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奮進2025 走進民企冠軍

2025年03月11日08:35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奮進2025 走進民企冠軍

3月3日,員工在君樂寶乳業集團灌裝車間作業。 河北日報記者 史晟全攝

3月3日,員工在君樂寶乳業集團灌裝車間作業。河北日報記者 史晟全攝

2024年6月19日,揚州揚杰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功率半導體產品的研發與創新,為全球客戶提供優質、可靠的功率半導體解決方案。 新華日報記者 趙亞玲攝

2024年6月19日,揚州揚杰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功率半導體產品的研發與創新,為全球客戶提供優質、可靠的功率半導體解決方案。新華日報記者 趙亞玲攝

編者按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河北日報聯合大眾日報、新華日報、福建日報,走進民企深入採訪,展示各具特色的“民企冠軍”風採。

0.09秒裡的民企智慧轉型

一杯牛奶、一條毛巾,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其品質提升,助推居民生活品質改善,也彰顯著河北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勃勃生機。

近日,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公布2024年卓越級智能工廠名單,君樂寶乳業集團“乳制品全產業鏈協同智能工廠項目”在列。此次入選是君樂寶乳業在智能制造領域斬獲的又一國家級榮譽。科技賦能奶業全產業鏈,讓企業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的底氣更足了。

來到位於君樂寶乳業的河北省乳業產業技術研究院,在一樓展廳,小小魯班兒童配方奶粉、純享低溫酸奶等產品擺放整齊。拿起一瓶“悅鮮活”純牛奶,指著外包裝上“0.09秒”的字樣,研究院副院長王世杰說:“牛奶不易保存,需要消毒殺菌。0.09秒是悅鮮活的殺菌時間。”

生產高品質牛奶,要在鮮活度和保質期兩個目標之間求平衡。來到研究院二樓,隔著玻璃窗,記者看到一個巨大的真空蒸汽空間。“這是INF蒸汽浸入式殺菌系統,自然滴落的牛奶,在壓力下瞬間穿過管道,然后快速冷卻。”王世杰介紹,研究院對時間、溫度、殺菌管道半徑等參數排列組合,研發出“悅鮮活”,最大程度保留了牛奶中活性營養物質,並使產品保質期達到19天。

去年,河北籌措專項資金6000萬元,按照省、市(縣)和研究院1︰1︰1比例出資,支持10家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實施產業技術創新示范項目。目前,河北省乳業產業技術研究院正針對中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糖耐量異常等問題,開發功能性中老年乳制品,填補市場空缺。

王世杰說,不僅僅是產業技術創新,君樂寶乳業全產業鏈的發展壯大,都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精心培育。

河北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投入“真金白銀”,支持乳業發展壯大。2013年出台的《關於加快全省乳粉業發展的意見》有力促進了奶牛規模化養殖,優質可控的奶源支撐君樂寶乳業在嬰幼兒奶粉賽道迅速成為領軍企業。2022年,河北又出台進一步強化奶業振興的支持政策,提出從加快奶牛種業發展等四個方面實施15項乳業扶持政策,河北奶業振興步伐更快了。

全國每生產三條毛巾,就有一條來自河北高陽縣。

河北柏立信家紡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石墨烯毛巾,不僅吸水性、柔軟度、親膚性等各項指標比普通毛巾更優,還具有卓越的抗菌性能,抗菌率超90%。

河北卡縵紡織品制造有限公司新開發的多層貢緞大提花系列蓋毯,採用特有的立體紋織工藝,產品上市后受到市場歡迎,銷量可觀。

過去靠辛苦賺錢,現在靠創新爭先——這是高陽縣紡織企業的共識。

2023年,高陽縣啟動“高陽優品”集體品牌建設,推動紡織產業向品牌化、高端化、數字化轉型,加快打造世界紡客目的地。

“凡是打上‘高陽優品’標簽的紡織品,它的產品標准都要高於團體標准和國家標准,是優中選優的‘優品’。”高陽縣科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充分發揮柏立信家紡等省級數字化車間示范引領作用,帶動紡織產業集群轉型提升。

長期以來,民營企業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去年11月底,河北省民營經濟主體總量為868.85萬戶,佔經營主體總量的97.93%。河北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作用,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去年12月,河北省委同意在省發展改革委新增設民營經濟發展局,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專門工作機構,加強相關領域政策統籌協調,提高服務效能,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

