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看燈”變“燈看車”,通行效率提升20%

“以前哪怕路口沒車,遇到紅燈也隻能干等著。現在不一樣了,尤其是晚上,好多時候都能一路綠燈通行,很順暢。”3月18日,駕車行駛在張家口城區街頭,車主張先生不由得贊嘆。他有所不知的是,這些紅綠燈之所以變得如此智能,是緣於全息智慧路口系統的應用。
兩台幾十厘米見方的白色盒子,盒子一側鑲嵌著鏡頭……在張家口街頭紅綠燈設備杆上,都設有這樣一套設備,它們就是全息智慧路口系統設置在路口的“眼睛”。
“傳統的交通管理模式,紅綠燈的時長都是預先設定好的,面對變化的交通流量時,無法靈活調整。”張家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指揮中心副主任任昊介紹。
為解決這一問題,張家口市公安局與智慧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慧互通”),共同研發了行業內首個城市級全息智慧路口系統。2024年初,該系統在主城區142個紅綠燈路口全面上線運行。
在張家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指揮中心的大廳內,技術人員董嘉偉打開全息智慧路口系統,界面上彈出路口可視化展示、數據統計分析等數個操作模塊。
“如果說,前端設備相當於‘眼睛’,那麼這套系統則是全息智慧路口系統的‘大腦’。”董嘉偉指著界面上“信號燈優化及控制”模塊說,系統通過前端實時採集的車輛、行人等通行數據,經融合處理后,可即時傳輸至系統平台。隨后,系統採用先進算法,並根據相應的設定,即可自動靈活調控信號燈時長。由此,實現了“車看燈”到“燈看車”的轉變。
全息智慧路口系統的應用,還有效提升了交通管理效率。“以往,街面民警的巡邏工作是無特定時段、全面覆蓋的掃街模式。”任昊介紹,現在則不同了,巡邏民警會根據系統監測獲取的實時交通信息,開展針對性執法行動,警力資源得到了高效合理配置。
而全息智慧路口系統的強大功能還體現在,它可以通過海量交通基礎數據的匯聚與深度分析,成為交通管理部門科學決策的“最強大腦”。諸如道路車道的精細設置,以及節假日交通運行方案等,系統均可提供科學合理的優化設計。
據張家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監測數據顯示,全息智慧路口系統運行以來,主城區的擁堵節點從先前的33個降至18個,高峰時段平均時長減少20%,城市整體通行效率提升20%。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互通是一家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深耕多年的張家口本地企業。2022年,該企業成功入選科技部支持建設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其項目覆蓋全國50余座大中型城市,年服務車次突破10億。2024年,該企業被認定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記者李艷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頻頻出圈!這些圍場“土特產”顛覆想象
- 圍場500.152米長的手工馬鈴薯粉條,創造了“最長的馬鈴薯粉條”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淡水育苗+深遠海養成”的養殖方式,每年可供應三文魚苗種500萬到1000萬尾,我國深海養殖的三文魚,每三尾就有一尾來自圍場﹔ 種植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減少水土流失的沙棘樹,圍場年產沙棘原果6萬噸、沙棘系列產品170余種,產值4.8億元,成為百姓致富的“黃金樹”…… 圍場不止有“牛羊肉香”,還有這些“隱藏款”驚喜等你來挖! 三文魚魚苗。圍場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年來,圍場以“點石成金”的巧思破解發展密碼——馬鈴薯粉條化身酒界“新寵”,三文魚搖身變為美食界“網紅”,靈芝孢子油成為“液體黃金”,中藥材產業鏈串聯起鄉村振興“金紐帶”。…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