,切割、上漆、封邊等工序都要人工完成。

但在深州市黎明國際智能家居(深州)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械臂精准切割、智能分揀系統高效運轉,55秒加工一扇門的生產效率顛覆了傳統生產場景。

作為一家扎根北京30多年的老牌家具企業,黎明國際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浪潮中遷至衡水深州。該項目不但被列為省重點項目,其智能化生產線和柔性制造模式,更是讓企業實現了從傳統制造到高端“智造”的跨越。

規模擴大近3倍,訂單同比增長近20%

塔吊林立,機器轟鳴。

4月10日,河北深州經濟開發區黎明國際智能家居(深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黎明國際”)二期建設現場,已封頂的兩棟廠房內,工人們正緊張地進行內部裝修,另一棟廠房主體鋼結構安裝也接近尾聲。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承接項目,黎明國際深州基地佔地面積近600畝,總投資約25億元,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A區、B區已於2023年投產﹔二期C區、D區部分投產,部分在建。

“從北京搬到深州后,公司規模比以前擴大了近3倍,訂單同比增長近20%。”黎明國際總經理張浩介紹。

一家扎根北京30多年的家具行業龍頭企業,為何在深州落戶?

2017年,北京推動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家具行業被列為重點疏解行業。彼時的北京,聚集了上萬家家具企業,其中大量小作坊式工廠因環保不達標、產能低效面臨淘汰。“我們的銷量雖連續多年位居北方辦公家具市場前列,但也必須直面產業轉移帶來的挑戰。”張浩回憶。

搬遷,說起來容易,決策過程卻充滿糾結。“家具業屬於典型的重資產行業,佔地面積大、用工多,廠房、設備動輒數億元,一旦決策失誤,我們在北方市場幾十年的積累可能毀於一旦。”張浩坦言,當時集團內部一度對“繼續重資產投入還是轉為輕資產”產生分歧,最終,他們決定自籌資金,在深州投資打造全新的家具生產項目。

在最初的考察過程中,深州並非黎明國際的唯一選擇。“當時,北京家具協會帶著我們跑過多個省份的十幾個開發區,選深州首先看重的是其突出的區位優勢。”張浩的手指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圓,輻射半徑500公裡的運輸圈內,京津冀及山東、河南、山西等北方核心市場盡數覆蓋。

除了區位優勢,深州的交通條件也可謂得天獨厚——京九鐵路縱跨南北,石德鐵路橫貫東西,石濟客專穿越市境﹔石黃高速、大廣高速、邢衡高速在市域交會。此外,建設中的雄商高鐵在深州設站。以深州為中心,2小時車程可達北京、天津、石家庄、濟南、保定等11個400萬以上人口大中城市。

更關鍵的是,深州市政府拋出的“橄欖枝”誠意十足。

“招商承諾不能隻靠‘婚前的甜言蜜語’,而重要的是‘婚后的相濡以沫’。”張浩用“娶媳婦”比喻政企關系。2018年項目簽約后,深州市成立項目專班,從土地招拍挂到廠房驗收,全程“幫辦代辦”。

項目推進過程中,深州經濟開發區審批局還在每個環節制作“明白紙”,企業隻需按清單備齊材料,各部門窗口一次過審。此外,深州市主要領導多次帶隊現場辦公,針對企業需求“當場拍板”。“連我們沒想到的環保預審、安全生產輔導,政府部門都主動上門服務。”張浩贊嘆。

細致服務讓企業暖心,服務的延續性讓企業安心。張浩說,盡管深州市領導班子經歷調換,但扶持家具產業的戰略始終未變。近年來,當地將家居產業列為新興主導產業,政府不但在項目推進中大力扶持,還經常主動為企業跑訂單,給企業背書。“其他城市招商靠政策,深州靠的是‘延續性的產業生態培育’。”張浩說。

得益於“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雙向發力,黎明國際發展勢頭強勁,近兩年訂單量持續穩定增長。

“目前,項目二期處於局部投產狀態,已投產的生產車間主要生產實木系列家具、酒店固裝等,其他車間的改造、主體驗收等工作也在加緊推進中。”談及未來發展藍圖,張浩滿是憧憬,待項目二期完全投產后,黎明國際將打造囊括家居的全品類商用家具品牌,從設計、生產、研發到制造,形成自有“大家居”生態鏈模式。同時,產能也將實現質的飛躍,預計可年產家具50萬套,年產值約20億元。

“智能生產+柔性制造”,向高端轉型升級

4月10日,深州黎明國際生產車間內,機械臂精准切割木料,自動化流水線高速運轉,智能分揀系統有條不紊地將部件歸類。

在這裡,幾乎看不到傳統家具廠的喧囂和雜亂,取而代之的是科技與制造的深度融合。

從北京遷至深州后,這家老牌家具企業以“智能生產+柔性制造”為核心,完成了一場從“制造”到“智造”的華麗轉身。

提到家具生產,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是這樣的生產場景:木工師傅手持電鋸切割板材,噴漆工人戴著口罩一遍遍打磨家具表面。在黎明國際深州廠區,這樣的場景已成歷史。