河北省發展改革委還建立與民營企業家相互溝通交流的“直通車”和民營企業訴求辦理機制,提出民營企業“有需求,我們隨時在”的服務承諾。

在河北,問需於企、問計於企正成為常態化。充分了解民營企業訴求,幫民營企業解決重點難點堵點問題,共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社會各界的共同心聲。(河北日報記者馬彥銘

從秸稈到鋰電池的創新傳奇

如何提升手機、汽車、無人機等產品的電池續航時長,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熱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華為等高端手機已經搭載上大容量的硅碳負極電池。鮮為人知的是,為鋰電池“擴容”的關鍵材料其實來自秸稈。

40多年來,位於濟南市章丘區刁鎮的民營企業濟南聖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南聖泉”),從秸稈中深挖出一條產業鏈,依靠技術創新成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3月初,記者走進濟南聖泉的研發中心,裡面有近百台高端儀器正在工作。研發人員正是借助這些裝備,成功讓硅碳負極電池的關鍵材料——多孔碳從實驗室走進車間。這種看似普通的黑色粉末,以秸稈的木質素為原料,經過加工生成三維多孔結構,能夠解決硅碳負極材料的縮脹問題,大幅提高電池容量和壽命。

作為農業大國,我國每年產生約9億噸秸稈等生物質資源,從1979年成立開始,這家民營企業就跟秸稈較上了勁,研究如何從中挖出“綠色財富”替代化石能源。

創新至今,這條產業鏈不斷延長。

在生物質展廳,記者看到了數百種秸稈的深加工產品,木糖、可降解餐盒、紙漿、燃料乙醇、生物炭等覆蓋了衣食住行各個領域。

濟南聖泉利用化學新材料技術研發出不少獨門絕技:外層用酚醛樹脂做的粉末狀空心微球,中空結構既輕又抗燒,已經多次用於神舟飛船返回艙的隔熱涂層﹔輕芯鋼復合材料用於高鐵、地鐵的地板,可讓“復興號”減重1噸多……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突飛猛進,算力對高頻高速電路板材料的需求越來越大。濟南聖泉特種樹脂研發經理李楊正在攻克特種電子樹脂材料技術。經過兩年的技術驗証,他們已經陸續打通了多條產品線,突破了一批特種電子樹脂材料的關鍵技術。未來,生產這些化學材料的原料,都將從石油轉向秸稈。

產業鏈不斷延伸背后,是創新鏈、人才鏈的支撐和賦能。

濟南聖泉建設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集聚研發人員400余人,年研發投入超4億元,累計獲得專利1200余項,其中800多項是發明專利。

眼下,濟南聖泉先進材料產業園一期項目正在緊張建設,預計年底竣工,該項目將承擔先進材料的研發、中試、檢測等任務。

目前,山東有237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全國第一。其中,像濟南聖泉這樣的民營企業佔據半數。(大眾日報記者趙國陸)

“尖子生”“優等生”的澎湃勢能

從歷久彌新的“晉江經驗”到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近年來,福建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之路。

全球每3塊汽車玻璃就有一塊來自福建,每5雙運動鞋就有一雙是“福建制造”,福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市場份額在全球位列第一……在福建,有這樣一批制造業企業,從一張陶板、一塊電池起步,逐漸在全球細分市場上佔據領先份額,成為制造業中的“單項冠軍”。

來自傳統產業的“尖子生”,詮釋著“制造大省”澎湃向前的“新脈動”。

福建華泰集團生產的TOB陶板“沒有標准就建立標准”,率先建成全球最長的TOB陶板生產線,生產出上千款TOB陶板,讓50多個國家的高端項目用上“中國制造”的生態陶板。

來自新興產業的“優等生”,印証著八閩大地昂揚向上的“新勢能”。

近日,在儲能領域權威咨詢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公布的2024全球儲能電芯出貨量榜單中,寧德時代以絕對優勢排名第一。創業初始,寧德時代就注重技術研發,通過研發新材料、開辟新賽道,從市場需求出發,形成全鏈條研究模式,解決一系列“卡脖子”技術難題。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不斷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培育支持力度,福建因地制宜探索形成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特色模式,保持深耕毅力,鼓勵引導企業心無旁騖做實業、一心一意創品牌,涌現出一批又一批“求深度,不求廣度”的“小巨人”“隱形冠軍”。

