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河北多家“小而美”博物館出圈出彩

2025年04月09日08:38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河北多家“小而美”博物館出圈出彩

館藏有分量 展陳有絕活 社教有新意

河北多家“小而美”博物館出圈出彩

“真定長樂”漢代瓦當、“安樂壘”五代殘碑、顏真卿《祭侄文稿》、元曲作家白朴《牆頭馬上》……4月4日,正定博物館小志願講解員仝錦晞佩戴好擴音器,從容自信地走進展廳,為觀眾解讀精美文物,講述正定古城悠久歷史。

“從新石器時代到近現代文物博物館均有收藏,清明假期接待觀眾1.4萬余人次。”正定博物館副館長祁彥利介紹,該館突破傳統展陳思維,通過“小而美”的展陳設計,讓歷史文化資源火起來。

武強年畫博物館藏有豐富年畫古版和紙質資料,被譽為“民間美術敦煌”﹔鄴城博物館內十六國至北朝時期建筑裝飾、墓室壁畫等,引領游客尋跡埋藏千年的“六朝古都”……河北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已登記可移動文物140余萬件,其中珍貴文物8萬余件,博物館發展文化基底堅實。一個個縣級中小博物館聚焦地區特色,承擔起縣域范圍內文物保護、展示傳播、社會教育等功能,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

“為更好推動文博資源活起來,促進全省博物館全面均衡、高質量發展,培育一批綜合水平較高、具有創新潛力的優秀縣級博物館,2023年,河北省緊抓國家中小博物館提升試點省份契機,全力推進‘十佳博物館’培育,正定博物館、定州博物館等20家博物館先后列入培育名單。”河北省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處長姚飛介紹,通過給予獎補資金,支持博物館基礎設施、陳列展覽、藏品保護、社會教育、公共服務、提質增效等工作,使其成為河北省中小博物館的標杆和典范,在全省中小博物館提升工作中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博物館有“容量”,還應通過創新展陳形式、拓展展陳空間,將豐富藏品以更多元的形式呈現給觀眾。“文明沃土”“代地春秋”“文物蔚州”“古堡世界”……走進蔚州博物館“代蔚長歌”展廳,猶如置身於歷史長河中,一件件珍貴文物成為追溯蔚縣歷史文化的密碼。“文物資源和文化遺產,是蔚縣的‘根’和‘魂’。多年來,我們通過創意策展,把研究成果和思考凝聚在基本陳列中,用文博語言把蔚縣的歷史文脈呈現了出來。”蔚州博物館黨支部書記、研究館員李新威說。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傳統文化展示迎來新的機遇。定州博物館利用數字技術,打造逼真的三維文物展示場景,構建“雲上博物館”﹔平泉市博物館打造VR精品文物數字互動體驗,觀眾輕輕滑動屏幕,就能清晰查看文物細節﹔冀州博物館內,一塊塊紗帳般的電子屏幕,以聲光電的形式,展示九州文化的深厚內涵……全省多家縣級博物館充分利用館藏資源和數字技術,不斷推出雲展覽、雲直播、雲逛館、雲講座等活動,豐富博物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多樣性。

為充分彰顯“十佳博物館”培育成果,河北省文物局創新採用館際聯播形式,組織開展“一眼千年 館長帶你看文物”河北文博探秘系列直播活動,由各博物館館長領銜,金牌講解員與媒體主持人組成跨界講解團隊,通過雲端導覽直播的方式,深度解讀館藏精品展覽,揭秘鎮館之寶背后的文化密碼,打造沉浸式文博體驗新場景。截至目前,各直播平台總瀏覽量突破500萬人次。

博物館是知識的殿堂,也是向公眾提供教育和文化服務的重要場所。近年來,河北省縣級博物館積極開發文創產品,一些“高冷”文物迅速出圈,讓傳統文化元素成為廣受歡迎的流行符號,滿足觀眾“把博物館帶回家”的願望。堅持開門辦館,與各年齡段人群接軌,提供更加深入細致的服務,積極融入當地百姓生活。開展送展覽下基層活動,通過“展板展示+講解員解說”的方式,實現社會教育活動陣地向學校、社區、鄉村拓展延伸,打造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的“流動博物館”,讓文博資源動起來、活起來。

河北省統籌全省綜合實力較強博物館,建立以河北博物院為龍頭,國家一級、二級博物館與“十佳博物館”培育單位結對幫扶機制,帶動中小博物館提高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強中小博物館展覽策劃和展示能力,完善其公共服務和教育功能。此外,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積極推動三地中小博物館在資源共享、展覽交流、學術研究等方面深度合作。

截至2024年年底,河北省備案博物館已達382家,博物館數量實現跨越式增長,其中尤以中小博物館佔比最大、增速最快。姚飛介紹,河北省將不斷總結國家中小博物館提升試點建設經驗,進一步發揮“十佳博物館”示范帶動作用,持續深入挖掘文物內涵,推出更多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原創性及高體驗度的主題展覽,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的立體化教育服務體系,讓“小而美”“精而強”的縣級博物館不斷出圈出彩。(記者史曉多)

(責編:楊文娟、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