“這條線從板材切割、封邊到鎖孔開槽全部由機器完成,每55秒就能產出一扇門,用工減少60%以上,年產能卻翻了幾倍。”張浩指著車間內一條智能化全自動木門生產線介紹。

工藝提升的核心在於生產智能化。黎明國際深州廠區引入了連線作業設備和智能機器人,覆蓋板式家具、鋼制櫃、鋁制家具等多個車間。

傳統方式生產鋼制文件櫃,依賴工人手工焊接、噴涂,易出現尺寸偏差或漆面不均,而智能車間通過激光切割、靜電噴涂和自動化組裝,產品精度可達毫米級,表面處理均勻度也大幅提升。“在生產過程中,智能設備可以保持同一力度和角度,工人因技術水平、疲勞等因素導致的質量波動問題也得以解決。”張浩說。

柔性生產,是黎明國際深州廠區的另一張王牌。

所謂柔性生產,是指以制造系統快速響應市場需求變化為核心的新型生產模式,其目標是通過靈活調整生產流程、設備配置和組織方式,實現多品種、小批量、定制化的高效生產。

“過去,家具行業是‘賣方市場’,廠家生產啥就賣啥,客戶隻能選現成產品。如今,客戶需求越來越個性化、碎片化,家具生產也要隨機應變。”張浩坦言,面對市場變化,黎明國際的轉型關鍵,在於破解定制化與規模化生產之間的矛盾——柔性生產正是方案。

“看,每張板材上貼著的小標簽,就是我們柔性生產的奧秘所在。”張浩指著一張流水線上的板材介紹。原來,產品圖紙自動拆解形成生產加工數據並自動錄入生產管理系統后,每件板材上會出現一個“二維碼”標簽。生產線上的設備通過這一標簽,自動識別生產任務及客戶信息,並自動完成家具定尺、裁切、雕刻等全線制作流程,從而滿足終端多樣化的定制需求。

柔性生產不但可以“靈活響應”,還能優化板材利用率。一張標准板材傳統切割出材率為80%以上,而系統通過混合排產,可以同時處理多個訂單的不同規格板材,將板材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

“曾有客戶定制了一套特殊尺寸的辦公櫃,傳統工廠因成本高往往拒單,而我們通過柔性系統將其融入大訂單混合生產,從接單到交付僅用幾天時間。”張浩說,目前公司定制化產品佔比達60%,涵蓋公司辦公、校用家具、酒店固裝、醫療養老等多個場景,訂單最小可至“單件生產”。

生產工藝的升級,為黎明國際帶來了向高端轉型的底氣。

面對普通家具市場日益激烈的“價格戰”,黎明國際深州廠區選擇了一條差異化路徑:放棄低端市場,專注中高端市場。

“市場上的全實木椅子120元/把,利潤可能隻有10元。我們的同類型產品因採用進口白蠟木和七道涂裝工藝,出廠價就要300元,銷售很不錯。”張浩直言,“拼價格隻會越卷越難,唯有做好品質和服務才能長期立足。”

如今,黎明國際的高端化策略已見成效。今年春節前,黎明國際拿下了一筆2800多萬元的實木家具訂單。訂單中的床架採用進口白蠟木,表面封閉漆工藝確保甲醛趨零,鋼制部件經木紋轉印處理,產品售價高達1.7萬元/套。

“生產過程中,甲方派人駐廠全程監督,我們依靠智能化生產線,隻用40天就完成了全部訂單的交付安裝。”張浩說。

壯大智能家居生態圈,打造北方家居產業集群

“企業想要做大做強,單打獨斗不行,必須依靠產業集群。”談到黎明國際未來的發展,張浩表示。

其實,在黎明國際深州廠區建設過程中,就有一批核心供應商“組團”落戶深州。“我們剛簽署了落戶深州的協議,長期合作的五金配件廠、封邊條供應商、UV涂裝企業等多家企業就開始在深州租賃廠房。他們看中的不僅是訂單,還有作為我們品牌供應商的口碑效應。”張浩說。

這種集聚效應甚至輻射到了生活服務業。曾在黎明國際北京廠區旁經營湘菜館的老板,也把飯店遷至深州,還在當地開了幾家分店。“家具行業南方老板多,過去深州適合南方人口味的飯店不多,現在湖北菜、湖南菜應有盡有。”張浩笑著說。

黎明國際落戶深州帶來的集聚效應,是近年來深州家居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大的一個縮影。

“2012年以前,深州的家居產業還是‘一張白紙’。面對周邊縣域經濟的激烈競爭,深州市委、市政府意識到,唯有突破傳統產業框架,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河北深州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殿奎介紹。

