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文化惠民,把精神食糧送到千家萬戶

2025年03月11日08:51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文化惠民,把精神食糧送到千家萬戶

3月4日,石家庄市橋西實驗小學學生在學習行唐剪紙。 本報記者 李東宇攝

3月4日,石家庄市橋西實驗小學學生在學習行唐剪紙。本報記者 李東宇攝

整理/本報記者 史曉多 制圖/孫 濤

整理/本報記者史曉多 制圖/孫濤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河北省如何不斷延伸觸角,創新服務方式,讓百姓樂享優質公共文化服務?出席全國兩會的河北省代表委員就此展開熱議。

滿足不同群體多元文化需求,需要充足的文化供給。博物館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和守護者,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力量。博物館如何更好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過去一年,全國人大代表、承德博物館副館長韓莉走訪了國內多家博物館,聽取博物館建設管理方面的寶貴建議。

“博物館應當深入挖掘館藏資源,構建文物藏品、專業團隊、研究成果共享機制,形成強大的公共文化服務合力。”韓莉代表介紹,近年來,承德博物館推出一系列主題鮮明的原創展覽,開發具有紀念意義和實用價值的特色文創產品,讓群眾不僅可以欣賞珍貴的文物藏品,還能聽講座、購物、體驗手工制作,精准滿足群眾多元化文化需求,實現了文化惠民與文物保護的雙贏。

韓莉代表走訪調研過程中發現,熱門博物館存在預約難、等候久等問題。她建議,博物館要創新服務方式,加強技術升級和管理創新,推動票務預約管理、陳列管理、數字資源管理等貫通,科學統籌提升游覽承載量。同時,推出“以需定供”的互動式、菜單式服務模式,讓群眾在“指尖”提出需求、在“雲端”獲取服務。

其實,不僅以博物館為代表的文博單位不斷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很多非遺工作者也在積極推動文創產品推陳出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更多傳統文化資源轉化為高品質文創產品,才能讓它們更好地走進百姓生活。”全國人大代表、贊皇縣原村土布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崔雪琴,帶領團隊開發並制作4大系列300多個原村土布品種,不僅有輕薄時尚的衣裙、柔軟親膚的床品,還有各種款式的圍巾、背包、靠墊等,深受人們喜愛。

崔雪琴代表還依托贊皇原村土布紡織技藝,打造集現代生態觀光、文化傳播、非遺體驗和研學實踐為一體的文化產業園區,走上了“非遺+旅游”之路。崔雪琴代表說,推動非遺展示、藝術表演等融入旅游,鼓勵村晚、群眾歌詠等文化活動進景區,在提升旅游人氣的同時,可以深度惠及百姓精神生活。通過開展研學游、親子游等,吸引人們近距離體驗非遺技藝,能夠有效激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燕趙大地精品展覽層出不窮,非遺展示展演精彩不斷。有代表委員在調研中發現,一些農家書屋適合農民閱讀的實用書籍不夠多﹔一些城市文化市場活躍度不高,提供的文化產品類型比較單一。對此,出席全國兩會的河北省代表委員建議,通過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公共文化領域,讓其參與基層公共文化設施運營、活動項目打造、服務資源配送等,更好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生活。

河北省堅持百姓視角、百姓態度、百姓語言,去年共開展文化進基層惠民演出23576場次﹔各級博物館開展送展覽下基層活動,通過“展板展示+講解員解說”的方式,將流動展覽送到群眾家門口,實現社會教育活動陣地向學校、社區、鄉村拓展延伸……全省各地、各部門不斷延伸文化服務觸角,創新服務方式,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更好地滿足群眾多樣化、高品質的文化需求。

“評劇不論是唱腔還是台詞,都與老百姓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很適合走到百姓中間進行演出。”從今年正月初五開始,全國人大代表、石家庄市青年評劇團一級演員靳靈展和團裡演員走進鄉村、社區演出,精彩唱段贏得觀眾陣陣掌聲。群眾對優秀文化的強烈需求,讓靳靈展代表深感肩頭責任重大。“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必須履行好自己的職責。”靳靈展代表表示,今后會加大文化下鄉力度,持續為基層百姓進行義務演出,把黨的好聲音送到千家萬戶,把精湛的藝術送到百姓身邊,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人才培養至關重要。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英坡長期致力於曲陽石雕和定瓷制作。他在調研中發現,自己從事的工藝美術行業,目前面臨從業人員年齡偏大、青年人才斷代等問題。他建議,在人才培養方面除了師徒傳承、家族傳承外,還需要專業院校做好青年人才培養工作,工藝美術大師、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要走進學校,讓青年學生近距離了解傳統文化,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他還希望政府能給予一定政策、資金支持,鼓勵建設博物館、工作室、城市書房、文化驛站、鄉村書吧等,讓文藝工作者利用這些空間開展文藝創作、研學傳承、傳播展示、講座交流等活動,搭建展示傳統文化的平台,激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記者史曉多)

(責編:楊文娟、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