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首票鐵公多式聯運出口貨物啟運

京津冀首票鐵公多式聯運出口貨物列車駛出石家庄國際陸港。余陳軍攝
1月20日,一批滿載家用電器的集裝箱在石家庄國際陸港經鹿泉海關監管驗放后,在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分公司運輸組織下,搭載鐵路列車啟運,將在新疆塔城站換裝公路運輸后,經巴克圖公路口岸出境至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這是京津冀區域首票通過鐵公聯運新模式發運的出口貨物,標志著出口貨物鐵公多式聯運業務模式在河北順利啟動。
出口貨物鐵公多式聯運業務模式是海關總署聯合國鐵集團,為適應現代物流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優化、提高國際多式聯運貨物運輸便利化水平、緩解鐵路口岸擁堵而量身打造的多式聯運創新舉措。該模式進一步優化物流組織和海關監管,實現全程物流一次承運、海關監管一單貫通,進一步提升整體物流效率、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據了解,按照傳統鐵公聯運模式,出口轉關的貨物在境內換裝運輸工具,需要二次倒裝,逐程辦理轉關手續,手續和流程較為繁瑣,整個過程不僅耗時費力,也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新模式讓多式聯運的便利化程度大大增加。”石家庄國際陸港總經理劉金朋介紹,出口貨物鐵公多式聯運業務模式落地后,企業隻需一次性提報全程完整物流信息,就近在啟運地石家庄完成整個出口通關環節的申報,無需再另行申報和辦理轉關手續,無需進行二次倒裝,通過“一單到底”實現“一箱到底”的便捷出口。
新模式,新速度。出口貨物鐵公多式聯運業務模式除了簡化物流中間環節,更重要的是推動了物流成本的降低。
鹿泉海關副關長劉宇表示,相比傳統運輸方式,鐵公聯運模式實現了“一單到底”,據口岸海關評估,鐵路轉公路運輸的直接換裝、直抵口岸的無縫銜接,可節省整體出口時間3天左右,平均每個集裝箱可至少節約3000元口岸通行成本。
出口貨物鐵公多式聯運業務模式促進了國際物流通道多元化,有效緩解因境外鐵路能力不足而導致的口岸擁堵,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石家庄國際陸港將應用好出口貨物鐵公多式聯運業務模式,進一步提升國際多式聯運全程物流服務水平。目前已有多家外貿企業就出口貨物鐵公多式聯運與石家庄國際陸港洽談合作。(余陳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