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牛”開致富門 踏上幸福路

河北省委宣傳部駐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吉上村工作隊幫扶工作側記

2025年03月13日10:12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小字號

“這一頭頭牛多麼壯實,當初省委宣傳部幫扶的扶貧牛已經生了四頭小牛犢,‘扶貧牛’已經孵化成‘致富牛’,日子現在是越過越有奔頭。”看著長勢喜人的小牛犢,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吉上村村民湯海燕滿是期待地說。

吉上村黨支部書記曲容輝介紹:“目前,‘扶貧牛’項目已從最初幫扶的97頭扶貧牛,孵化產生262頭牛,市場價值約255萬元,同比去年增加103頭,幫扶項目產生的經濟效益正在不斷增長。”

吉上村位於圍場西南部的吉布汰溝深處,沒有縣級以上公路,交通不便。近年來,省委宣傳部駐吉上村工作隊基於區域特點,統籌發展優勢,著力破解產業發展難題,聚焦聚力發展“牛”產業,做好“牛”文章,用牛產業這把“金鑰匙”打開“致富門”,讓吉上村走出了一條穩步發展的好路子。

“最初,簽訂‘扶貧牛’項目合同的時候,心裡也是沒底,擔心風險大、歸還不了成本,工作隊幾次來家做工作,耐心講清政策,分析過程風險,這才堅定了養牛的決心,現在看來,這是一個成功的項目。”脫貧戶張強十分自豪地說。

2018年,經過調研走訪,廣泛征求村民意見,決定謀劃實施“扶貧牛”項目。在省委宣傳部的支持下,購買“扶貧牛”委托給97戶貧困戶養殖,簽訂5年合同,5年之后收回。購牛成本歸村集體,期間及之后所有收益歸貧困戶所有。該項目實施后,工作隊緊跟村情、戶情,及時做好針對性的幫扶工作,特別是對年齡大、有大病、無勞動能力貧困戶採取簽訂代養協議,由其他村民代養,每年獲得分紅的方式。2019年底,吉上村全部村民脫貧摘帽,該項目入選河北省產業扶貧典型案例。

為帶動全村規模化養牛,工作隊積極跑辦,爭取上級支持資金50萬元,又為一般農戶購買了“周轉牛”。“周轉牛”由一般農戶抓鬮獲得,同樣簽訂五年合同,每年每頭牛向村集體繳納1000元分紅,五年之后歸還成本。

“扶貧牛”“周轉牛”……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堅定了全村發展牛產業的信心,全村90%以上的農戶逐步開始走上養牛致富的道路。

“從2019年開始養了6頭牛,到現在養了30多頭,家裡的主要收入都是養牛帶來的。”村裡的致富能手王震開心地說。

“牛項目”不僅摘掉了吉上村的“貧困帽”,還敲開了全村“致富門”。吉上村傳統的種植作物玉米秸稈,工作隊倡導養殖戶對種植作物玉米進行調整,自備充足的秸稈加工飼料,降低飼料和加工成本,同時將牛糞施肥到玉米地,達到循環利用的目的。

通過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吉上村的肉牛養殖已經佔據全村90%以上的比例,存欄量也實現了飛速增長,目前達到2500余頭。

駐村工作隊隊長張軍虎介紹,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來,為提高吉上村產業經濟水平,改變所處區域深溝梁叉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短板劣勢,工作隊積極協調爭取資金,2017—2019年,連續三年爭取630萬元,硬化村組道路14.2公裡,安裝路燈205盞,實現了通組道路硬化亮化全覆蓋,解決了群眾出行和產業銷售的難題﹔和承德市有關部門,多次主動匯報情況,積極對接有關事宜,最終在村深溝梁岔架設了1座移動通訊基站,徹底解決吉上村許多住戶不能使用移動通訊的長期問題。

據了解,下一步工作隊將就規模、規范養殖肉牛項目做一個長期規劃,逐步打造品牌效應,成為拉動吉上村產業發展的新動力。(李瑞芳)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