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石家庄糧食生產連續五年超額完成省定目標

2025年02月13日08:46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石家庄糧食生產連續五年超額完成省定目標

石家庄糧食生產連續五年超額完成省定目標

去年播種面積1005萬畝,總產88億斤

2月10日,石家庄市欒城區農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張華(中)在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麥田裡,現場為小麥“會診開方”。本報記者 張昊攝

“苗情挺好,墒情也不錯,澆過凍水的壯苗要將肥水管理推遲到3月中下旬,弱苗地塊在小麥返青后澆小水。”2月10日,在石家庄市欒城區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麥田裡,區農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張華蹲下身,拔出兩株麥苗仔細觀察,現場為小麥“會診開方”。

立春過后,小麥進入管護關鍵期。“專家的話讓我們心裡有底了。”合作社負責人趙軍海告訴記者,今年他種植了1000多畝優質富硒小麥,春節剛過,農技專家就下到田間指導,這讓他很放心。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石家庄市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夯基礎、提能力、增效益,著力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2024年,糧食播種面積1005萬畝,總產88億斤,連續五年超額完成省定目標。

“穩住種植面積,才能穩住糧食生產的底盤。”石家庄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堅持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並重,一是守牢耕地保護紅線,耕地面積669.18萬畝,較上年增加6.32萬畝。二是強化激勵支持,2024年共投入財政資金11.8億元,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農機購置與應用等系列補貼,加力推廣糧食作物保險,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三是提升耕地質量,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466萬畝,佔永久基本農田的79%,全市耕地質量等級全省第一。

拓展糧食增產新空間,科技正成為關鍵變量。

“增產提質,良種是關鍵。”拿出“藁優麥”樣品,石家庄市藁城區南營鎮土山村種糧大戶蘇吉平告訴記者,去年流轉了800畝地,地頭上就被面粉廠搶購一空,價格還比普通小麥每斤貴1毛錢。

為啥這裡的小麥身價高還供不應求?

“因為藁城強筋麥品質過硬。”藁城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永強介紹,藁城是中國國產強筋麥的發源地,“藁優麥”系列品種推廣面積近億畝,營養和加工品質均超過國家一級優質強筋麥標准。

在石家庄,像強筋麥這樣的好品種還有很多。該市與中國農科院等科研院校戰略合作,聯合開展小麥等主要農作物良種繁育和示范應用,2024年新審定主要農作物品種110個,其中,國審品種4個、省審品種106個,分別佔全省的50%、38.6%,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

糧食穩產增產的背后,還有耕作技術、植保技術、培管技術的綜合提升。

“那天來了好多人,看了都說來年也這麼種。”回想起去年10月實打實收的場景,趙軍海一臉自豪。他承擔了玉米百畝高產示范創建項目,秋收時畝產達836.47公斤,方圓幾十裡的農戶都來學習。

“要搞現代化農業,哪能少得了科技支撐呢!”趙軍海體會頗深,在農業部門指導下,他們創新採用密植高產栽培技術,還購置了新型玉米免(少)耕施肥播種機,施肥、播種、鋪帶一步到位,出來的苗又齊又壯。

科技創新與技術推廣雙重賦能,該市積極開展“玉米單產提百斤、小麥畝產跨千斤”示范,糧食畝產達437.85公斤。開展農業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范,全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4.3%,病虫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60.7%。提高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智能化水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8.2%。

種糧有賺頭,農民才有盼頭。

讓“好收成”變成“好收入”,石家庄通過主體聯農、服務帶農,健全完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體系,全面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目前,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29家,帶動60多萬戶農戶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春耕春管在即。這兩天,欒城區梅家村惠民合作社理事長武素省格外忙碌,他正加緊購置化肥、維修噴灌設施,為春耕春管做好充分准備,力爭再奪夏糧豐產豐收。

“買農機有補貼,一噴三防有補助,專家經常下田指導,還免費提供技術培訓,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武素省興奮地提高了嗓門,“有這麼多激勵和保障措施,哪個不願意多種地喲!”(記者周潔)

(責編:林福盛、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