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壽光密碼”,冀州設施蔬菜升級

智能化種植 數字化管理 全鏈條溯源
引入“壽光密碼”,冀州設施蔬菜升級
11月26日,一場冬雨過后,衡水市氣溫驟降,但冀州現代農業融合創新基地的番茄大棚內溫暖如春,一壟壟番茄苗生機盎然。
“這兩天降溫厲害,需要密切關注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變化。”站在一塊電子顯示屏前,壽光恆蔬無疆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桑毅振檢查完相關數值后,按動自動化設備上的按鈕,“一鍵”調高了棚內溫度。隨后,他又按下一個綠色按鈕,大棚內的噴淋設備立時啟動,噴洒出均勻細密的水霧,“喝飽水”的番茄苗顯得愈發翠綠。整座大棚,洋溢著濃濃的科技感。
作為一家成長於“中國蔬菜之鄉”壽光的綜合農業服務公司,壽光恆蔬無疆公司業務范圍覆蓋蔬菜種子繁育、集約化育苗、農業園區規劃建設、農技服務、農資銷售和蔬菜配送,在業內頗有名氣。
“為啥想到來冀州種菜?”記者好奇地問。
桑毅振掰著手指頭,一口氣列舉了好幾條理由:冀州農業發展政策優、營商環境好,能夠提供全鏈條、全方位服務﹔距北京不到300公裡,路網發達、交通便利﹔與蔬菜銷售大戶北京新發地、京東平台等有深度合作,果蔬銷售渠道十分暢通……
“我們有擴大生產的需求,冀州則希望通過學習借鑒‘壽光模式’,用標准化種植提高綜合生產能力,推動本地設施農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在桑毅振看來,冀州和壽光間的合作,可謂“雙向奔赴”。
2023年7月,衡水市冀州區與壽光恆蔬無疆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現代農業融合創新基地,規劃建設各類高標准溫室大棚40座。目前,已建成並投用38座。
“這裡生產的每份果蔬都有一個二維碼,消費者隻需用手機掃一掃,就能輕鬆追溯到它們生產、流通的每一個環節。”桑毅振邊說邊遞過來一份已經包裝好的蔬菜。掃描二維碼,記者手機上立刻顯示出它的品種名稱、種植記錄、採收日期等信息。
桑毅振告訴記者,基地依托京東全鏈數字化溯源平台,利用物聯網、區域定位、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已實現對農產品種植、加工、質檢、物流、銷售等全鏈條的精細化溯源管理。
“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人們吃得安心,才能放心購買。”桑毅振說,全鏈數字化溯源平台極大提升了消費者對果蔬產品的信任度,基地果蔬銷量較平台落地前上漲了30%。
全面引入“壽光密碼”,推廣應用環境數據採集管控、智能化機械應用、電動外遮陽等系統,利用物聯網全方位優化棚室內的溫、光、水、氣、肥等參數,目前,冀州現代農業融合創新基地的農業生產經營效率較傳統大棚提高約80%,節約水肥資源約60%。
“壽光模式”在冀州現代農業融合創新基地的落地實踐就像一個樣板,以它為引領,冀州區設施農業發展正加速駛入“快車道”。目前,全區果蔬種植面積達到5.16萬畝,年產量約15萬噸,年產值約7億元,越來越多的冀州果蔬被端上了京津市民的餐桌。(記者劉冰洋、焦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