一組數據彰顯福建“弄潮兒”蘊藏的“大能量”:目前,福建已培育37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5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4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

福建努力破解“科技創新不足問題較為突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仍需優化、新興產業規模還不夠大”的困局,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和土壤,創新的種子處處萌發。在集成電路、種業創新、生物醫藥等領域打造若干個產業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台,高標准建好民營企業牽頭建設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更多的創新引擎激活新動能﹔加快民營企業“智改數轉”,打造國家級5G工廠、省級數字化標杆企業﹔發布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擁抱新質生產力。

當前,福建正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讓更多的“冠軍”站在全球的領獎台上。(福建日報記者林霞)

破浪前行的耀眼明星

在江蘇經濟版圖上,民營企業始終是耀眼的明星。江蘇超過五成的GDP、六成的稅收、七成的企業研發投入和社會固定資本投資、八成的新增就業崗位、九成的高新技術產值來自民營經濟。去年,89家民營企業入圍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入圍數量位列全國第二。

從全球產業鏈的“鏈主”到細分賽道的“隱形冠軍”,從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到未來產業的探路領跑,江蘇民企在政策的東風下破浪前行。

在這裡,傳統企業正以深厚積澱煥發創新活力。

近日,在紅豆集團5G智能工廠內,多條流水線“並軌”運轉,工廠數據大屏實時跳動著一組組數據,一件“0感舒適襯衫”從裁剪到成品僅需十幾分鐘。

走進位於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的江蘇恆力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年產40萬噸高性能特種工業絲智能化生產項目車間內,機械臂、運輸機器人等在崗位上“大顯身手”。在這裡,一根根看似普通的絲線,卻蘊藏大能量。企業負責人現場展示,一根僅比頭發絲略粗的工業絲,輕鬆吊起了10公斤的重物。“將160根絲捆在一起,能拖動一輛1.5噸重的小汽車。”

一家家傳統企業正在証明:老樹亦可發新芽。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在江蘇,不少企業正在具身智能這條新賽道上馳騁。

近日,在優理奇機器人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理奇科技”)展廳內,人形機器人正在廚房進行拿取嫩豆腐、制作漢堡、清洗碗碟等精細操作。優理奇科技負責人介紹,公司短短半年就推出這款人形機器人,並持續研發迭代,目前已實現軟硬件全棧自研。目前,蘇州工業園區已集聚具身智能機器人相關企業98家,2024年營收約163.4億元。

而在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有一款試劑盒,隻需滴入一滴血,就能檢測出阿爾茨海默病。

江蘇默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型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檢測試劑盒,利用新型生物化學技術,對滴入試劑盒的一滴血,兩小時內完成微升級血清的檢測、詳細報告生成。醫生可借此進行早期診斷,幫助病人延緩病症的發展。

一家家新興企業正在宣告:新芽亦能成棟梁。

在江蘇,民營經濟的枝繁葉茂,離不開政策的“春風化雨”。

拓寬領域增投資。制定鼓勵民間投資進入交通、清潔能源、農業農村、市政、環保、醫療、養老等七個重點領域細分行業指引指南,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核電、風電、儲能等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投資開發。

強化保障促發展。江蘇在全國首設省民間投資重點產業項目庫,並設立總規模500億元的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首批14隻產業專項基金已全部組建落地,首個直投落地的項目、首個在香港主板上市的直投項目、首個直投落地的天使項目均是民企。

優化服務提信心。省級層面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和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負責全省民營經濟統籌協調和服務保障。建立重點跟蹤服務民營企業庫,動態更新調整,並依托國家民營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平台和省12345熱線平台拓寬問題建議收集渠道,對省級熱線近半年30.4萬條涉企訴求進行梳理,總結提煉13類領域共性問題向省有關部門進行反饋。

江蘇民營經濟的崛起,是“敢為天下先”的企業家精神與“潤物細無聲”的政策環境共振的成果。這片熱土上,民營經濟發展迎來新的春天。(新華日報記者許願)

(責編:楊文娟、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