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河北省大數據產業收入增速全國第一

政策引領、技術迭代、市場需求合力推動
去年河北省大數據產業收入增速全國第一
全國第一!
近日從河北省工信廳獲悉,2024年,河北省大數據產業收入305.6億元,規模居全國第9位﹔收入同比增長65.7%,增速居全國第1位。
大到超級計算機運行,小到手機軟件使用,每時每刻都在產生大量數據。大數據產業是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的關鍵支撐,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引擎。
在省工信廳軟件產業處處長李劍看來,河北省大數據產業收入增速領跑全國的背后,是政策引領、技術迭代、市場需求的合力推動。
3月17日,由張家口數字集團建設的張家口可信數據空間和數據流通服務支撐平台上線運行,這是河北省內發布的第一個城市級數據要素流通基礎設施,將為城市治理、產業轉型和民生服務提供強有力支撐。
平台的上線運行可有效支撐公共數據和行業企業等社會數據安全可控流通,實現“原始數據不出域,數據可用不可見、可用不可存、可控可計量”。
數據要素流通離不開數字基礎設施的支撐。
首家落戶張家口市懷來縣的大數據企業——秦淮數據,已在懷來建成4個基地,投運及在建IT容量近500兆瓦,投運數據中心上架率超過90%。
2014年落地廊坊的中國聯通廊坊智·雲數據中心,目前已投運5棟機房樓,具有“通算+智算+超算”的融合調度能力。
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機遇,河北積極承接北京數據資源、算法訓練與建模等生產性服務業的轉移疏解,在廊坊、張家口、石家庄等地因地制宜發展大數據產業集群。
為進一步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河北省出台《關於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關於進一步優化算力布局 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吸引國內領先大數據企業集聚河北。
在張家口市經開區,國家一體化算力網絡京津冀樞紐張家口中明算力中心項目一期即將投運。項目總投資約200億元,規劃算力超5萬PFlops(PFlops是指每秒一千萬億次浮點運算次數),全部建成后將成為距北京一小時可達的首個超大規模智算中心。
“這個項目是河北省去年省市縣一體化招商的成果之一。”李劍介紹,去年河北省開展省市縣一體化招商工作,組織大數據產業招商活動16場,吸引15家公司注冊落地,促成項目簽約3個,吸引外省資金4.79億元。
當前,數字化應用場景不斷拓展,也加速了大數據產業的發展。
在河北億爾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台台電腦的屏幕上滾動著一行行代碼,工作人員正在為某醫院設計一款專屬大模型。而他們訓練大模型所用的先進算力,就來自石家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
打造AI浪潮下的智算“超能力”是大勢所趨,河北各地爭當“弄潮兒”。2023年10月,位於廊坊的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上線運營﹔今年2月,邢台市舉行太行智算中心點亮儀式……
數據中心產業鏈條長,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
在河北英維克科技有限公司,在產的數據中心專用溫控設備下線后將發往各大數據中心。該公司副總經理李杰說:“訂單排到了下半年,今年我們更得擼起袖子加油干了!”
河北英維克母公司位於深圳,在客戶秦淮數據落戶懷來兩年后,也在懷來注冊了子公司,建成年產空調制冷設備2000台套項目。
依托數據存儲和算力優勢,河北省積極引進落地大數據產業上下游企業,初步形成了“數據存儲+算力調度+裝備制造+應用服務”全產業鏈條。
經過多年發展,河北的大數據產業已成為一張閃亮的名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綜合算力指數報告(2024)》顯示,河北省綜合算力指數排名全國第一。(記者米彥澤 見習記者何慧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頻頻出圈!這些圍場“土特產”顛覆想象
- 圍場500.152米長的手工馬鈴薯粉條,創造了“最長的馬鈴薯粉條”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淡水育苗+深遠海養成”的養殖方式,每年可供應三文魚苗種500萬到1000萬尾,我國深海養殖的三文魚,每三尾就有一尾來自圍場﹔ 種植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減少水土流失的沙棘樹,圍場年產沙棘原果6萬噸、沙棘系列產品170余種,產值4.8億元,成為百姓致富的“黃金樹”…… 圍場不止有“牛羊肉香”,還有這些“隱藏款”驚喜等你來挖! 三文魚魚苗。圍場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年來,圍場以“點石成金”的巧思破解發展密碼——馬鈴薯粉條化身酒界“新寵”,三文魚搖身變為美食界“網紅”,靈芝孢子油成為“液體黃金”,中藥材產業鏈串聯起鄉村振興“金紐帶”。…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