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的“水龍頭”是如何擰緊的

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4年下降45.9個百分點
衡水的“水龍頭”是如何擰緊的
3月12日,2025年河北省節約用水工作會議在衡水召開,該市水利局公布的一組節水數據讓人眼前一亮:較2020年,2024年萬元GDP用水量下降18.5個百分點,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5.9個百分點……
衡水,因水得名。由於多種因素影響,這座城市卻一度缺水。因為缺水,才更懂得水的珍貴。
據衡水市水利局局長侯玉東介紹,他們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近年來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級節水協調機制,率先實現縣域節水型社會標准化建設全覆蓋,建立了覆蓋生活服務業、工業、建筑業、農業等行業和各用水環節的節水標准體系,全面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努力讓每一滴水發揮最大價值。
3月12日,河北衡水老白干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包裝中心,一個個酒瓶在流水線上經過沖洗,變得更加潔淨。車間負責人田立穩指著生產線旁的兩個鋼瓶說,這是他們專為洗瓶工序配備的“淨水器”,6條生產線全部安裝洗瓶水回收循環利用系統,洗瓶水重復利用率從原來的70%提升到97%,年節水約6萬噸。
白酒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且對水質有極高要求。河北衡水老白干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持續進行節水技術改造,目前生產環節水重復利用率整體超過90%,年節約新水20萬噸。
2021年3月,衡水在全省率先出台《衡水市節約用水管理條例》,構建起全過程、全行業、全社會節水體系。條例實施以來,全市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實現全覆蓋,建成4家節水型單位、10家節水型居民小區、4家節水型企業、1家節水型高校。
侯玉東介紹,去年,他們創新實行項目審批前節水審查,無節水措施或者節水措施不到位的堅決不通過,不斷培育高耗水行業節水型企業。同時,市縣兩級水利部門聯合開展水資源與節水季度監督檢查,推動水資源管理和節水措施落地,提升用水效率。
嚴格用水總量控制的同時,衡水還在省內率先實現了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的水平衡測試全覆蓋。市水利局與市數政局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通過建設單位主動申報對接節水設施監管,實現節水設施閉環管理,提升對公共供水范圍內用水單位用水情況監管能力。
建設灰水收集系統,全面收集宿舍樓的洗漱廢水,淨化處理后用於宿舍樓廁所沖洗,每年節水3萬余噸。衡水職業技術學院后勤處處長薛洪亮介紹說,學校堅持把“節水優先”融入精致校園建設和文明校園創建,實現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大大節省了水資源。
此外,衡水還在全省率先編制市級《非常規水利用規劃》,促進多領域、多途徑利用非常規水,去年全市非常規水利用量達到0.91億噸,再生水正逐步成為穩定的“第二水源”。
“今年,我們將聚焦農業、工業、城鎮領域,大力推廣節水技術、工藝、裝備應用,促進節水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全面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推動衡水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節水型社會。”侯玉東表示。(記者焦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頻頻出圈!這些圍場“土特產”顛覆想象
- 圍場500.152米長的手工馬鈴薯粉條,創造了“最長的馬鈴薯粉條”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淡水育苗+深遠海養成”的養殖方式,每年可供應三文魚苗種500萬到1000萬尾,我國深海養殖的三文魚,每三尾就有一尾來自圍場﹔ 種植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減少水土流失的沙棘樹,圍場年產沙棘原果6萬噸、沙棘系列產品170余種,產值4.8億元,成為百姓致富的“黃金樹”…… 圍場不止有“牛羊肉香”,還有這些“隱藏款”驚喜等你來挖! 三文魚魚苗。圍場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年來,圍場以“點石成金”的巧思破解發展密碼——馬鈴薯粉條化身酒界“新寵”,三文魚搖身變為美食界“網紅”,靈芝孢子油成為“液體黃金”,中藥材產業鏈串聯起鄉村振興“金紐帶”。…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