當時,恰逢全國軟體家居龍頭顧家集團謀劃北方布局,深州以“十幾次赴杭州洽談”的誠意,從3省27縣中脫穎而出,雙方於2012年成功簽約。顧家北方基地的落地,不僅創造了“當年簽約、當年納稅超千萬”的“深州速度”,更成為撬動當地家居產業集群的支點。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后,北京市將家具制造業列入“禁止新建和擴建”之列,“出京”成為眾多北京家具企業謀求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當時,京企外遷承接地的競爭非常激烈。”劉殿奎回憶,為此深州市組建起專業的招商團隊,一趟又一趟跑北京,多次與北京家具行業協會展開對接洽談。

2016年12月,北京家具行業協會與深州市委、市政府達成合作協議,共建北京·深州綠色家居產業園。2018年3月,位於北京市通州區的家具巨頭——北京時代文儀家具有限公司完成搬遷,成為首個落戶深州的北京家具企業。

此后,黎明國際、博洛尼等一批極具代表性的京企紛紛“抱團”入駐,形成了產業集聚的良好態勢。

這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產品生產轉移,更是一次脫胎換骨的產業升級。

北京博洛尼家居集團將企業向工業4.0智能生產迭代升級的第一個項目放在深州。北京時代文儀家具有限公司建成投產至今,年產量提升了一倍,市場競爭力與日俱增。聖奧集團國際智能制造家居北方總部創新建設鋼管廠,不僅為自身產品提供高品質原材料保障,也將進一步完善當地家居產業鏈……

“龍頭來了,產業‘擴圈’也在加快。”劉殿奎介紹,目前園區內聚集了近70家家居及配套企業,年生產各類智能家居產品超800萬套(件),已形成集產品研發、生產加工、質量檢測、展示交易於一體的完整家居產業鏈條。2024年,深州家居產業產值達35.5億元。

“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密切與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家具行業協會合作對接,聚焦中國家具百強企業,有針對性地吸引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品牌知名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優質家居企業向深州轉移,投資建設北方總部基地,不斷壯大本地產業規模和總量。”劉殿奎說。

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吸引更多家居企業,打造“十大集團、百企集群、千億產值、萬畝規模”的智能家居生態圈和北方家居產業集群……規劃圖上,深州家居產業的發展藍圖愈發清晰。(記者王思達、邢雲)

記者手記

“從無到有”的產業發展密碼

在京津冀腹地,一座縣級市正改寫中國北方家居產業版圖。它,就是河北省深州市。

這個常住人口不足50萬的小城,吸引了顧家、聖奧、博洛尼、黎明國際等龍頭企業落地,短短幾年間從“一張白紙”到產業產值突破30億元,更喊出“北方家居看深州”的口號。

深州的發展軌跡,既是縣域經濟主動融入國家戰略的生動實踐,也是練好內功主動謀強的積極作為。

深州的崛起,首先得益於對國家戰略的敏銳把握。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機遇,深州奮力從“地理交匯點”躍升變成“產業樞紐”。而毗鄰雄安的區位優勢、雄商高鐵設站的交通條件等,使其成為承接北京家居企業外遷的首選地。

有了“硬實力”,還有“軟服務”。企業“用腳投票”,往往始於政策,成於服務。深州深諳此道,從“拿地即開工”的審批改革,到“項目吹哨、黨員報到”的服務機制﹔從“企業開辦1日辦結”的效率革命,到“全程代辦”“一証多驗”的創新實踐,政府角色從“管理者”轉向“服務者”。

博洛尼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僅用半年,黎明國際實現“邊搬遷建設邊生產”,這樣的“深州速度”背后,是刀刃向內的改革魄力。更值得稱道的是,當地構建“1+N”產業鏈服務體系,讓黨建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職能部門化身“企業娘家人”,這種“齒輪咬合式”的服務生態,成為吸引企業的“強磁場”。

深州的智慧,還在於跳出“單個項目招商”的舊思維,轉向“全產業鏈布局”的新邏輯。以顧家家居北方基地為原點,向上延伸至木材加工、海綿制造,向下拓展至物流、展銷,橫向聯動設計研發、質量檢測,形成“一棵樹”長成“一片林”的集群效應。聖奧、黎明國際等鏈主企業入駐后,帶動十余家配套企業“組團式”遷移,產業韌性顯著增強。這種“建強補延”的產業鏈思維,讓深州從“承接轉移”邁向“主動塑造”,逐步掌握行業話語權。

深州的故事表明,小城市在大戰略中找到大舞台,關鍵在於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以服務創新激發市場活力,用產業鏈思維構建產業生態圈。

如果說過去的深州是“無中生有”,未來的深州則需“有中生優”。當“北方家居看深州”從願景變為現實,這座小城的探索,或將為更多地方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記者王思達)

(責編:楊文娟、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