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滿懷謀發展 踔厲奮發譜新篇

河北代表委員和干部群眾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
信心滿懷謀發展 踔厲奮發譜新篇
信心滿懷謀發展,踔厲奮發譜新篇。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勝利閉幕。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內涵豐富,為我們做好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河北代表委員已開始謀劃下一步的工作,全省各行各業的干部群眾精神振奮、干勁十足。大家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抓科技創新,要著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市長閆繼紅表示,保定將積極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轉化,搭建起“京津研發、保定轉化,雄安創新、保定先行”高效產業協作閉環。“接下來,要主動對接京津雄,面向北京廣大知名高校發布邀請,持續開展揭榜挂帥工作。預計全年完成發布3批次30個以上項目榜單,為保定企業與京津雄企業搭建合作交流的橋梁。”閆繼紅代表說。
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以場景驅動技術創新,是雄安新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實踐。“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第二屆大賽已啟動,涵蓋空天信息、低空經濟、智能網聯等新興領域。”雄安新區工信科技數據局副局長崔凡表示,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推動“四個三”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和產業生態建設,打通“政產學研金介”,做到“六鏈融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讓全國人大代表、省國資委副主任王文強備受鼓舞。王文強代表表示,今年,省國資委將緊緊圍繞服務保障重大國家戰略實施,進一步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持續推進效益國企、創新國企、數字國企、綠色國企、平安國企、責任國企“六個國企”建設,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推動國有企業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加快落地,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近年來,邢台市發改委立足用‘小切口’解決大問題,制定了一批‘邢字號’的改革措施。”邢台市發改委黨組副書記王銀明表示,接下來,他們將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在打造“入企掃碼”2.0升級版、規范涉企執法、完善“雙盲”評審、簡化辦事流程等方面持續發力,打響“泉城易辦、泉城通辦、泉城必辦”的“邢字號”營商品牌。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張運凱第一個發言。他向總書記匯報,當前,企業生產一線急需大規模高技能人才,而職業學校學生對企業一線生產工作認可度不高,存在“有崗無人上、有人無崗上”的矛盾。
“總書記詳細詢問學校的畢業生就業方向、就業率等,叮囑要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張運凱委員表示,要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改革,不斷創新產教融合機制,深入開展校企協同育人﹔實施技術服務能力提升計劃,不斷提高職業院校支撐企業創新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推進職業教育與區域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在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多辦實事。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將‘穩就業、保民生’作為重要任務,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劉洋說,今年,該縣將加強技能政策供給、夯實技能載體支撐、搭建多元展示平台,積極推動技能培訓與產業發展、就業導向、市場期待相適應,持續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穩定就業,用好零工市場、就業服務中心等平台,加強與京津地區勞務協作。
養老,是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德恆(石家庄)律師事務所負責人齊明亮長期關注的課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養老服務工作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齊明亮委員表示,他將認真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在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開發智能養老產品和服務,以及構建與多樣化養老需求相匹配的新型養老金融體系方面進行深入調研,提出更具建設性的意見建議,更好實現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養”的需求。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全國人大代表、沽源縣長梁鄉大石砬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孫喜玲說,他們將大力提升旅游公路、停車場、智慧導覽等配套設施水平,讓村子更好地融入京北生態旅游帶﹔繼續培育食用百合和觀賞百合新品種,繼續完善霓裳花谷景區和民宿。同時,引進專家開展技能培訓,培養出更多花卉種植專業戶、民宿運營經理人,盡早讓大石砬村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樣本。(記者趙建、王敬照、王永晨、曹錚、高珊、王璐丹、馬彥銘、貢憲雲、陳寶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