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搭建平台,協同開展“卡點”攻關

2025年01月13日08:13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搭建平台,協同開展“卡點”攻關

1月11日,無人機拍攝的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 本報記者 趙 杰攝

1月11日,無人機拍攝的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 本報記者 趙 杰攝

1月10日,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入駐企業三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進行試驗。本報記者 趙 杰攝

1月10日,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入駐企業三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進行試驗。本報記者 趙 杰攝

2024年10月,在唐鋼2050熱軋生產線上,工作人員正在檢查卷取工藝優化后的品種鋼產品質量。(本報資料片) 趙 輝攝

2024年10月,在唐鋼2050熱軋生產線上,工作人員正在檢查卷取工藝優化后的品種鋼產品質量。(本報資料片) 趙 輝攝

閱讀提示

協同創新,是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著力點,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內容。

深化協同創新,河北如何發力?

參加省兩會的代表委員們認為,應瞄准京津冀協同創新的短板弱項,在搭建協同創新平台、聯合開展“卡點”攻關、促進成果落地轉化等方面著手,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

集聚資源,建設協同創新平台

京津科技創新要素密集,是創新的“富礦”。承接好這些創新要素,要有平台做載體。

如何更好地發揮國家級平台作用,聚合京津創新要素,精准服務河北主導產業,是省人大代表、省科學院黨組書記劉春成一直關心的問題。

2022年成立的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去年結合京津等地創新資源,圍繞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布局建設了5家協同創新中心、聯合實驗室等。劉春成代表說,建立國創河北中心,主要是為了培育專業平台,挖掘河北企業技術攻關、人才引進、成果轉化等需求,與京津創新資源對接。

今年,國創河北中心將聚焦河北省8大產業、各市22個主導產業和107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在5個國家級高新區、7個經開區和167個縣(市、區)做好“傳感器”節點建設,持續挖掘省內創新需求。

劉春成代表表示,應進一步強化對京津創新主體輻射的承接能力,鏈接京津域內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資源,全力推動“政產學研用金”各類高端創新要素高效融合,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變革、助力產業能級提升,助推河北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省實驗室也是協同創新的重要平台。2024年12月3日,燕趙鋼鐵實驗室正式揭牌,這是河北首個省實驗室,還是國內首個聚焦鋼鐵領域研究的省實驗室,目前正在開展高品質高溫合金材料制造等36項技術攻關。

“我們要借力京津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省人大代表、河鋼集團戰略研究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京雷建議,以省實驗室為平台,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打造鋼鐵領域世界一流的原始創新策源地。

新的平台在成長,原有的平台在升級。

保定中關村是中關村在京外成立的首個創新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來,累計引入京津企業近130家,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00余家,有力促進了協同創新。

省政協委員、省科技廳國際合作處處長張潔介紹,近年來,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多個合作平台相繼在河北落地。其中,引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省外“雙一流”建設高校,建設河北清華發展研究院、北京大學邯鄲創新研究院等9家河北省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

張潔委員建議,未來河北應繼續面向重點主導產業,加強創新平台建設,用產業規模和應用場景集聚高端創新資源。

瞄准“卡點”,聯合攻克核心技術

企業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省人大代表、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宏升說,他們專注於機電再制造這個細分賽道,逐漸成長為國內再制造領域領軍企業,並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靠的就是技術創新。

但是,面對“卡脖子”難題怎麼辦?韓宏升代表認為,可以抓住重點領域、關鍵節點,開展京津冀三地聯合技術攻關,促進協同創新深度融合,獲取最大增值。

“我們與天津工業大學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在激光熔覆再制造、異形工件加工、工裝定位等方面取得多項發明專利,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韓宏升代表說,如今他們的激光熔覆技術不僅可以修復破損機電設備,還能對產品性能進行改進提升。

“‘小巨人’是解決‘卡脖子’難題的生力軍。”張潔委員表示,應統籌京津創新資源,對專精特新“小巨人”進行精准服務,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取得更多自主創新成果。

前不久河北省公布的2024年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監測評價結果顯示,邢台市新增4個A類縣,數量全省第一。省政協委員、邢台市科技局局長李文闊認為,瞄准技術“卡點”開展攻關,提升縣域科技創新能力,應更大限度發揮好科技特派團的作用。

他建議,圍繞企業實際需求,積極對接京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質資源,發揮京津科技人員的突出作用,幫助企業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完成成果轉化。

針對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技術瓶頸,張潔委員建議,發揮創新聯合體作用,深度整合京津冀等地的創新資源,合力破解產業鏈“卡點”,帶動整個行業向前邁進。

精准對接,促進成果落地轉化

前不久,唐山百川機器人共享制造工廠迎來幾位北京客人,他們是北京交通大學的郭盛教授團隊。一場“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雙向奔赴”就此展開。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才能更好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也是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關鍵。”省政協委員、唐山百川機器人共享制造工廠負責人王孟昭認為。

王孟昭委員介紹,依托共享工廠,他們可以將更多科技成果從京津的“實驗室”搬到唐山的“貨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打造“京津研發、唐山產業化”的協同發展新格局。

2024年11月,京津冀國家高新區聯盟走進唐山高新區暨“百園百校萬企”河北科技成果對接直通車唐山高新區專場活動舉辦,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天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與當地企業進行了對接。

“助推科技成果轉化,更需打造協同聯動的專業化服務生態,讓成果走出實驗室,落地生金。”省人大代表,唐山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董學忠表示,從源頭供給、價值發現、開放共享、場景推介等層面,建立健全相關機制,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

日前,省科技廳首批立項支持建設6家示范特色鮮明、引領性突出、產業支撐作用強的河北省科技成果中試示范平台,並分別給予200萬元資金支持。其中,滄州市天津工業大學研究院先進膜材料及應用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示范平台,吸引京津先進技術落地效果十分顯著。

對此,河北省政協委員、滄州市科技局局長張曉明認為,要著力補齊“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未來科技研究+中試+成果轉化”創新鏈短板,探索適合河北省實際的成果轉化實施路徑,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

搭建場景,能有效促進創新供需兩方“雙向奔赴”。一年多來,河北省發布場景156項,促成簽約120項,合同總額5.8億元,500多項先進技術成果得到驗証應用。

“以場景創新促進成果轉化,樣板的示范帶動很關鍵。”張潔委員建議,要積極探索場景遴選標准、場景征集機制、場景發布模式,在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開展場景創新試點,打造一批標杆應用場景。同時,培育壯大場景服務促進機構,建立場景招商促進機制等,加速科技成果從樣品變成產品、形成產業。(記者王思達

(責編:楊文娟、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