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森林草原災害防控工作

河北省二〇二五年第二號總林長令簽發
加強森林草原災害防控工作
3月23日,河北省委書記、省總林長倪岳峰,省長、省總林長王正譜共同簽發2025年第2號總林長令《關於加強森林草原災害防控工作的令》,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和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堅持預防為主、安全第一,落實落細各項防控措施,堅決防范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有效遏制林草有害生物災害,切實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林草資源安全。
總林長令指出,今春以來,河北省重點林區氣溫偏高,降水較少,大風天氣多,森林草原火險等級高,森林火情較去年同期明顯增多。清明、“五一”將至,火源管控壓力進一步增大。春季又是鬆材線虫病疫區採伐清理疫木的高峰期,也是疫木流失、疫情擴散傳播的風險期。
強化火源管控,筑牢人民防線。總林長令要求,森林草原防火期內,各地護林(草)員、森林草原消防專業和半專業隊伍要關口前移、下沉一線,加強巡護檢查。進山入林主要入口要依法設立防火檢查站或臨時性的防火檢查站,對進入防火區的車輛和人員進行防火檢查,嚴防火種進山入林。嚴管野外祭祀、農事、民俗用火,依法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用火,曝光典型案例,強化警示教育。森林高火險區、高火險期,必要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據火險形勢依法發布命令,嚴禁一切野外用火。
深化隱患排查,降低火災風險。各地要樹立“隱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全覆蓋開展火災隱患排查整治行動,突出抓好光伏、風電、輸配電線路等專項排查整治。扎實開展林草可燃物“六清”(清墳邊、清林邊、清礦邊、清地邊、清路邊、清隔離帶),有效降低可燃物載量。落實火災隱患閉環管理,建立清單台賬,明確整改責任、整改時限,確保動態清零。加強防火督導檢查,盯緊環首都周邊、塞罕壩林場、雄安“千年秀林”、國有林場、自然保護地、林區重要設施周邊等重點部位和清明、“五一”、國慶等關鍵節點,查隱患、堵漏洞、促落實、保安全。
加強監測預警,科學處置火情。各地要定期開展火險形勢聯合會商,及時發布火險等級預報和高火險預警,跟進採取響應措施。綜合應用衛星監測、視頻監控、高點瞭望、地面巡邏等方式“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火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強化應急值守和信息報告,做到“有火必報、報扑同步”,堅決杜絕遲報、漏報、瞞報、謊報。完善應急預案,統籌力量部署,落實縣級森林草原消防專業隊伍“雙重調用”機制,加強訓練演練,推進指揮、力量、裝備“三靠前”。遇有火情做到村級15分鐘響應,鄉級30分鐘救援,縣鄉村協調聯動,打早打小打了。
突出“一病一虫”,抓好有害生物防控。各地要組織開展鬆材線虫病“護鬆”專項整治行動,嚴禁從疫區調入鬆科植物、鬆木及其制品,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運輸、加工、經營和使用疫木行為。防控美國白蛾暴發。加強國家和省、市、縣測報站點的管理,准確掌握有害生物發生動態,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壓實各級責任,實現防控目標。各地要發揮林長制統領作用,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要求,嚴格落實各級黨委政府屬地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經營單位主體責任,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上下貫通、左右協同的良好工作格局。健全“一長兩員”機制,整合護林員隊伍,落實網格化管理,推動各項工作末端落實,做到預防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曹智、姚偉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頻頻出圈!這些圍場“土特產”顛覆想象
- 圍場500.152米長的手工馬鈴薯粉條,創造了“最長的馬鈴薯粉條”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淡水育苗+深遠海養成”的養殖方式,每年可供應三文魚苗種500萬到1000萬尾,我國深海養殖的三文魚,每三尾就有一尾來自圍場﹔ 種植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減少水土流失的沙棘樹,圍場年產沙棘原果6萬噸、沙棘系列產品170余種,產值4.8億元,成為百姓致富的“黃金樹”…… 圍場不止有“牛羊肉香”,還有這些“隱藏款”驚喜等你來挖! 三文魚魚苗。圍場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年來,圍場以“點石成金”的巧思破解發展密碼——馬鈴薯粉條化身酒界“新寵”,三文魚搖身變為美食界“網紅”,靈芝孢子油成為“液體黃金”,中藥材產業鏈串聯起鄉村振興“金紐帶”。…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