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做強巨災險,合力擔風雨(財經故事)

本報記者 屈信明
2024年12月09日08: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巨災保險是應對和管理自然災害風險的重要工具。今年6月修訂通過、自11月1日起施行的突發事件應對法提出,“建立政府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巨災風險保險體系,並鼓勵單位和個人參加保險。”近期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巨災保險保障機制”。

近年來,我國多地積極探索巨災保險試點工作。從各地實踐看,巨災保險對災后恢復重建、保障生產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例如,廣東省相關試點近3年保費收入8.6億元,賠付19.3億元,為台風、強降雨等災害救助提供有力支持,賠付作用比較明顯。

今年初,河北省為全省城鄉居民投保綜合巨災保險,覆蓋地震、台風、暴雨、洪水、暴雪等各類自然災害及其引發的次生災害,全國首單全災種、廣覆蓋、長周期的綜合巨災保險落地,為全省2635萬戶7400多萬群眾提供風險保障。

河北金融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說,該巨災保險由政府出資投保,通過保險機制轉移災后重建的財政壓力,形成多層次巨災風險分擔機制,通過災后及時高效專業的保險賠償,提高政府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減輕政府救助壓力。

“政府每年投入2億元財政資金,全省居民獲得20億元的風險保障,財政資金放大效果顯著,且每年從保費中支出固定的防災減損費用,實現向主動風險預防的轉變。”這位負責人說。

隨著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頻發,發展巨災保險愈發受到社會各界關注。專家表示,進一步強化巨災風險保障,推動巨災保險高質量發展,要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強防災減損服務、豐富風險分散渠道等方面持續發力。

“面對重大自然災害風險,保險業需更加突出‘防重於賠’理念,做好風險減量服務。”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說。

近年來,我國保險業積極通過科技賦能,推動巨災風險管理關口前移,探索“保險+風險減量服務+科技”模式。今年秋季,在台風“摩羯”登陸前,中國人保通過發布台風大災預警提示信息、轉移風險路段可能涉災車輛、幫助企業客戶轉移養殖標的等舉措,助力減少因災損失。近期,中國人保推出巨災風險減量服務技術支撐平台“巨災安瀾”,對自然災害風險進行識別、分析、模擬、預警以及損失評估,助力打造“以防為主、防賠結合”的巨災保險風險管理服務體系。

此外,有的保險機構搭建風險減量管理平台,利用紅外監測、物聯網等技術,做好風險隱患預警處置﹔通過開展專項技能培訓,培育風險減量人才隊伍。

金融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配合有關部門完善防災減災數據信息共享機制,鼓勵保險公司聯合各地政府和職能部門開展防災減損宣傳和配套服務,提高社會公眾防災減災意識。

發展巨災債券,是健全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的重要方面。2021年,原銀保監會辦公廳發布通知,支持境內保險公司在香港資本市場分散巨災風險。2021年,中國財產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成功在港發行巨災債券,為7億元以上的台風損失提供2.5億元的風險保障。2023年,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港成功發行巨災債券,為50億元以上的地震損失提供2.3億元的風險保障。

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裁朱曉雲說,將在前期成功發行巨災債券的實踐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推動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有效聯通,拓展巨災風險分散新途徑,增強行業巨災保險保障能力。

據了解,金融監管總局將支持更多內地保險公司在香港發行巨災債券,支持香港國際再保險市場加快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09日 17 版)

(責編:楊文娟、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