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河北“博物館熱”持續升溫

河北省各博物館累計接待觀眾381.5萬人次
春節假期河北“博物館熱”持續升溫
日前,游客在河北博物院參觀“五色之金——亞洲古代金屬藝術展”。 本報記者 史曉多攝
“冬日裡,古人除了在炭爐邊取暖,還往往使用手爐、足爐等。出土於滿城漢墓的西漢錯金銅博山爐不僅能用於取暖、焚香,更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由於其造型象征的是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所以被稱為‘博山爐’……”日前,山西游客李愛民和兒子來到河北博物院“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展廳,邊參觀邊認真聽講解員講述各類珍寶,金、銀、銅、玉、陶、石、漆、玻璃器等豐富精美的文物,讓他們贊不絕口。
記者在該展廳看到,還有很多像李愛民一樣的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觀展。他們紛紛表示,希望通過博物館內各式各樣的展覽,讓孩子接觸到更多新知識。博物館是新春出行的好選擇,不需要走太遠就能增長見聞,以此激發孩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家長和孩子參觀熱情高漲,離不開生動有趣的展覽內容。春節假期,河北各級各類博物館持續加強優質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優化開放服務,拓展服務形式,滿足觀眾在博物館裡長知識、過大年的心願。
以河北博物院為例,該院春節期間實施延長開放時間和法定節假日、周一不閉館等便民舉措,向游客提供專業人工講解、公益語音導覽,“約·會·國寶”專題導賞等,同時推出“靈蛇獻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展”“一色萬象——白瓷藝術展”等六大新展,開展“看國寶過大年”系列主題活動,打造文化消費、文化體驗新場景,精彩的文化展覽,讓每個來觀展的人都樂在其中。
除河北博物院外,邯鄲博物館策劃推出“邯鄲年禮·年文化主題展”“誠信在茲——契約文化展”等,並以該館成語典故展廳內容為依托,設計了成語研學課程﹔張家口市博物館開展“蛇舞新春,博物探奇”蛇年主題探索之旅,通過展覽、互動體驗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各年齡段的觀眾在博物館中感受新年文化魅力﹔滄州市博物館開展非遺文化展演,集中展示吳橋雜技絕活,讓觀眾感受濃厚文化氛圍﹔邢台博物館通過舉辦情景式講解、文化講座、專題展覽等16場活動,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體驗﹔秦皇島博物館舉辦年畫及內畫藝術精品展、書畫名家聯展、皮影戲展演、非遺綜合展演、筆繪送百福、非遺迎春文創市集等精彩紛呈的活動……
此外,部分博物館還聚焦館藏精品文物和陳列展覽,尤其是國寶文物,推出了一系列文創新品,並通過滿額贈禮、專屬折扣、滿額抽獎等新春文化惠民活動,給廣大游客帶來福利。有些博物館還通過舉辦拓印金“福”、生肖剪紙、非遺集市、新春非遺花燈秀等有新意、聚人氣的活動,讓游客在學、品、視、聽、娛中,“零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一方面緣於大家對博物館文化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面跟博物館各項工作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有密切關系。”河北省文物局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1月28日至2月4日,全省各博物館新增臨時展覽38個,開展社會教育活動459場次,累計接待觀眾381.5萬人次,其中,接待京津觀眾540697人次,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節日文化生活。(記者史曉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